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2.
废水中氨氮沉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MgCl2和Na2HPO4为沉淀剂,用实验室模拟废水研究了影响氨氮沉淀的因素,包括沉淀pH值、沉淀剂的添加量及氨氮的原始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淀pH值是影响氨氮沉淀的主要因素,它影响氨氮的沉淀率、残余氨氮浓度、Mg2 和PO3-4的沉淀率和残余量以及沉淀后水的pH值.最佳沉淀pH值为11.氨氮的初始质量浓度在1 000 mg/L以下时,随其降低氨氮的沉淀率和残余氨氮质量浓度都降低;低于100mg/L时沉淀率明显降低,但残余氨氮质量浓度可以达到5mg/L,且变化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生物活性炭滤池中亚硝酸盐积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活性炭滤池中亚硝酸盐的生成规律,考察了pH值、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和溶解氧对亚硝酸盐生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大于7.6时亚硝酸盐沿水流方向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H值在8.0附近亚硝酸盐积累出现最大值;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超过3 mg/L,出水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增加值在0.2 mg/L以上,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4 mg/L时,能明显观测到亚硝酸盐积累;气水同向流时,进水溶解氧越低,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越明显;气水逆向流时,基本上不会发生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4.
污泥起始质量浓度为1500,2000,2500mg/L时,增大水中氨氮负荷(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来考察其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冲击.氨氮的冲击实验中活性污泥性能的变化:控制氨氮质量浓度在0.20mg/L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在61%~65%之间,出水氨氮在6.9—7.8mg/L之间,对活性污泥的冲击很小.随着氨氮质量浓度从20mg/L提高到60mg/L的过程中,氨氮的去除效率降低到35%~45%之间,对活性污泥系统有一定的冲击,但系统运转正常.在质量浓度达到80mg/L时,出水pH值在8.0左右波动,系统内生物受到强烈的冲击,连续运行不可恢复.  相似文献   

5.
选用果壳、煤质、木质、椰壳(粉末)和椰壳(颗粒)活性炭,分别进行酸化、碱化和盐化改性,选出对于氨氮吸附效果最好的炭,进行最佳吸附条件(改性浓度、投加量、吸附时间)实验的研究,并分析不同pH值和不同初始氨氮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化颗粒态椰壳对于氨氮的吸附效果最好,NaOH最佳改性浓度为1 mol/L,最佳吸附时间为6 h。对于氨氮浓度为20 mg/L的废水,最佳投加量为5 g,吸附率可达到60%。pH对于氨氮吸附总体影响不大,但pH=6左右较好。废水低初始浓度条件下,活性炭对于氨氮吸附率随着氨氮浓度增大而减小。高浓度下,随氨氮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钠型活化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钠型活化沸石去除水中氨氮的性能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钠型活化沸石对氨氮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58.12 mg/g;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38.80 mg/L时,在规格为Φ40×1 500离子交换柱中装填500 g粒径为0.5~1.0 mm钠型沸石,控制原水pH在5.5~7.0、滤速在14.0~15.0 m/h范围内,连续过滤43.5 h,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8.6%~92.8%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8.
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日龄稚贝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理活动和存活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以淡水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淡水组48 h存活率达90%,而盐度2条件下,2 h内即全部死亡;同龄的稚贝存活率随生理盐水浓度、实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生理活动明显受到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心跳频率降低,肠道蠕动减弱,斧足运动减少;随作用时间的增加,稚贝表现为心跳停止、双壳张开死亡;大日龄稚贝在同盐度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低日龄稚贝,7日龄稚贝在48 h内所有盐度组全部死亡,45日龄稚贝仅在盐度为2试验液中有90%存活,但生理活动明显低于正常淡水组,表现为心跳微弱,无肠道斧足运动。因此,认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对盐度较敏感,其耐受力低于稚贝,而三角帆蚌稚贝的适宜盐度要低于2。  相似文献   

