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翠菊 《科学通报》1988,33(18):1398-1398
自从~1H—NMR技术被应用于研究溶液烯烃聚合链构型后,为确定丙烯聚合链的真实构型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但是由于~1H—NMR波谱的化学位移比较小,造成谱线之间相互重迭,给图谱的分析带来困难。随着NMR技术的迅速发展,Zambelli等用质子全去偶~(13)C—NMR技术得到了分辨率好、灵敏度高的聚丙烯模型化合物的谱图,迅速开展了~(13)C—NMR技术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任建国 《科学通报》1992,37(8):734-734
大西洋和东太平洋隆起海水氦同位素研究证明:注入海洋的地幔氦作为独特的示踪剂可以用来描述海洋的深水环流及不同水团的混合作用。远离气源的过剩~3He可以认为是守恒的,富集~3He的中层水通过斜温层的变化和垂直混合等过程均可在上层水中产生可测量的  相似文献   

3.
徐广智 《科学通报》1986,31(20):1557-1557
有机汞化合物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其汞原子的成键特性是有意义的,~(199)Hg的核自旋量子数I=1/2,天然丰度16.84%,相对~(13)C的信号灵敏度为5.42。而且~(199)Hg化学位移范围大,对化学环境变化较敏感。因此,用~(199)Hg NMR研究汞原子在有机汞化合物中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关于有机汞化合物的~(199)Hg NMR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乔源 《科学通报》1992,37(16):1534-1534
在前文的基础上,用~(59)CO~2+Cl_2·6H_2O加D_2O作为样品,在200MHz谱仪上观察~1H,在400MHz谱仪上观察~(35)Cl,研究强顺磁离子~(59)Co~2+(s=3/2,I=7/2)在外加直流磁场H_0作用下,它对~1H与~(35)Cl的NMR影响。因为强顺磁离子~(59)Co~(2+)的电子自旋(s=3/2)是围绕着核旋转的,因此可以统计平均计算,  相似文献   

5.
郑怡嘉 《科学通报》1980,25(15):688-688
一、引言早在许多年前人们就巳熟知,在电磁波和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散射效应,即所谓汤姆逊散射或康普顿效应.但不论是汤姆逊散射还是康普顿效应,都只是这一相互作用过程的最低次近似描述.由于散射效应非常的小,这一最低次近似描述足以解释大部分实验结果.因此对更高次近似描述的研究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天文学中的红移问题,正是由这一相互作用过程的高阶效应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戴开美 《科学通报》1987,32(6):441-441
Stuiver和Quay分析了公元1000年以后大约900年的已知年代树年轮样品的~(14)C含量。他们的结果表明,对应于Maunder、Sprer和Wolf这三个太阳活动极小期,树轮~(14)C含量正好具有极大值。Lin等和Kocharov等得到了周期为80—90年的树年轮~(14)C含量的变化。Suess和de Jong等则测得了树年轮~(14)C含量周期大约为200年的变化,这些工作中得到的~(14)C含量变化的幅度在1%至2%之间,反映了太阳风对银河系宇宙射线的调制作用。但是,对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是否引起可以测出的大气中~(14)C浓度变化的问题,长期以来还未有比较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邓风 《科学通报》1994,39(15):1369-1369
分子筛中阳离子起着平衡骨架电荷的作用,其大小、所带电荷及所处位置对分子筛的催化及吸附性能有很大影响.~(23)Na核磁共振(NMR)能提供钠离子位置和化学环境的信息.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用~(23)Na NMR研究钠离子在A型、Y型,丝光沸石中的分布及水合作用的影响.Challoner等人还对Y型分子筛中钠离子的运动性进行了研究.对于Ω型分子筛骨架上硅铝排布的研究做得较多,而对分布于其孔道中Na~ 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李景虹 《科学通报》2020,65(21):2193-2195
正水作为最常用的溶剂分子,其特有的氢键、偶极结构对许多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均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水的局部结构和取向将极大地影响双电层的静电性质,其在固/液界面随外部电场演变的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1,2]).磷脂极性头部的固有偶极和静电场限制了界面水的移动,进一步增加了局部水结构的复杂性.然而,受限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段春迎 《科学通报》1992,37(13):1187-1187
