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秋冬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细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月~2008年2月,研究了珠海市斗门区凡纳滨对虾4个低盐度池塘水体、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水体中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在养殖前期不稳定,中后期趋于稳定,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8×103~1.2×105/mL、1.4×102~4.0×103/mL、1.6×102~1.7×103/mL,水体中异养细菌数量平均为1.95×104/mL;沉积物中异养细菌较稳定,弧菌呈先升后降趋势,芽孢杆菌呈上升趋势,三者的数量均高出水体2~3个数量级,数量波动范围分别为1.0×106~2.2×107/g、7.0×103~4.7×105/g、4.7×106~2.4×106/g,异养细菌数量平均为9.16×106/g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计数、液体稀释法计数,对石家庄某军事学院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内,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以细菌、真菌、放线菌为主,总数在107 CFU/L以上;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以细菌数量最多,达到108CFU/L以上.从生物滤池进水到人工湿地出水,水体中原生动物数量先增后减,但种类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依次减少,说明水体污染程度次第降低;季节变化及进水CODα的含量对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9月份进水中的CODα浓度低,导致真菌、放线菌的总数增多,分别达到8.0×107 CFU/L和9.6×105 CFU/L,造成出水浊度高、CODα的去除效果差;人工湿地系统中表层土壤微生物和深层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污水中污染物(CODα)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水中CODα的去除主要依靠的是表层土中的细菌和真菌,其相关系数可达到0.69、0.84以上;人工湿地土壤样的微生物中,不同区域土壤样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都随着季节的改变会有变化,但随着季节变化的规律不很明显.土壤样中硝化菌的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反硝化菌的数量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察尔森水库出险加固后,丰水期水质特征有待进行评价,水环境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也会构成影响.为了探究查尔森水库水质与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联系,结合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丰水期察尔森水库上游东、西入口及下游出口三个位点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对表层水体及水库底泥中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最...  相似文献   

4.
制药废水厂微生物群落和多种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多种生物处理工艺制药废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扩增情况及其相关性,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制药废水厂中活性污泥进行检测。荧光定量结果表明:sul1,sul2,tetO,tetQ,tetW,OXA-1和可移动遗传元件int1在制药废水厂中各个阶段均能被广泛地检测到,总抗性基因浓度范围为3.09×10~8~2.26×10~9 copies/g(干重),基因总浓度上升了7.3倍。Miseq测序结果表明:制药废水中主要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Thermus和Gemmatimonadetes等门,其平均总相对丰度比例占到81.05%;冗余分析显示,Aeromicrobium与sul2呈较高程度的正相关性,可能是sul2在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可能的主要菌群;Rhodovulum和Rhodospirillaceae菌属与OXA-1和tetQ呈较高程度的正相关性,这些菌属是这些ARGs分布的主要菌属;Acinetobacter与tetO和tetW呈现较高程度的正相关性,可能是tetO和tetW在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可能的主要菌属。因此,相关抗性基因的增值和分布与相关特定菌属有关,可以通过控制相关菌属的丰度来消减工业废水厂中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5.
依托内蒙古多伦全球变化多因子实验,调查了温带草原土壤病毒和细菌的多度对长期割草、氮磷营养添加、水分增加、增温处理这几个环境变化因子的响应.发现多伦草地土壤的干土样本中病毒和细菌多度分别为2×108和2×107·g-1.割草以及氮或磷资源添加对病毒和细菌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当于年均降水量1/3的水分增加导致细菌多度增加近58%,1.6℃左右的增温处理导致细菌多度上升31%;这二者对病毒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湿度和温度在内的环境因子,而非资源水平,更可能是该区域土壤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水分增加和升温应该可以通过增加细菌数量而对病毒产生间接的正面作用,但它们很可能同时对病毒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比如更高的死亡率),这些影响相互抵消.这些结果暗示病毒对气候变暖与土壤微生物响应之间的反馈关系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韬  陈晨  杨飞  田楼  杨阳 《贵州科学》2022,(3):75-80
本研究对乌江渡水库的沉积物细菌群落进行风干和过筛处理,旨在比较不同处理后沉积物与原始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以后此类样品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乌江渡水库沉积物中细菌的优势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α-Proteobacteria。其群落结构在风干和过筛处理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表现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的变化。此外,多样性指数和基因功能差异不显著。然而风干和过筛处理之间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因此推测:风干和过筛处理中沉积物失水的过程是造成其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建议对水体沉积物微生物的研究应该直接使用原始保存的样品进行DNA提取,从而保存沉积物中原始微生物群落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河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 于2014年春秋两季采集长江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方法, 根据优化序列与自建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hzsA, hzsB, hzsC, hdh数据集的比对结果, 计算各基因相对丰度。结果表明, 水体溶解氧浓度较高导致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丰度极低, 而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 平均值分别为4.540×10-10, 4.939×10-10, 4.333×10-10和2.859×10-10。随着温度升高, 秋季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春季。大通、南京和徐六泾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 这与人类活动扰动的增强以及入海口盐度升高有关。物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属水平上以Candidatus Brocadia和Candidatus Jettenia为主。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与NO2--N,NO3--N和NH4+-N等理化因子相关, 并且, 由于NO2--N浓度远远低于NH4+-N, 因此NO2--N浓度是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蚯蚓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中引入赤子爱胜蚓,构建了蚯蚓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比较了蚯蚓人工湿地与对照人工湿地表层和底层的细菌总数、氨化细菌数、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数及脲酶活性,分析了蚯蚓的引入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中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的引入对微生物的生长与增殖及脲酶活性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在蚯蚓主要活动的表层0~20cm基质内,蚯蚓人工湿地的细菌总数、氨化细菌数、硝化细菌数分别达到0.86×109~3.78×109cells/g,1.01×107~5.75×107MPN/g和1.88×108~6.08×108cells/g,显著高于对照人工湿地;同时,蚯蚓人工湿地表层的脲酶活性也明显提高;蚯蚓的引入提高了有机污染物及氮的转化与去除的速率.  相似文献   

9.
