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与艺术     
朱莎 《科技信息》2007,(35):245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一个空间,以满足人的居住的需要。而人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总是出于天性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因此,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中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一门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同时影响人类生存的艺术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建筑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不但要有实用性,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不再只是居住的方盒子,它更成为城市中的艺术品。建筑技术已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它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多从传统美学角度塑造建筑形体的常规做法,使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生态技术等技术措施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徐刚年  韩征 《科技资讯》2012,(30):34-35
建筑的发展历史悠久,建筑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古到今多少建筑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成为了历史的象征,令人神往。它们不仅是建筑,也是艺术,给我们以视觉的冲击和美的享受。本文通过对于建筑在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叙述,阐释建筑力学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在建筑的设计中更好的实现力与美的结合,让建筑既美观又实用。  相似文献   

5.
建筑作为一种化形态,它是人类全部化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仿古建筑又是这重要组成部分中不可缺少的它能从一定程度上去满足民族的审美理想和情趣,能弘扬民族化,增进民族自豪感,近几年来,西昌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仿古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上都采用了不同的仿古手法,并将传统,民族和现代三相结合,不抄袭照搬传统建筑,这体现了建筑艺术的创新,西昌的仿古建筑刚起步不久,在设计手法上还有不足之处,应进一步深入,让它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郝建国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1):64-64,16
建筑语言应该是存在的,否则建筑艺术就无法发展,在每个历史时期,建筑语言都呈现出变化和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四个层面向读者介绍了建筑语言的客现存在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筑审美多维视角探讨建筑艺术的趋同与特色。从建筑审美的多维性与趋同性,建筑艺术的多层性与现代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建筑艺术的研究探索了一条审美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非的古印度建筑,以及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东方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东方文化入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东方独特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9.
刘昕 《科技资讯》2006,(22):82-82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美与环境美的本质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学科。它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鹏  赵彦  马秀荣 《科技信息》2009,(25):278-278
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这个加工改造过程中运用了美学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建筑物是符合美学原则的功能产品。在一切从实际需要的功能出发、又赋予审美功能的物质产品中,建筑的审美价值最大,包含的内容最丰富。  相似文献   

11.
建筑首先是一种物质资料产品,它是为满足人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而建造的。“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人们利用建筑物质进行劳作。生活和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活动。人类从原始的穴居--半洞穴式已发展至当今社会的楼堂阁宇。同时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日益更新,以及人们对自己赖以生存、寄居场所要求水准不断提高,建筑学开始在实用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建筑艺术。建筑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产品两重性。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艺术的再升华,受建筑功能、…  相似文献   

12.
建筑之美     
樊文忠 《工程与建设》2005,19(4):251-252
建筑在满足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结构经济的条件下,还要满足美观的要求。不仅要赋予它实用的属性,还要赋予它美观的属性。建筑的审美,通常包括外观形态美和建筑环境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而且中国古建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这种语言已经十分成熟,完整。  相似文献   

14.
建筑就成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但艺术与技术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不断提高的今天,这对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阐述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提出了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之外,还包括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建筑艺术被包含在环境艺术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因为它在环境艺术的综合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进行建筑艺术教育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在建筑艺术的修养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是进行建筑艺术教育的基本功能。它涉及审美教育和非审美教育。在对建筑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和重视非审美教育的功能和效应。  相似文献   

16.
周海燕 《科技信息》2010,(35):J0381-J0381
建筑从人类诞生就随之诞生并且以各种形式出现,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今经济的发展、地价的飞速提高,导致中国目前的建筑处于泡沫状态,大量建筑的增多使得环境艺术被忽视,导致建筑与环境艺术不协调,就此问题我们主要选择国内建筑与环境艺术比较有特点的城市之一青岛来做一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筑装饰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向社会昭示着对于过去趣味的重构和诉说。作为社会的一种艺术审美哲学,其约定俗成的感性生活与精神建构在古典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将某种具有表象力的自由情境转化为社会对历史的时代美感语义,并呈现出传统建筑装饰某个部件的生活合理化。以传统木架构体系的传统民居孕育了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沿袭道德伦理的传统理论视野。在其每一个阶段转换的时期,传统民居对传统人文理性和道德规范进行某种具有区域性的局部修正,旨在诠释空间对于人类自身在空间上的心理需求和建构主体行为实践的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巫勇  苏继会 《工程与建设》2007,21(4):528-530
建筑作为一种再现性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对建筑在技术与艺术两个维面的双重评价标准却始终存在,建筑艺术既非单纯建筑技术的客观化或物质化,也与其它艺术形式(诸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纯粹地追求人类情感的表达有着本质的区别.建筑艺术的特殊性之一在于艺术形式的表达需要技术的支撑.文章通过对技术在建筑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分析,试图揭示技术全面渗透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本质,以此来唤醒人们重新树立全面、科学的技术观,返回现代建筑的原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赵飞 《科技信息》2010,(13):165-165,158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材料作为建筑的基本单位,同样有着许多的材料美,本文试着从历史与文脉的角度入手,剖解徽派建筑的成因,了解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产生的根源与历史沿革,然后从色彩、质感、表现力、与室内、外环境的统一等方面谈一谈徽派建筑中的材料美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实用的对象,也是艺术对象,与人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创造,建筑设计是空间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空间以有造成无,所用在于有之无.建筑的单体存在纳入建筑群,即产生了形象组群问题,其恰切性在于构成群体的适宜性.单体空间和群体空间对人造成的自由存在条件,即是建筑美的实现.这有待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