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四亚甲基醚对苯二甲酸酯与苯的激基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凤莲 《科学通报》1982,27(7):409-409
生色团的激发态在溶液中与苯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基复合物;同样,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以下简称DMTP)分子的激发态也能在溶液中与苯分子形成激基复合物。图1中(a)(b)分别为DMTP和PTMGT的乙酸溶液加入不同量的苯后的荧光光谱图  相似文献   

2.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5,30(6):429-429
分子受光激发以后,变成激发态的分子,在回到基态之前,可以与相同的基态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基缔合物(Excimer),也可以与不同的基态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基复合物(Exciplex)。由于在光化反应和光电导过程中,激基复合物常常成为中间产物,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weller提出形成激基复合物伴随有电子的转移,因此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有离子形  相似文献   

3.
苯甲酸乙酯的光物理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凤莲 《科学通报》1990,35(8):601-601
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是很多荧光猝灭的中间过程,也是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的光化学转变的中间状态,并且是有机光导体光生载流子的中间体,因此激基复合物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但对于有机分子和无机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激基复合物,特别是形成三分子激基复合物还极少报道,而这一过程对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的光化学转变,光合作用机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苯甲酸乙酯的光物理过程,发现了苯甲酸乙酯浓溶液可以形成激基缔合物。苯甲酸乙酯不仅能与硫酸分子作用形成1∶1的双分子激基复合物,还可以和硫酸分子形成2∶1的三分子激基复合物。并讨论了形成三分子激基复合物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6,31(12):910-910
过去文献上报道的激基复合物,多数是由电离能比较小的电子给体和电子亲和力比较大的电子受体所组成。但是我们实验室研究了一系列电离能和电子亲合力都比较接近的“给体”和“受体”,它们也能形成激基复合物。因此我们曾经指出激基复合物应分为两类,在电离能和电子亲合力都比较接近的体系中,与生色团相连的侧基的亲电子能力的大小,对激基复  相似文献   

5.
王殿勋 《科学通报》1984,29(22):1373-1373
人们知道,硝基芴酮是类强电子受体化合物,可与咔唑等电子给体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具光导性而用于静电复印和感光胶片研究中。我们曾对这类作为电子受体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做了系统的研究,包括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了硝基芴酮与N-乙基咔唑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电荷转移量(p)。但是共轭π体系作为给体的硝基芴酮电荷转移复合物至今未有文献报道。为此,我们合成了不同硝基芴酮与芴的电荷转移复合物。本文报道这类电荷转移复合物的XPS研究,实验结果不但明确表明复合物的形成,同时,按照Grobman等对TTF-TCNQ的XPS研究中所建议的相对面积法求算了这种共轭π体系的电荷转移量(p)。因而本术是体现共轭π体系电子电荷转移的明显例证。  相似文献   

6.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6,31(3):186-186
自从Weller在1963年发现激基复合物以后,近廿年来,对激基复合物的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因为它在光化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知道,当形成激基缔合物(Excimer)时,需要形成夹心面包式的结构,但是当形成激基复合物时,给体和受体之间是否有几何构形  相似文献   

7.
激基复合物中三重态湮灭形成单重态发光是一个相邻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通常很难发生.本文通过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有机磁效应这一灵敏的非接触式研究新方法,在单重态和三重态间的能量差(?EST)较小和给体分子三重态能量较高的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中观察到了三重态湮灭这一过程.器件光谱证明激基复合物激发态的形成,结果显示:温度大于100 K时,激基复合物器件的电致发光磁效应(?EL/EL)未呈现出高场下降现象;只有当温度降低到最低(20 K)时,器件才会呈现高场下降现象,且这一趋势,与器件的外加偏压(即注入电流密度)有关;?EL/EL随温度变化的这一趋势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湮灭过程的存在.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在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中的三重态激发态间湮灭的形成条件.利用有机磁效应研究激基复合物发光器件中的微观机制对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激基复合物(exciplex)和电致激基复合物(electroplex)经常同时产生于体异质结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有报道称利用这两种发射态共存的器件实现了高效率发光.器件高效率的物理机制与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spin-pair states)的微观过程有关,相关微观过程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特征的有机磁场效应(organic magnetic field effects)作为主要探测工具,通过改变器件的工作温度和给体与受体的共混比例来研究这种双发射态共存体系中自旋对态的演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发光器件的环境温度不仅会减弱从高能激基复合物到低能电致激基复合物的Dexter能量传递过程,而且因器件偏压增高还会引起电致激基复合物电荷转移(charge-transfer, CT)态的场致解离,使其数量较少,导致其CT态的反向系间窜越(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RISC)过程减弱.另外,增加发光层中给体的浓度会引起电荷注入更不平衡,增强过剩的空穴载流子与电致激基复合物的解离反应,这也会减...  相似文献   

9.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5,30(13):989-989
1963年,Weller等发现激基复合物以后,他提出了在形成激基复合物时,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即在激发态时,电子由电子给体的最高满轨道转移到电子接受体的最低空轨道。他在总结形成激基复合物的条件时指出,“需要一个电离能低的物质作为电子给体,一个电子亲和力高的物质作为电子受体”。这一概念已被很多人采用,并用以研究激基复合物的其它性质,但是这一理论有它的缺点,它只考虑分子总体的性质,根本没有考虑在分子中电荷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8,33(19):1471-1471
激基复合物在光化学的基础研究中占有主要地位。1987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上,将光化学分为14个课题。如光谱学与理论光化学;光物理与多光子效应,选态过程和反应动态学,其中第五项就是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其所以如此重视激基复合物的研究,这是因为它是大多数光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它的形成、分解、发光对了解光化反应机理有极大的帮助。虽然国际上对此课题的研究十分活跃,但国内则属近期才  相似文献   