9.
通过厌氧-好氧交替工艺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采用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对不同pH、反应时间、进水浓度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较高(460 mg/L)、pH为7~8、温度20℃左右的条件下,稳定运行15天,氨氮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高铁酸盐氧化能力,研究了高铁与纳米二氧化钛在紫外光下联用对难降解有机物苯酚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研究了单独高铁,单独纳米TiO2以及高铁酸盐与纳米TiO2光催化联用对水中苯酚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高铁在高铁与苯酚质量比是30∶1,溶液pH值是4.0,反应时间为30min时,对浓度为10mg/L的苯酚溶液去除率高达96.73%.单独高铁在高铁与氨氮质量比为14∶1时,溶液pH=9.0,反应时间为90min时,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溶液去除率最高可达75%;单独纳米二氧化钛在紫外光催化下处理50mg/L氨氮溶液时,在最佳条件为:pH=9.0,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30min,纳米二氧化钛为40mg时,氨氮的去除率为82.8%;在单独纳米二氧化钛的条件下,当体系中加入2mg高铁时,即实施纳米二氧化钛与高铁联用,氨氮的去除率为97.5%,比单独高铁和单独二氧化钛分别提高了7.8%和22.5%.结果说明,高铁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体系存在协同氧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a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a mixture mainly consisting of ethyl lactate and acetic acid is used as an aid for ammonia removal by air stripping. The effect of dosage, the depth of air nozzle in water and other conditions for ammonia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denitrification reagent is in the dosage of 30 mg/L, pH value is 9–11, blowing depth is 400 mm, stripping time is greater than 2.5 h, and the temperature is normal (25°C),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can be reduced from 21006.0 mg/L to 10.6 mg/L.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is up to 99.95%. At the temperature of 45°C,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can be decreased from 21006 mg/L to 0.2 mg/L.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is up to 99.999%. When the wastewater ammonia concentration is between 800–30000 mg/L, the ammonia is air stripped under the above mentioned conditions,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can be below 15 mg/L. The stripped ammonia can be absorbed without secondary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卤虫(Artemia salina)生物活性筛选模型,分析南海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乙醇浸膏和正丁醇相的生物活性成分.从毛蚶(S.subcrenata)正丁醇萃取相中共分得4个化合物,包括3个甾体类化合物5-烯-胆甾醇(1),胆甾醇(2),3-酮-20-烯孕甾烷(3)和1个吲哚类化合物3-carboxy-indole (4),化合物(1)~(3)在50μg/mL时对卤虫的致死率分别为65.0%,60.0%和58.3%.  相似文献   

13.
配水管网中三氯甲烷风险概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天津市TD校区配水管网(简称目标管网)中消毒副产物的风险,以水中三氯甲烷(CHCl3)为代表性指标,对该管网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通过联合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回归)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建立了以耗氯量、总有机碳(TOC)质量浓度、水温、pH值、SUVA和氨氮(NH3-N)质量浓度为自变量的配水管网CHCl3风险预测模型;以不同风险概率下CHCl3质量浓度的分布情况,定义了管网水体的3级CHCl3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概率和所制定的风险等级提出了分级控制标准.通过分析3级风险下模型各自变量的分布情况,确定了影响管网水质CHCl3风险的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水中TOC质量浓度、SUVA与目标管网水体的CHCl3风险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氨氮却对CHCl3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HCl3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耗氯量和pH值则对结果的影响不大.统计结果发现,当水中TOC质量浓度、SUVA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0~3.8,mg/L、0~1.5,L/(mg·m)和0.25~0.50,mg/L时,可将CHCl3控制在低等风险水平(风险概率为0~0.2).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以经过实验室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过粉煤灰预处理后,CODcr从12000~25000mg/L降低到3000mg/L左右,氨氮由400~450mg/L降低到50~70mg/L,重金属Cu、Cd、Zn、Pb、Cr也分别从7.0、3.5、3.5、10.0、5.5mg/l。左右降至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碱度对SBR中氨氮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试验的进水总氮约200mg/L,当进水碱度为1000mg/L左右时,达到100%的氨氮去除,出水中存在剩余碱度,pH在6.8以上;当进水碱度为600mg/L左右时,氨氮去除只达到83%左右,出水中碱度耗尽,pH在5左右。试验并对一次操作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测试指标有COD,NH3,NO2^-,NO3^-,碱度和pH。在碱度耗尽时,氨氮向亚硝酸盐氮的转化被抑制,但亚硝酸盐氮向硝酸盐氮的转化仍在进  相似文献   

16.
对东江东莞河段上覆水及底泥氮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方法,分析水体中和底泥-水体中氮素的转化过程,探讨环境因素对水体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东江东莞河段总氮质量浓度范围为2.13~4.48mg/L,硝酸盐氮是主要的污染物存在形态,占总氮的64.9%;沉积物是水体氨氮的源,是酸盐硝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汇;光照和扰动都能够降低氨氮的质量浓度;温度和初始pH值越高,越有利于氨氮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吹脱法处理包头市稀土行业高浓度氨氮废水时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氨氮浓度大于18000mg/L时,控制出水流量1.00m^3/h、出水温度为27.0℃时出水氨氮浓度为10.1mg/L,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时段一级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规格对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温度范围为11~17℃,各项测定均在停喂2d后进行.结果显示,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实验用毛蚶的壳长范围内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分别符合下列模式:Y=ALb和Y=aX+b.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