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激光扫描雷达(LiDAR)作为一种高效的地形数据获取系统,可快速获取大面积、高精度的三维坐标点云数据。该文设计了利用LiDAR系统快速生成DOM的技术方法,通过对LiDAR获取的激光点云进行滤波和分类处理,并利用其生成的DEM,结合光学影像数据,快速生成数字正射影像产品。试验表明,采用LiDAR数据和数字影像相结合的方式生成正射影像图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能够满足快速正射影像图制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分三号卫星(gaofen-3 satellite, GF-3)数据问世时间较短、参数不足,现有软件未针对GF-3数据添加传感器支持,导致难以利用现有各类软件生成其正射影像。提出一种基于间接校正的GF-3正射影像生成方法。模拟待校正区域卫星成像过程,采用RD模型利用与该区域对应的DEM数据构建模拟GF-3影像;在模拟与真实GF-3影像中分别提取特征点,并配准提取的特征点对,进而建立两影像间的映射关系;利用模拟GF-3影像分别与DEM数据和真实GF-3影像之间的映射关系,间接完成正射校正,生成正射影像。针对GF-3多成像模式的特点,选取3种具有代表性成像模式的影像进行正射影像生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将真实GF-3影像与模拟GF-3影像的对应像元坐标进行比较表明,x和y方向误差均小于一个像元,精度较高。提出算法充分考虑到了GF-3系统的成像特点,在不同的地形细节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利用激光雷达点云处理技术来处理航空摄影立体像对的原理与方法,并研究利用激光雷达点云处理软件TerraSolid进行了快速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影像图的方法,以提高制作大范围DEM的工作效率及正射影像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LIDAR数据经过相关软件数据处理后,不仅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DEM、等高线图及正射影像图还可以快速获取地表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利用这些点云数据可以建立数字城市模型并添加一些相应的属性数据。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LIDAR数据在三维建模上的特点以及遇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字测绘航空摄影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能快速生成DEM、正射影像、三维景观图等测绘产品,能够迅速了解灾情并获取受灾地区详细的地面三维信息,为救援队伍提供精确、可靠的测量数据。通过在受灾区域获取的航空影像,基于PHOTOMOD软件进行数据快速后处理实验。经过效率分析和精度统计,证明其效率和取得的正射影像成果可以达到指导应急救灾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低空航拍摄影是获取地理信息重要技术方法,为探讨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实践应用,以额济纳旗无人机航空摄影及正射影像制作技术为例,详细介绍了航拍设计方案,通过技术实施过程像控点测量、航测内业数据生成和正射影像图制作的探讨,总结了额济纳旗测绘过程技术经验方法,为正射影像航空测绘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为技术平台,通过纸质地形图栅格-失量转换,实现岷江断裂带地区高程数据库建立;同时,利用矢量化地形数据,构建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从而完成对岷江断裂带地区的构造地貌模拟,为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新构造研究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流域地貌发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岷江上游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地貌演化规律及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模块,通过均值变点法获取岷江上游流域水系网络最佳提取阈值,运用起伏比法计算岷江干流东西两侧各亚流域盆地发育期次.结果表明,岷江断裂和汶川—茂县断裂所围合川西高原地区的大型亚流域盆地均处于早壮年期发育阶段,其发育期次比断裂外侧岷山断块和龙门山冲断带地区亚流域盆地发育期次相对年轻.究其原因,主要是断裂活动驱动的逆冲作用导致断裂上盘块体沿断层面垂直隆升,位于其上的亚流域盆地处于不均衡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9.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对航空航天像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是消除了变形误差及投影差并以数字方式存储的影像地图,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该文结合芜湖市1:1000DOM制作为背景,探讨了具体的制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影像获取、空中三角测量、DEM生成和DOM成果质量检查4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将航空影像经过预处理、空三加密、DEM编辑等过程生成的既具有像片的影像特征又具有地图的几何精度的影像图,其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本文以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制作正射影像图的技术流程,并提出了正射影像图质量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遥感以其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正在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与此同时,如何提高无人机遥感的精度正成为关注的热点。以2016年10月在北京市密云区威克铁矿进行的一次无人机飞行为基础,选取了飞行范围内的28个控制点以及90个验证点进行测量;将控制点编号分组,选用不同数量的控制点生成11幅DEM图像。提取出每一幅DEM图像上验证点所在坐标的高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控制点对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精度存在影响;但并不是控制点数目越多,精度越高。较好地探究了无人机遥感外业控制点的布设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重点实验室获取的高光谱数据CASI/SASI的处理为例,总结了高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的流程、具体技术细节和技术点,并根据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高光谱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影像的拼接困难等,阐述了对高光谱影像预处理中所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为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应用范例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期SPOT-5影像的降雨型浅层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5年6月17—23日福建省建瓯市发生特大暴雨,诱发大量中小型浅层滑坡灾害。利用发灾前、后两期SPOT-5影像(包括全色和多光谱),采用几何精校正、影像配准、影像增强、数据融合等处理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建立滑坡解译标志,利用两期影像对比分析,提取滑坡点信息,最终共解译出滑坡点2186个。选取300个解译的灾害点进行了野外验证,野外验证的准确率达92%。研究表明,SPOT-5融合影像在中小型滑坡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SPOT-5卫星数据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阐述遥感图像融合原理的基础上,以SPOT-5全色与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应用IHS变换、PCA融合、Brovey变换、乘积变换和HPF融合等5种比较常用的融合方法,从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保持原始图像光谱信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最适合于SPOT...  相似文献   

15.
