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混合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痕量钴(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Tween -80和CTMAB混合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钴与 1 -( 2 -吡啶偶氮 ) -2 -奈酚 (PAN)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碱性条件下 ,Co2 + 与PAN ,CTMAB ,Tween -80形成绿色络合物 ,λmax=5 84nm ,ε6 0 5=8.7× 1 0 4 L·mol- 1 ·cm- 1 ,钴在 0~ 1 0 μg 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在拟定条件下 ,以混合试剂掩蔽 ,直接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钴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混合束胶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微量铬(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TritonX - 1 0 0和CTMAB混合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铬与苯基荧光酮 (PF)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碱性条件下 ,Cr3+与PF、CTMAB、TritonX - 1 0 0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λmax=575nm ,ε575=1 .0 7× 1 0 5 L·mol- 1 ·cm- 1 ,铬在 0~ 6μg/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在拟定条件下 ,以混合试剂掩蔽 ,直接光度法测定江水、湖水及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铬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TritonX - 1 0 0和Tween - 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铝与苯基荧光酮 (PF)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碱性条件下 ,Al3+与PF、TritonX - 1 0 0、Tween - 80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λmax=560nm ,ε560 =8.6× 1 0 4 L·mol- 1 ·cm- 1 ,铝在 0~ 7 5μg/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在拟定条件下 ,直接光度法测定江水、湖水及饮水中的微量铝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按(CTMAB)存在下,铁与苯基萤光酮(P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Fe3+与PF和CTMAB形成紫红色的三元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ε550=4.4×104L·mol-1·cm-1,铁在0~3.2μs/10mL服从比耳定律.用拟定方法进行的回收实验表明,该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关键词##4铁苯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相似文献   

5.
芬兰钝绥螨对二点叶螨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 T=2 5± 0 .5℃ ,RH=80± 5 %的条件下 ,芬兰钝绥螨 Euseiusfinlandicust Oudemans对二点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卵和幼若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为 Holling 型。对卵的功能反应方程 Na=N/( 0 .9994+ 0 .0 1 31 N) ,最大理论捕食量为 76 .34粒 ,攻击速率 a′=1 .0 0 0 6 ,处理时间 Th=0 .0 1 31 d;对幼若螨的功能反应方程 :Na=N/( 1 .0 1 0 2 + 0 .0 36 6 N) ,最大理论捕食量为 2 7.32只 ,处理时间为 0 .0 36 6 d  相似文献   

6.
乳化剂OP存在下Cu—PAN显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OP乳化剂为介质 ,对Cu —PAN的显色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5nm ,酸度范围为 pH =7.0~ 1 0 .3 ,Cu 在 0~ 5 0 μg/5 0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为ε =4.2 3× 1 0 4 L·mol- 1 ·cm- 1 ,同时还对干扰离子的消除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聚乙烯醇 ( PVA)和盐酸存在下 ,痕量的钒 ( )抑制 Sn2 +与玫瑰茄红色素的褪色反应 ,由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 ( 2 .5× 1 0 - 10 g/ m L)抑制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方法 .其中 log A/ A0 =0 .0 2 + 0 .3C( ) ( μg/ L) .r=0 .998,ε553=6.7× 1 0 7L· mol- 1· cm- 3,测定范围 ( 2~ 2 0μg/ L) .用于测定环境水 ,钢样及废水中的钒 ( V)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8.
荧光法研究抗甲亢药物硫脲嘧啶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硫脲嘧啶 (TU)对牛血清白蛋白 (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效应 .在磷酸缓冲溶液 (pH7.2 ,2 0℃ )中 ,F0 F与硫脲嘧啶浓度在 4.0 0× 10 - 6 ~ 6 .0 0× 10 - 5mol 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1.81× 10 - 7mol L ,硫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结合比例为 1∶1,结合常数为 1.35× 10 5L mol.它们之间存在能量转移 ,求算出硫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色氨酸残基之间距离为 0 .95nm .它们之间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 :ΔrHm =5 5 .7kJ mol,ΔrSm =2 88J (mol·K) .  相似文献   

9.
结晶紫—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镉与亚硝基R盐及结晶紫的双显色反应 ,表明在稀H2 SO4溶液中 ,形成蓝色的三元配合物 ,εmax=630nm .Cd R CV =1 3 6,ε=6.1× 1 0 4L·mol-1·cm-1.本法测定了齐齐哈尔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中镉的含量 ,回收率为 98.3%~ 1 0 1 .6%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往复区熔法生长了掺杂 Sb I3的 ( Bi2 Te3) 0 .90 ( Sb2 Te3) 0 .0 5( Sb2 Se3) 0 .0 5赝三元 n型半导体温差电材料 ,测定了晶棒轴向温差电性能 .所制备的质量为 2 0 0 0 g,直径为 33mm的 n型晶锭 ,6 0 %左右可利用部分的温差电参数分布为 :温差电动势率 α=2 0 9~ 2 0 6 μV/K;电导率 σ=935~ 1 0 30 /Ω.cm;热导率K=1 .5 2~ 1 .5 5 W/( m· K) ;温差电优值 Z=2 .6 9~ 2 .84× 1 0 - 3/K.  相似文献   

11.
在外重原子微扰剂LiAc存在下,3.5代树枝状分子-卟啉(3.5G-D-P)分子中3.5代树枝状分子(3.5G-D)与卟啉(P)在聚酰胺膜(PAM)上能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Tween-80对3.5G-D与P的磷光信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而且Tween-80-3.5G-D-P标记麦胚凝集素(WGA)的产物(Tween-80-3.5G-D-P-WGA)能与糖(G)发生特异性的亲和吸附(AA)反应,其亲和吸附反应产物保持了3.5G-D与P双发光分子RTP的优良特性,且△Ip值与G的含量呈现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Tween-80-3.5G-D-P双发光分子标记WGA亲和吸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AA-SS-RTP)测定痕量G的新方法.本法的检出限为0.13fg spot^-1(1.7×10^-12 moll^-1,3.5G-D)和0.14fg spot^-1(2.2×10^-12 moll^-1,P).无论用3.5G-D或P的激发/发射波长测定血清中G的含量,结果都与酶联免疫法(ELISA)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仅用一种金属指示剂甲基百里酚蓝,以环己二胺四乙酸作滴定剂滴定锌(Ⅱ)、铅(Ⅱ)和钙(Ⅱ)混合液的实验条件.3种离子检测权限分别为0.40、0.07和0.50mml/L.方法简便、快速,用于其合金的测定,与EDTA法相比吻合较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OP和明胶存在下 ,Zn(Ⅱ ) -SCN -罗丹明B显色体系水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锌的新方法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 5 90nm处 ,锌含量在 0~ 5 .0 μg 2 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3× 1 0 4L·mol-1·cm-1.该方法用于食盐中微量锌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1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pH4.5的HAc-NaAc介质中,微量Co(Ⅱ)对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钴的新方法。本法检出限为1.8×10-6g/L,线性范围为0.2~6.4μg/25mL,重现性好。用于废水中钴(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过渡金属元素铁(Ⅱ)离子与3,4-二羟基苯甲酸(H3L)在水溶液体系中生成羧基配位化合物及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邻酚羟基螯合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镁(Ⅱ)与碘化钾和罗丹明B形成三元络合物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以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中摩尔比,结果[MgI5]3-与RB的比为1∶3,络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是556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58×105 L·(mol·cm)-1·Mg含量在0~6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