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结合阳泉矿区开采滑坡的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山体下开采所引起的滑坡特征,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滑坡区下煤层控制开采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采引起滑坡灾害的控制是矿山安全开采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根据地下开采与滑坡体的协同作用关系,分析了达竹矿务局柏林煤矿042采区南翼滑坡体结构、类型及特点,在坡脚采用涵洞导流充填河沟自由面,在坡体中下部设深坑基混凝土抗滑墩,在坡体上部采用排水沟疏水等综合控制措施,同时应用顺坡间歇区段控制开采技术开采滑坡体下煤层。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采动引起坡体表土层滑移,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保护了坡体下部工业广场的建筑设施,实现了滑坡区高层建筑物下煤层的安全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应用控制开采技术结合滑坡区综合治理措施是滑坡区下安全开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铜川矿区采动滑坡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铜川矿区采动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结合该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分析采煤沉陷特征及形成原因,总结开采沉陷诱发山体滑坡的机理。研究表明:该矿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特殊地貌,抗压强度较低的岩土体以及改变了覆岩和地表斜坡原始应力平衡状态的地下开采,构成了山体失稳的地形、物质和动力条件。三者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促使山体滑坡频发。该研究为铜川矿区有效预防滑坡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柳林大庄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古滑坡和采空区的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探讨了大庄煤矿开采沉陷对新建副井筒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保水开采合理采高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陕北榆神矿区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荒(沙)漠化扩展问题,针对榆树湾煤矿首采面采用倾斜分层开采和放顶煤开采两方案的争论,设计了该两种开采方法的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模拟开采实验现象,得出了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在不同的采高下“三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层中裂隙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确定了属于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类型的榆树湾矿首采面要实现保水开采的合理开采方法是应采用上分层采高为5m的分层开采方案,而上分层采后的下分层开采和放顶煤开采方案均不能实现保水。  相似文献   

6.
贾定国 《科技信息》2010,(20):363-363
矿山的开采占用大量耕地;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引发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产生了大量"废渣、废水、废气",污染了周围环境;破坏了自然景观和地貌景观.本文通过笔者调查,对承德市矿山开采中的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问题的统计分析,摸清承德市矿山环境问题及危害,提出矿山环境保护和防治措施,极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问题发生,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矿业为澄城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带来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本文简述了澄城县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分析了澄城县矿山开发地质灾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防治澄城县矿山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旋转开采技术在高档普采工作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旋转开采技术在镇城底矿高档普采工作面的应用情况,实现了工作面绕过地质构造带后的连续性开采,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技术性损失。  相似文献   

9.
抚顺煤田矿震现状及其城市地质环境效应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抚顺煤田矿震的平均发震频度达4000次/年,强度急剧增大,已发生ML=3.7级矿震,研究预测表明最大震级可达4.2级,矿震是由煤田开采引起的,是矿山开采伴生的动力现象,矿震分为断层活动型,顶板活动型和工作面冲击型三种。矿震不会造成地面灾害,但是,矿震与其他潜在地质灾害相互作用具有不溶忽视的危害性。讨论矿震与城市防震,滑坡,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村庄下压煤开采技术和技术途径,以辛置矿为例,分析了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郭勇 《科技信息》2012,(24):412-412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米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较广,而且煤质好。据调查我国84.2%的矿区均有薄煤层分布,资源量约67Gt。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强度也越来愈大。部分矿井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甚至枯竭,为了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矿井的开采率,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薄煤层开采的特点,阐述了薄煤层开采的意义,重点论述薄煤层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煤炭资源开采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和生态问题越来越引发各界的关注。开采过程中由于对围岩内原有应力平衡的破坏而形成的采空沉陷区不但经常引发滑坡和泥石流,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植被破坏、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影响着矿区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治理。本文分析了煤炭开采沉陷区地质灾害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开采沉陷区地质灾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急斜特厚煤层的开采在中小型煤矿一直沿用大放高非机械化开采方式,造成采区回采率低下,煤损严重。由于目前的煤炭效益越来越好,许多原有的地方煤矿开始进行采煤方法的改革,其中在从房柱式开采向综放开采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顶板垮落现象直接危害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文中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控制顶板垮落动力灾害的关键在阶段煤柱的留设。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数据开采的一种定义,并了论述了数据开采的主要任务和数据开采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将有关数据开采的理论和方法纳入数据库的教学中,以促进数据开采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矿床开采过程及开采终了的环境状况,建立了考虑矿山环境治理及保护费用在内的矿床开采价值模型;用系统模拟的方法得出整体最优的矿床开采方案;根据矿山开采终了的景观,建立生态复垦及环境保护方案库,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并进行模拟设计;根据设计结果,综合其地因素,选择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均最优且技术上又可行的矿床开采方案及其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开采沉陷预计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GIS支持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开采沉陷定量预测的方法和思路,完成了影响因素的选取、数据处理、开采沉陷初始预计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数据处理由GIS软件完成,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对开采沉陷系统进行建模;进而结合验证结果,对误差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支持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的开采沉陷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开采沉陷预计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平 《科技信息》2012,(34):407-407
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论述了大断层附近开采防治方法,在遇到顶板破碎、地包夹石时,采取加强支护、预爆实施顺利开采;在断层区顶板压力较大时,采取爆破卸压、单位支护保证安全开采,并对爆破方法及应对工作面漏顶做了介绍,通过两个工作面的运行实施,摸索出了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开采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德辉 《贵州科学》1997,15(4):298-302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山体下开采所引起的地面破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体下开采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导致油气层中地下压力的减少,造成油气层的压密。当压密的数值达到一定量时,会引起地表下沉。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气开采引起地表下沉的机理和下沉危害,把油气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视为随机过程,以整个开采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下沉源函数和下沉传播分布函数,建立了开采引起地表下沉的预测模型,为研究油气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损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东安县锑矿区无序、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矿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全县有非法采矿点近100处.从事矿山开采人员近2000人,投资、赶马、运输、餐饮等形成的产业链人数达5000余人,涉及利益的行业和人员较多,矿山整治一直阻力较大。东安县委、县政府为规范矿山开采秩序,遏制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从4月份开始组织力量埘锑矿区非法开采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经过几个月的大力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