自从联吡啶钌光催化分解水的能力被人们认识以来,围绕Ru(bpy)_3~(2+)深入研究了这类具有光敏性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性,氧化还原性,激发态的反应性,光诱导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转移和能最传递过程以及光化学取代反应等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经典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配位结构化学和无机光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对Ru(bpy)_3~(2+)等光敏剂的猝灭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纪涛 《科学通报》1984,29(9):533-533
最近合成了六个烷基喹啉新化合物。用~(13)C核磁共振测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并利用化学位移加和公式、三键偶合常数及~1H和~(13)C谱互补方法将其~(13)C谱线全部进行了归属。测试使用Varian FT-80A核磁仪,CHCl_3为溶剂兼~(13)C谱第二内标,TMS为~1H内标。这六个新化合物是:a-正丁基喹啉(Ⅰ)、a-正戊基喹啉(Ⅱ)、a-(2-甲基丁基)喹啉(Ⅲ)、a-(4-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气光化学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从而导致了对地球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目前这一工作已经超出了问题所研究的范围。近几年来,对大气的组成,以及在大气中所发生的化学过程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收集。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已经查明有机物质在大气过程中的作用是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是不一致的。我们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亚稳态分子PCl(b~1∑~ )可望成为化学激光工作物质,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分子做了不少工作.Coxon和Wickramaaratchi通过Ar(~3P_(0.2))与PCl_3的反应观察到了PCl的b~1∑~ →X~3∑~-△υ=0和A~3∏→X~3∑~-的发射Bielefeld和Setser等人测定了PCl(b~1∑~ )的辐射寿命及部分小分子对PCl(b~1∑~ )的猝灭速率常数.本工作利用Ar(~3P_(0.2))与PCl_3的反应,在流动体系中制备了清洁的亚稳态分子PCl(b,υ′=0)源;首次测定了20多种多原子分子对PCl(b,υ′=0)的猝灭速率常数,并讨论了影响猝灭的某些因素.1实验实验中用到的装置,前人已做过详细的描述.亚稳态原子Ar(~3P_(0.2))通过阴极放电产生,放电电压在300~400V之间,电流1~2mA.PCl_3由放电管下游的第一个试剂入口加入,猝灭试剂由第二个试剂入口加入.反应管设有两个观察口,用作光谱测量,反应管内的总压为3.5×10~2Pa左右,抽速为40~50m/s,猝灭测量采用定点法,使用的公式为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土表面羟基的~1H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转速的1H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 成功分辨了硅藻土表面不同类型的羟基: 孤立羟基、氢键缔合羟基, 以及表面吸附的孔隙水和氢键结合水. 其质子的化学位移(δ)分别约为2.0, 6.0~7.1, 4.9和3.0. 随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 孔隙水、氢键结合水先后脱附, 导致代表孤立羟基质子、氢键缔合羟基质子的谱峰的相对强度增加, 1000℃时达到最大. 1100℃时, 强氢键缔合羟基、孤立羟基基本缩合, 弱氢键缔合羟基则仍有部分保留于微孔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杨忠志 《科学通报》1995,40(11):1002-1002
近年来,由于对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机理探索,使对含惰性原子的离子簇合物的研究受到重视.对离子簇合物N_2~+He和N_2~+Ne等进行了电子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在这两个离子簇合物中,N_2~+与HeNe的作用很弱,其中的N_2~+基本保持孤立N_2~+离子的特性.Ar原子比He和Ne原子的极化率大,可变性大.可以想见,在(N_2Ar)~+中N_2~+与Ar作用更强,实际上已具有化学键的性质.本文的研究着重于体系(N_2Ar)~+的势能面,有关(N_2Ar)~+的实验研究亦在开展中.  相似文献   

15.
