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格序偏好关系及其偏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决策过程中的格序偏好关系问题。分析了偏好关系的格序特征,讨论了格序偏好结构与理性行为公理中独立性公理和连续性公理的关系,说明了格序偏好结构下理性行为公理的局限性,以及界定新决策规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展望空间的偏好结构按照一定的偏好关系不具有连通性的情况,关于决策方案的比较提出了一种格序决策方法。证明了展望空间按照极大多数优于原则是一个偏序集.具有格序特征;得出了格序展望空间的上赋值和距离函数,并根据赋值和距离函数刻画出决策后果之间的偏好距离,即优劣差异程度;最后,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格序偏好结构的探讨,证明了格序决策方案集中的同层格元素的相互不可比性,使同层格元素构成的子集在原优劣关系下构成链结构,由此给出了将具有格序结构的决策方案集按层分类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在现实格序决策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所有决策者均给出每个属性下备选方案的排序向量的决策问题,提出一种排序距离极小化方法。先定义排序向量的距离测度函数,并证明其符合Cook Seiford条件;再以方案的群体排序与各个体排序的加权距离最小为目标建立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求得决策群体对方案在每个属性下的排序;类似地,将方案的综合排序与其在每个属性下的排序的加权距离最小化,解得方案的最终排序结果。供应商选择算例及结果讨论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Cook Seiford函数扩展到多属性群决策,可较好地避免排序结果的非唯一性。  相似文献   

5.
格序决策的格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格序决策理论中格序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在目前格序决策前期研究成果和以往的规范型决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格提出了赋值函数的概念,并定义了两元素之间的距离,并以此提出格中缺失元素的补充机理和方法。最后以具有格序特征的区间数集作为例子,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群决策分析中,基于序区间偏好信息的排序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决策分析中基于序区间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了序区间的有关定义及性质;其次,通过定义序区间的可能度及可能度矩阵的概念,得出了每个专家的可能度矩阵均具有满意一致性的互补判断矩阵结论.进而构建了基于群体一致性的最优化模型,依据计算的最优权重向量给出了一种关于序区间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案排序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提出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群决策过程中不完全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和不完全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集成方法.基于决策者给出的允许偏差,定义了群决策满意度隶属函数,建立了求解群体偏好满意程度最大化的权重模型,提出了群体偏好一致性程度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对一致性程度较差的决策者判断进行交互调整的方法.为解决模型存在多组最优解以及因决策者判断误差波动造成的决策误导问题,建立了群体偏好权重分布范围的估计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满意度最大的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明广  杜纲 《系统工程》2005,23(5):111-114
在群决策的过程中,由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背景和主观偏好不同,他们对方案或因素所给的信息判断矩阵也就不同,本文主要针对模糊偏好关系和1~9标度判断矩阵信息,先构造个体满意度函数,然后给出一种合成两类偏好信息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该方法具有易操作、计算简单的特点,最后的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模糊偏好关系矩阵本身是否一致,使得原矩阵渐进逼近目标矩阵的问题,提出了群决策中模糊偏好关系矩阵一致性调整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目标矩阵的最优选择,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矩阵R,使得计算得来的调和矩阵较之原矩阵在一定条件下保留了更多的偏好信息,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群决策中决策者的意愿。最后给出了算例进行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等级偏好占优关联系数的新概念,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属性决策的等级偏好优序法. 等级偏好优序法克服了已有优序法的不足, 使各方案优劣的区分度更明显, 而且等级偏好优序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实现, 从而可使等级偏好优序法在实际决策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are considered where information on both attribute weights and value scores of consequences is incomplete. In group decision analysis, i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about alternatives is provided by participants, it should be verified whether there exist compromise weights that can support all the preference relations. The different compromise weight vectors may differ for the ranking of the alternatives. In the case that compromise weights exist, the method is proposed to find out all the compromise weight vectors in order to rank the alternatives. Based on the new feasible domain of attribute weights determined by all the compromise weight vectors and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on value scores of consequences, dominance relations between alternatives are checked by a nonlinear goal programming model which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linear one by adopting a transformation. The checked dominance relations uniformly hold for all compromise weight vectors and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on value scores of consequences. A final ranking of the alternatives can be obtained by aggregating these dominance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群决策的交互式TOPSIS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一种多轮交互逐步逼近满意解的多属性群体决策的综合方法,对决策方案采用扩展的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进行定性评价排序,以克服一类难以建立解析模型,分析求解困难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设计了群体满意度等软指标来分析计算,判断群体一致性的达成,最终得出群体满意的方案排序.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提出了可作为建立一类实际的群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3.
