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引入进口国关税,基于外国企业与进口国企业的古诺数量竞争结构,考察不同技术授权模式对外国企业利润和进口国社会福利影响,形成跨国环境下的技术授权机制分析.研究表明:固定收费方式对外国企业利润具有不确定性,但可能损害进口国社会福利;特许权收费方式增加了外国企业利润,但却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了进口国社会福利;双重收费方式同时增加了外国企业利润和进口国社会福利,实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一致;关税水平较高时,双重收费方式可以特化为固定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兼并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考虑兼并实施的不确定性,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和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在对无竞争对手时兼并企业的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研究的基础上,对由于竞争对兼并时机和对价比例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竞争状况下的最优兼并临界值和对价比例.研究表明,无竞争对手时兼并企业讨价还价能力越弱,最优兼并临界值就越高,对价比例也越大.竞争可能引发兼并企业提高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补偿,竞争双方给目标企业的最大价值补偿、讨价还价能力的强弱和最优兼并临界值的大小都将影响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具有直角双曲需求函数的寡头垄断竞争行业,研究了企业横向兼并是否有利可图问题.证明了在直角双曲需求函数以及企业兼并成垄断被排除的情况下,若兼并的企业在其内部实施两阶段错开的斯塔克伯格竞争,并且兼并企业与未参与兼并的企业之间进行古诺竞争,则一次先置兼并的行为会使未参与兼并的企业受损,尽管成为兼并企业领头部门虽然有利可图,但是对于兼并后的整个企业则显得无利可图,并且这种兼并将不会引发进行作为局外人企业的系列兼并行为.所得结论与在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的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4.
技术转让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某种方式把某项技术以及与该技术有关的权利转让给技术受让方的行为。它不同于技术引进、技术扩散、技术转移等概念。当技术转让发生于不同国家之间,即为国际技术转让。在当前新形势下,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特别强调以全球领先技术为基础创造技术转让条件、以全球研发网络为基础展开技术转让活动、以内部化为基础实施技术转让战略、以生命周期为基础选择技术转让时机、以扩张国际生产为基础彰显技术转让效果等。基于此,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网络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积极融入其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寡头Cournot竞争模型,分析生产性技术拥有企业在收益两部收费方式下是否授权提高产品质量的创新技术,并寻求最优的技术授权水平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到令人惊讶的结论:只有当技术创新程度较低时,技术拥有企业才会进行技术授权;技术拥有企业所授权的技术并非最先进的技术,而是由技术创新程度决定;技术授权一旦发生,授权双方会形成合谋,减弱竞争,这将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违反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6.
考虑制造商存在横向模仿威胁情况下,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研发战略选择的决策.同时,面对供应商和制造商选择不同的研发战略,制造商的横向竞争者如何缓解因为制造商的创新而带来的竞争压力.通过博弈分析得出:联合研发可以有效抑制制造商的横向竞争者对其进行模仿;同时,制造商在模仿威胁下有足够的动力选择联合研发,但是和不考虑横向模仿威胁时不同,需要一定的激励供应商才会选择和下游企业形成研发联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D)策略,建立了双寡头市场中面向R&D产品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企业进行R&D投资以提高产品质量;第二阶段企业在市场中进行古诺竞争.用逆向归纳法求出了4种R&D策略下的古诺一纳什均衡解.研究表明,R&D非合作策略与R&D卡特尔策略相比,从利润最大化角度考虑,企业应该选择R&D卡特尔策略;在溢出效应较低且产品差异不大条件下,从产品产量与质量角度考虑,企业应选择R&D非合作形式;在溢出效应较高且产品水平差异较大的条件下,R&D卡特尔更能推动产品质量、产量和企业利润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社会总体福利,因此,企业应选择R&D卡特尔策略.在4种R&D策略中,从产品质量、产量、利润以及福利最大化角度考虑,研究联合体策略优于其他任何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利用非线性学习竞争模型来描述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演化机理,通过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因素及文化倾向的分析,得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将导致企业在集成化物流系统中地位的差异,并就集成化物流系统内企业的竞争与协同演化过程作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
专利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技术研发的重要成果,也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护.但是,专利产品的研发到市场盈利并不容易.借鉴物理学概念重新定义了技术创新力,并在理论研究框架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力与专利产品之间的逻辑模型.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力对专利产品的形成同时存在协同效应和抑制效应,协同效应推动了专利产品研发,抑制效应阻碍了专利产品研发;同时,企业竞争程度作为引入的调节变量,降低了专利产品研发的促进作用,增加了专利产品研发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资助是推动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要抓手.以上海市为例,政府资助企业研发活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资助,即在政府财政经费内拨付,对企业研发活动予以直接支持;二是间接资助,即采取财税优惠政策,例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减免税.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对于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实际推动作用,在行业研发强度、企业经营规模、行业竞争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评价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案例研究,对标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研发机构,中国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转移体系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工作内容方面尚存不足,技术转移活动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之间存在脱节。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意识,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制,应该作为中国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对研发人员进行创新能力培训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而心智模式是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其通过影响研发人员创新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因此,企业应通过培训创新知识和传播创新经验,重视研发人员个体成长、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乃至创新动机,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促进研发人员的创新意愿等途径,引导研发人员形成创新导向型心智模式,以达到理想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薇 《科技与经济》2011,24(6):16-20
以技术标准联盟的联盟模式为研究对象,利用两阶段博弈方法对两种代表性联盟模式-“(研发)联盟-(市场)联盟”与“(研发)联盟-(市场)竞争”一技术标准的建立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相对于“(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的全联盟模式,“(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会降低技术标准的研发投入规模;但另一方面,会增加技术标准在市场开发阶段的投入规模;而且,市场开发投入的正增量大于研发投入的负增量。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半联盟模式可以对提高技术标准的总投入规模形成激励,从而以更高效率促进技术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研发服务的定价关系到研发服务交易的顺利进行,从一般产品定价入手,分析研发服务定价存在的问题,依据问题存在的本质,结合研发服务的特点,提出中介平台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介平台价格协调机制协调研发成果需求方和研发成果供给方,降低了研发成果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研发服务交易的效率,为以后研发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燕 《科技与经济》2020,33(1):46-50
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6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数据、非发明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对研发投入、专利授权和企业价值提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滞后2到3年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通过发明专利能有效提高企业市场价值,且发明专利对企业通过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价值有正向调节作用;与之相反,非发明专利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也不能显著提高市场价值。研究的结论为企业通过研发投入达到价值创新的内在机理补充了新的证据和解释,也为珠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证据,为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网络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变化 ,企业创新网络逐渐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 ,缩短技术开发时间 ,减少研发投资费用与分散风险 ,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企业创新网络是企业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契约关系以及应用信息网络与外部组织机构建立的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的各种制度安排。论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 ,结合各国技术创新的发展特点 ,通过对企业创新网络对象选择策略、企业创新网络联结方式选择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横向与纵向维度下的不同竞争模式对上游制造商创新投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市场竞争强度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意愿具有负面抑制作用,而纵向市场势力对上游制造商的创新投资愿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但与无竞争压力的基准情形相比,无论是横向竞争还是纵向竞争,均会降低制造商进行创新研发投资的动机性,且来自于横、纵维度的双重竞争压力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以技术吸收能力为视角,利用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衡量的国内研发活动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的提升,但各区域的研发活动对其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