向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B leeker)养殖池中投喂动物性饵料桡足类、杂碎鱼虾等饵料后,亲海马实验组、幼海马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水体环境因子参数差异明显,投喂杂碎鱼虾的亲海马组与投喂桡足类的幼海马组的细菌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组处理后表层异养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103~1.78×105CFU/mL,2.5×103~7.2×104CFU/mL,2×102~5.5×103CFU/mL,而底层异养菌则分别为6.53×103~1.59×105CFU/mL,1.5×103~7.5×104CFU/mL,5×102~1.0×104CFU/mL。表层弧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55~4.08×103CFU/mL,85~7.19×103CFU/mL,10~123 CFU/mL,而底层弧菌则分别为1.13×102~7.48×103CFU/mL,2.66×102~1.16×104CFU/mL,10~175 CFU/mL。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海马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亲海马组与空白组除表层弧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底层弧菌、表底层异养细菌数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3组池水温变化相差不大,亲海马组、幼海马组中NH4 -N含量呈升高之势,DO极不稳定,有机残留物含量、细菌数量增加趋势,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0.
采集杭州湾邻近工业园区纳污水域靠近排污点(A点)及远离排污点(B点)的沉积物和水样,进行实验室模拟培养实验.在外源氨氮的刺激下,培养体系中微生物氨氧化作用加强,35天后水中投加的NH4+-N全部被去除,而NO3--N出现积累.源于A,B点的样品在培养实验后,基于细菌氨单加氧酶基因(Bact-amoA)的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由1条分别增加至7条和5条,表明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增加;而基于古菌氨单加氧酶基因(Arch-amoA)的DGGE条带数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氨氧化古菌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高盐、高CODcr (重铬酸盐法化学需氧量)、高氨氮采出水生化处理的关键功能菌群及代谢机理,本研究在生产规模缺氧/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anoxic / oxic pond - membrane bioreactor,A/O-MBR),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方法,检测了细菌、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组成和含量。A/O-MBR 出水分析结果显示CODcr平均211 mg/L,去除率72.7%;氨氮分为低/高去除率(LS/HS)两个阶段,去除率分别为5.7%和70.8%。氨氮全部氧化为亚硝酸根;但亚硝酸根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根,而是部分通过反硝化转化为氮气。细菌组成揭示关键功能菌群:涉及CODcr去除的主要有林杆菌(Limnobacter)、陶厄氏菌(Thauera)、伯克氏菌(Burkholderia)、水微菌(Aquamicrobium)、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砂单胞菌 (Arenimonas),涉及反硝化的主要有斯塔普氏菌(Stappia)、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和噬甲基菌 (Methylophaga)。AOB优势菌是亚硝化单胞菌 (Nitrosomonas),占比高达96.6%。AOA主要有亚硝化球菌(Nitrososphaera)、亚硝化短小杆菌 (Nitrosopumilus)和Nitrosocosmicus,均率属于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LS和HS样品细菌含量范围2.83×10^9~4.01×10^9 拷贝/g污泥,细菌丰富是高效生化处理的基础;AOB含量分别是7.27×10^7~8.47×10^7 拷贝/g污泥和6.79×10^8~17.2×10^8 拷贝/g污泥,差异显著,是氨氮去除率差异的决定因素;AOA含量范围4.06×10^4~8.88×10^4 拷贝/g污泥,均极低,揭示其不是氨氮去除的关键菌群。这些发现可为提高含硫气田高含盐采出水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丰水期(2018年7月)和枯水期(2019年4月)分别在湟水河西宁段典型断面采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共58个,枯水期同时采集污水处理厂出水样6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2种氮转化功能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河平均总氮浓度为3.06±1.23 (1.308~6.51) mg/L。水体和沉积物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氮转化功能基因是narG,nirS和nosZ。氮转化功能基因的丰度和组成在沉积物中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水体中无明显季节差异。关键氮素转化过程是反硝化,对水体和沉积物氮素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88%和98%。水体氮素转化主要受pH值、总氮及NO3--N调控,其中,氨氧化与NO3--N浓度负相关,反硝化与pH负相关。沉积物氮素转化与水体氮素浓度、沉积物pH值、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等相关,其中,氨氧化与水体氮素浓度负相关,而反硝化主要受沉积物性质影响。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放会显著降低水体中AOA-amoA, CMX-amo A, nir S, nxr B, napA, nar G...  相似文献   

13.