声学和化学这两门看来相距很远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声化学这门新学科,它研究在声作用下的化学现象。由于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液体中进行的,因此液体在声作用下产生的各种效应也成为声化学所关心的对象,声致发光便是其一,虽然对这一效应在本质上是物理的还是化学的尚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6.
微量研究没食子酸丙酯自动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 《科学通报》1993,38(21):1960-1960
氧自旋探针方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近代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原仅用来观测生物细胞的氧代谢过程。本工作则首次利用该方法对微量样品的化学反应进行动力学描述。我们以氮氧自由基3-Carbamoyl-2,2,5,5-tetramethyl-3-pyrrolin-1-yloxy(CTPO)为探针,利用其特征的ESR波谱参数与溶液中氧浓度有关的性质对没食子酸丙脂(Propyl gallata,PG)的半醌自由基在碱性介质中自动氧化过程作了动力学研究,该方法的建立为测定微量物质化学  相似文献   

17.
煤的固体高分辨~(13)C-NMR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朝辉 《科学通报》1985,30(20):1545-1545
~1H-~(13)C交叉极化和质子大功率去耦(GP)与魔角旋转(MAS)相结合,即~(13)C-CPMAS能获得许多有机固体的高分辨NMR谱。~(13)C-GPMAS在固体矿物燃料的研究中已经取得有益的结果,例如研究煤的形成过程、估计石油潜力。这证明~(13)C-GPMAS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新令  黄震 《科学通报》2012,(Z1):194-200
建立了描述柴油机排气稀释过程中挥发性纳米颗粒形成和变化的H2SO4-H2O二元均相成核和气溶胶动力学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计算H2SO4-H2O二元均相成核作用下分子团簇的生成率和团簇粒径等参数,以及分子团簇向挥发性纳米颗粒转化过程的气溶胶动力学作用;并考察了燃料硫含量和实验室内稀释采样条件变化对柴油机排气中挥发性纳米颗粒数浓度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H2SO4-H2O二元均相成核作用产生大量分子团簇,燃料硫、温度、湿度对分子团簇的生成率和团簇粒径产生显著影响.凝并作用使成核作用产生的分子团簇由单分散系向多分散系转化,形成挥发性纳米颗粒;凝结作用进一步促进颗粒向大粒子方向迁移,排气中碳烟粒子会抑制挥发性纳米颗粒的形成;燃料硫含量和稀释参数(初级通道内混合气稀释比、温/湿度和停留时间)等均显著影响挥发性纳米颗粒的数浓度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洪明 《科学通报》1997,42(9):947-950
早期成岩作用指的是沉积物在沉积至浅埋藏过程中在沉积颗粒、孔隙水及沉积环境水介质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可以在沉积物中形成地球化学层序带,自上而下可依次出现氧化带(OX带)、硫化物还原带(SR带)和甲烷带(ME带)等. 对这些带的部分作用机理的认识已日趋深入,并进而出现了较为成功的早期成岩作用方面的模型.这些模型多以底层水的有机质、溶解氧和硫酸根的浓度,沉积物的孔隙率、沉积速率,以及溶质的扩散系数及有机质的反应速率(后两者可为孔隙水温度的函数)等为已知参数,计算出有机质、溶解氧和硫酸根的浓度在沉积物中随深度的分布,从而区分出氧化带和硫化物还原带.但是,现有的模型只能用来计算一次性的沉积事件,即只能用来计算一个沉积层;而对于有多次性的沉积事件发生,从而形成多个沉积层,并且这些沉积层之间相互存在影响的情形,现有的模型无法应用.而多层沉积的情况在实际中又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本文在现有的单层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Akitt等曾用~(27)Al核磁共振谱研究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结果认为除Na_2O极浓(Na_2O680g/l)的溶液外,~(27)Al的主化学位移峰均在79ppm附近,被指认为Al(OH)_4~-的谱。我们用高纯铝溶入化学纯的NaOH溶液配成铝酸钠溶液,置入聚乙烯塑料瓶保存,用Bruk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