A method of minimizing rankings inconsistency is proposed for a decision-making problem with rankings of alternatives given by multiple decision makers according to multiple criteria. For each criteria, at first, the total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ankings of all alternatives for the group and the ones for every decision maker is defined after the decision maker weights in respect to the criteria are considered. Similarly, the otal nconsistency between their final rankings for the group and the ones under every criteria is determined after the criteria weigh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n two nonlinear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s minimizing respectively the two total inconsistencies above are developed and then transformed to two dynamic programming models to obtain separately the rankings of all alternatives for the group with respect to each criteria and their final rankings. A supplier selection case illustrated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some discussions on the results verified its effectiveness. This work develops a new measurement of ordinal preferences’ inconsistency in 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making (MCGDM) and extends the cook-seiford social selection function to MCGDM considering weights of criteria and decision makers and can obtain unique ranking result.  相似文献   

14.
一类基于Hausdauff距离的模糊型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系统工程学报》2007,22(4):367-372
研究了已知属性的部分权重信息且属性值以三角模糊数形式给出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了三角模糊数的Hausdauff距离的简明计算公式.利用Hausdauff距离来度量三角模糊属性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建立了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属性的权重,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可能度的决策方案排序方法.最后通过应用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偏序偏好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的综合权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偏序结构、属性值是用模糊语言给出且每个属性没有决定权重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权重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求出每对方案关于每个属性的模糊偏好关系,然后通过对决策者的冲突偏好确定综合权重来解决该问题。当综合权重不存在时,需要调整决策者们的全部或部分偏好,以达到一致意见。该方法具有概念清晰,符合现实决策问题的特点,得出的综合权重能反映各个决策者对方案的偏好。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6.
群决策中基于一致性强度的专家意见集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一致性强度的虚拟专家意见逐步集结规划的方法.首先将两个专家的偏好信息集结为序关系值向量,将该次集结结果作为一个"虚拟专家"给出的判断信息,然后吸收下一个专家的意见成为新的虚拟专家,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专家参与决策.引入虚拟专家的群体一致性强度保证群体结果趋向一致,其中一致性强度和虚拟专家的权重依赖于所包含的个体专家的人数.个体人数越多一致性强度和权重就越大,从而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该方法将多专家的复杂群决策问题转化为低复杂度的多阶段二人决策问题,并保证了群体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权重信息未知的语言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可能度和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preference ranking organization method for enrichment evaluations, PROMETHEE)的语言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首先,基于Atanassov偏序和犹豫度, 改进语言直觉模糊数的可能度, 并证明其具有互补性、传递性等良好性质。其次,基于改进的可能度, 通过最大化决策者在属性上的加权平方可能度, 构造多目标规划模型, 求得每位决策者的属性权重。然后,建立群体共识反馈模型, 提高群体共识度, 结合修正的偏好关系和决策者主观权重, 提出修正系数来确定决策者权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极端偏好成员在应急决策中存在较大影响力的问题,构建了个体极端偏好影响力模型,结合风险偏好矢量的方向性和距离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成员风险偏好相似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将极端偏好群体划分为极端偏好同质群体集和极端偏好异质群体集,在此基础上引入非极端偏好决策成员主观接受程度来说明非极端偏好决策成员对个体极端偏好同质群体集和异质群体集影响力的接受程度,进而构建多阶段大群体应急决策风险偏好演化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及数据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交互式动态群体决策偏好收敛自适应过程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发现和控制影响群体一致度和偏好收敛时间的关键因素,以改善群体决策时间绩效. 应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Deffuant有界自信假设的妥协策略,在微观层面上构建偏好演化动力 学模型,模型符合群体决策共识过程原则要求;在模型基础上观察分析个体属性特征对一致性绩效、收敛时间绩效的作用. 论文在决策成员社会惰性、空间位置、决策偏好动态变化的决策情景中,研究决策者社会惰性对群体决策偏好收敛时间的影 响. 建立了动态群体决策的概念框架,分别针对惰性不变的偏好演化模型和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设计了两个计算实验. 实验1:比较不同社会惰性水平p*和不同选择半径r组合下,决策偏好时间Tc的变化. 实验2:比较不同惰性 递增速率v和不同惰性递增上限ps组合下,决策偏好时间Tc的变化. 研究发现:1)社会惰性越大,对 偏好收敛的阻滞效应越显著;2) r越小,Tc随着p*递增的趋势更强;3)当扩大决策成员交互对象的 选择范围,Tc的波动减小,群体达成共识的时间更稳定;4)当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持续期在一定范围内线性 递增时,Tc递增存在一个分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