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阐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弱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其特点构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信阳市为例,选择1990、1995、2000、2003和2005年的数据对信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增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能力持续增强.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2.
采用西部地区(除西藏外)1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对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整体环境效率不高,且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四川环境效率最高,宁夏环境效率最低.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表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环境效率提高贡献不大,应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建立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评价总值总体偏低,其中,分值大于11分的仅有河池、南丹、宜州、桂林、武鸣等5个县市,而32个县市的分值在9分以下,最差的是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等9个县市,评价值为5.00~3.93,是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的一类.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能力成正比,中部和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西部,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武汉市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足迹理论对武汉市2005年~2012年水资源消费项目进行计算,并从水资源结构、效益、生态安全及可持续性能4个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市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呈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各消费项目中农业产品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2)武汉市水资源自给能力很强,单位水足迹承载人口能力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在武汉市国民经济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外贡献率较低,且安全状况不容乐观;(3)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DEA模型出发,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基于2005-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不同的交叉评价模型对中国各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大体呈现出东部省份能源效率高,西部省份能源效率低的格局.此外,“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能源效率大体呈上升趋势,但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取河南省所辖地级市的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个横截面统计数据,在SPSS14.0软件的帮助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将河南省各地级市的耕地资源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河南省各地级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逐渐增大;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等级上,各年份呈现出总体上升的发展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各年份豫北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而豫南和豫东则相对落后;各年份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云南省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s, 1990, 2000及2005年4期100 m×10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 在GIS的支持下,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 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 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空间制图, 分析云南省及其16个市(州)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 云南省整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空间上呈西北及 东南低、东北及西南高的格局, 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昆明、玉溪和文山生态风险一直较低, 临沧、昭通和曲靖一直处于高风险区; 2) 与1980s相比, 2005年各市(州)生态风险水平分布变化不明显, 大部分市(州)生态风险等级保持不变; 3) 在3个评价时段内, 1980s?1990年和1990?2000年各市(州)生态风险呈增加趋势, 2000?2005年绝大多数市(州)生态风险有所下降; 4) 1980s?2005年间, 81.25%的市(州)生态风险维持在同一等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能源消费带来的排碳量作为一个地区的排碳量,从碳排放总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碳排放效率、碳排放结构、各产业煤消耗总量等对湖南省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碳排放总量较多,呈上升趋势,在中部8省处于中下等水平;湖南碳排放效率先减少后增加,略低于东部,高于中部、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碳排放主要以煤碳排放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第二产业对煤和石油消耗最多,第三产业煤消耗最少;2005年3个产业煤排放急剧增加,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形成节能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孙建卫  黄贤金 《江西科学》2007,25(6):672-676,692
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构成要素及运行环境按照一定的方式实现状态之间的不断转移,表征出一定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在分析区域支撑能力与区域压力之间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演进模型.并通过耦合度的大小,划分了区域发展耦合演进阶段.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5年江苏省区域支撑能力与压力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江苏省区域支撑能力和区域压力的演进速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中区域支撑能力的演进速度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而区域压力子系统的演进速度则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态势;在选取的研究时段内,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耦合度呈快速增长的态势,由1990年的22.37°增长到了2005年的76.05°,根据区域发展耦合演进阶段的划分,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耦合状态经历了由区域可持续发展阶段过度到区域不可持续发展阶段,如不加以控制可能进入极限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0.
河池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1~2005年河池市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农业科教4大类共20个单项评价指标,构建河池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河池市2004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和2001~2005年河池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演变趋势.结果显示,2004年河池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较差,各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分层,农业可持续发展力强的县区少,大部分县区处于较差到恶劣的等级;2001~2005年河池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渐增强,但各要素的发展不均衡.建议加强农田水利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以提高河池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姬文鸽 《江西科学》2010,28(4):541-545
在构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估。实证结果显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区域间教育发展失衡的状况比较严重。东、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是全方位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不仅在教育规模上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教育水平上也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指出,政府应加大地方基础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以期尽早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内涵, 建立了包含 89 个指标的初步评价体系, 并以我国28 个省市的数据为基础, 运用 VIF-变异系数法, 确定了耦合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协同测度模型, 对我国总体及 15 个试点地区近 10 年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进行耦合协同测度及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从总体上看, 我国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 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两系统耦合度较低, 耦合协同度由高度不协同发展逐渐转变为低度协同发展; 从区域上看, 试点地区的耦合协同度稳步提高且高于总体水平, 东部地区的耦合协同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说明试点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态势较好, 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SOM网络的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威  李磊  李琳 《河南科学》2009,27(12):1608-1612
为准确客观地评价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根据中原城市群自身结构特点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使用SOM神经网络对2000年和2005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郑州、洛阳等规模较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而济源等中小城市处于较低位置.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等级结构从2000年到2005年变化不大,开封、漯河和济源3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始终处于较低位置.中小城市应根据自身薄弱点进行调整,同时实现亚城市群和不同地域系统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郑州—洛阳"双核牵引作用,进而带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59年—2017年13届全运会奖牌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角度对60 a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等级分区中80%为中低水平区,高水平区仅占20%.东、中、西地区差异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及内部结构特征构建了对应的DEAHP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2007—2012年间我国省际及三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有序度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但整体有序状态仍处于相对低下水平.从区域来看,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相对较大,而相邻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从省域来看,相邻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省际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DEAHP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为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为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绥化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农区,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确定19项评价指标,分析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绥化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模型计算得分,判断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级。结果表明:2010—2016年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低下向优秀状态转变,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肇东市、安达市和海伦市发展水平较高,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和兰西县发展水平中等,明水县和青冈县发展水平较低。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制约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经济欠发达农区建议走特色城镇建设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为准确把握中国省级基础设施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构建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三大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呈现“东—中—西”递减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省域差异,尤以东部地区最为显著;发展趋势上看,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建议三大地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战略,推动省级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建立生计资本的测量指标体系,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特征,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是当前我国农户生计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本较低,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2)农户生计资本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际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及各省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评估各省市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成为实现各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应用DEA方法构建了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评估了中国29个省市2001—2009年的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地区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从超效率DEA得到的效率值来分析,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展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通过面板Logit模型分析外部影响因素,政府扶持在西部地区所产生的作用最大,能够极大增加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值提高的可能性; 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与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 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