河流水系的准确提取是研究构造地貌与水文地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些年来,以基于ArcGIS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基于遥感影像的(改进的)归一化拆分水体指数(MNDWI,NDWI)为主的水系提取方法被广泛探讨和应用。但对于以山前地带为代表包含山地丘陵-平原的多元地貌地区,由于上述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均难以独自实现对此地貌的水系自动提取。本文以济南及邻区作为研究区,以SRTMDEM 90M 分辨率原始高程数据和Landsat 8 OLI_TIRS卫星影像作为源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方法(DEM、NDWI、MNDWI)的特点及在各地貌区的应用效果,尝试了一种能够自动提取上述地区水系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在区内的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区,所对应的最优水系提取方法分别为基于DEM和MNDWI的提取方法,二分区的分界线可通过地形起伏度进行确定。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区的断层和水系分布,认为研究区内活动时代早于早中更新世的断裂对河流造成的影响已经衰减,并且河流已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DEM数据的可视化数字地形绘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给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存储格式,研究如何有效地读取DEM数据,并把它转化为可以被OpenGL图形库所读取的数据格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绘制三维地形涉及到的问题及其绘制原理,给出了利用OpenGL图形库进行地形绘制的简单易行的实现方法,并给出实例.最后,讨论了现存的几种地形简化方法,为解决基于DEM数据的地形实时、快速绘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SPOT-5卫星影像为源数据,借助ERDASI MAGINE和Arc/INFO软件,探讨了RS和GIS技术在湿地识别、分类及制图方面的应用;运用4种融合方法对源数据做融合处理,利用比值法融合后的图像进行计算机监督分类,实现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绘制出巢湖湿地专题图,统计各类湿地的面积;对研究区各类湿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作了简单分析,并就巢湖周边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SPOT-5遥感影像自身融合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作为在各个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的法国SPOT-5遥感卫星影像,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高,多光谱波段光谱信息丰富,为了既保留丰富的光谱信息又能提高空间分辨率,本文在对IHS变换、主成分变换、Brovey变换融合3种传统像素级融合方法分析、归纳与算法实现研究的基础上,对SPOT-5全色波段与多光谱波段进行了图像融合实验,并从光谱特征与空间纹理特征两个方面对融合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Brovey变换融合法光谱退化最小,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高几何分辨率全色波段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面约束的滨岸湿地微地貌LiDA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雷达数据生产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可为滨岸环境的研究提供精细的微地貌数据。提出用地面特征约束斜率分割区域,对陆面点采用小角度多重迭代分割,提取沟槽特征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综合应用斜率分割、密度和反射强度分割、高度分割来提取水下地形、出露沙洲、有水沟槽地等地面特征的技术方案。以佛罗里达州西海岸Citrus County滨岸地带作为研究区域,根据滨岸湿地地面要素在激光雷达点云中的特征,将其划分为滩涂、沟槽、出露沙洲、浅水水下地形,建立了的微地貌地面模型。通过对地面的拟合度检验以及光学影像目视解译对比,证明所采用的分割方法与常规建模方法相比,能更有效的处理地面破碎和水域环境下的点云分割工作,提高了DEM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地区城市快鸟(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简述高分辨率影像定位中的通用传感器模型,有理多项式系数模型(RPC).通过在影像上选取均匀分布的50个地面控制点,运用正则化最小二乘迭代法计算得出RPC.然后分2种情况对求解出的PRC改正,即当同时具有原始地面控制点(GCP)和辅助GCP时,应用正则化批处理最小二乘迭代法(BILSR)来改正RPC系数,而当只有辅助GCP时,则使用增量离散卡尔曼滤波方法(IDKF)来改正RPC精度.最后利用40个检测点,设计多种方案的实验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BILSR和IDKF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辅助控制点的选择应侧重其本身更高的精度而不是单纯从数量上考虑,此外得出城市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