杨星宇  史莉  来楷迪  洪江 《贵州科学》2014,(3):25-29,51
设有分水装置的复合地下渗滤对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TN在28.34~50.82 mg/L时,系统对NH+3-N去除率为76.76%,TN去除率为64.33%。该系统内氨化菌、硝化菌、亚硝化菌等自养菌在各级渗滤床上部分布均匀且处于较高数量级(105~106 MPN/g),二级渗滤床内反硝化菌明显高于一级渗滤床,其数量106~107 MPN/g。各级渗滤床中氮转化菌分布和ORP测定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硝化-反硝化环境条件,其中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是N/C和N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高效特异的巴尔通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实验用猫的微生物检测工作中。方法 针对NCBI公布的巴尔通体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质粒标准品,建立巴尔通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测定;并使用该方法对142个猫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巴尔通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1 copies/μL~1.0×109 copies/μL,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极限达10 copies/μL;特异性结果显示所建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在142份实验用猫样品中检测出阳性样品6份。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实验用猫巴尔通体的检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从驻马店化工厂分离得到一株硫细菌S0.研究其生长特征,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下S0生长曲线,并研究了此菌株的氧化性以及脱硫能力.结果表明,硫细菌S0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0.当硫细菌S0的浓度为12×108 cfu/mL,有较强的氧化性,对硫的去除率可达93.5%.  相似文献   

16.
对文山州广南县9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饮用水源点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初步了解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在选定的9个水源点进行水样采集,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多管发酵法分别对水样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发现水样6和水样7细菌总数〈100个/mL,其余水样〉100个/mL;9个水样的大肠菌群均有检出。通过检测发现,所抽取9个饮用水水源均不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不适宜直接饮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膜培养反应器(RAB)模拟给水管网系统,比较了氯胺和亚氯酸盐对氨氧化菌(AOB)和异养菌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亚氯酸盐对水中和生物膜中AOB的灭活效率均高于氯胺,1.5mg/L氯胺对水中和生物膜中AOB的灭活速率分别为5.7×10-2log/h和4.8×10-2 log/h;而0.6mg/L的亚氯酸盐对水中和生物膜中AOB的灭活速率分别为7.2×10-2 log/h和6.4×10-2 log/h,远高于氯胺的灭活效果;亚氯酸盐与氯胺联用对AOB的灭活效果与单独亚氯酸盐作用效果相当;亚氯酸盐对悬浮态和附着态的异养菌均没有灭活作用,氯胺对水中和生物膜中异养菌的灭活速率分别为8.3×10-2 log/h和5.5×10-2 log/h;采用亚氯酸盐和氯胺联合作用可有效控制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浸出回收低品位硫化铜矿中的铜金属具有操作简单、低能耗、节约经济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效率低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为了促进生物浸出效率,研究了强制通气条件下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的铜浸出率、细菌群落动态演替等特征。结果表明,适当的通气可提高细菌浓度和铜浸出率。在通气时间为4 h·d?1时,浸矿14 d后的细菌浓度和铜离子浓度最高,分别为7.61×107 个·mL?1和704.9 mg·L?1。实验可得,吸附细菌在浸矿过程的前7 d起着重要作用,而自由细菌则是在第8 d到第14 d占主导地位。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浸出过程Fe3+水解形成钝化层所致,抑制了吸附细菌与矿石的接触。同时,通过16S rDNA分析可知,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对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钦州湾一次海水异常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4月12日在广西钦州湾海区出现海水异常现象的海域,布设14个监测站位,采集表层海水进行常规水质、浮游植物、细菌等参数监测分析.发现所有站位萎软几内亚藻(Cuinardia flaccida)均为优势种,异养细菌数量均大于1.00×104 cfu/ml,靠近三墩岛的4号站COD及活性磷酸盐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