11.
江云宝 《科学通报》1990,35(18):1392-1392
含有荧光团的分子在溶液中簇集时,荧光团的局部浓度增大,互相间产生合适的几何关系,在荧光光谱上出现激基缔合物(excimer)或激基复合物(exciplex)荧光峰。这已显示出在研究溶液中分子的簇集时的重要作用。吴世康等曾报道在亲油基团中含有芳基的表面活性物质溶液在胶束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激基缔合物荧光,由此作为胶束形成的标志。最近  相似文献   

12.
陈展翅 《科学通报》1989,34(1):30-30
一、引言 激基复合物是当前光化学领域中非常活跃的课题,特别是三分子激基复合物,它的偶极矩很大,极易分解成离子,产生自由基,因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体系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形成三分子激基复合物时需满足什么条件。本文的目的就是  相似文献   

13.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2,27(16):983-983
自从1954年Frster发现激基缔合物(Excimer)荧光光谱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由于吸收光谱没有变化,因此以往都认为在基态没有预先形成的激基缔合物位置。而只有当分子处于激发态时,通过分子运动达到一定的距离,而后由控制步骤的扩散过程形成一定的几何构型才能形成激基缔合物。但Ferguson把芘分散在低温玻璃态固体体系中;Avis等人把芘分散在常温固体膜的体系中,都发现了芘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光谱。这些实验结  相似文献   

14.
王殿勋 《科学通报》1986,31(16):1237-1237
三硝基苯酚是一种强电子受体,可与许多给电子体系(如咔唑)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一般,人们对具有孤对电子体系的给予作用(n的给予作用)研究较多,因为这种作用一般来得较强,表现的特性也明显,但是,人们对共轭π电子体系的给予作用研究的相当少,而其共轭π电子体系作为给体的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实验例证及其电荷转移量(ρ)的确定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5.
王栋一 《科学通报》1989,34(1):77-77
芳香叔胺通过形成激基复合物(exciplex)引发丙烯腈等负性烯类单体聚合,而吡啶及其同系物并不能象叔胺那样起有效的引发作用。本文试图从电子构型角度讨论含氮给体引发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陆承勋 《科学通报》1987,32(21):1628-1628
最近,我们用~(13)C-核磁共振技术证实了含核酸碱基衍生物的,具有二级酰胺结构的二元醇化合物及其O,O′-双乙酰氧基衍生物,如N-(β,β′-二羟乙基)-2-(尿嘧啶基-1)丙酰胺(HEUPA),N-(β,β′-二羟乙基)-2-(胸腺嘧啶基-1)丙酰胺(HETPA)及其O,O′-双乙酰氧基衍生物,N-(β,β′-双乙酰氧乙基)-2-(尿嘧啶基-1)丙酰胺(AcOHEUPA)及N-(β,β′-双乙酰氧乙基-2-(胸腺嘧啶基-1)丙酰胺(AcOHETPA),由于酰胺基的C-N键的部分双  相似文献   

17.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2,27(11):663-663
pH对氨基酸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有机酸和无机酸对非电离型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研究的课题。而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1969年,Smith报道甲氧基苯的荧光可以被酸淬灭,并用同位素交换法证明在激发态有质子交换。1978年Bunce等人研究了一系列化合物与三氟乙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三氟乙酸能淬灭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因此提出了这些化合物能与三氟乙酸形成激基复合物  相似文献   

18.
激子型器件的电致发光磁效应(magneto-electroluminescence, MEL)已经被研究得比较透彻,而关于激基缔合物型器件的MEL还鲜有报道.本文制备了激基缔合物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并测量了其在不同温度和注入电流下的MEL曲线.实验发现,激基缔合物型器件的MEL曲线由两部分组成:系间窜越过程决定的低场部分(|B|≤50 mT)和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TTA)过程决定的高场部分(50mT|B|≤300 mT),表明在不同温度和注入电流下,激基缔合物型器件中始终存在可以产生延迟荧光的TTA过程.然而在某一固定注入电流下,激基缔合物型器件的TTA过程具有与激子型器件相反的温度依赖关系,即激子型器件的TTA过程在低温下发生并随温度降低而增强,但激基缔合物型器件的TTA过程在室温下发生并随温度降低而减弱.激基缔合物型器件中TTA过程的这种反常温度依赖关系很好地弥补了以往只有在低温下才能利用TTA过程来提高器件发光效率的这一不足.通过分析器件的能级结构、电流-电压-发光特性曲线和光谱可知,激基缔合物型器件中TTA过程的反常温度依赖关系与三重态激基缔合物较长的寿命和低温对激基缔合物形成的抑制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提高OLEDs的发光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正风 《科学通报》1984,29(3):192-192
2-乙基乙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是一种酸性有机膦萃取剂。本工作利用~(228)Ac示踪剂研究了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对Ac的萃取,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曹维孝 《科学通报》1985,30(23):1790-1790
芳香叔胺、苯胼、二苯硫醚、三苯基磷、酚噻嗪等都可引发丙烯腈光聚合,且都是通过电荷转移机制经激基复合物中间体引发聚合的。前文我们简要报道乙烯基咔唑是丙烯腈有效的光引发剂,本文研究咔唑及其N-取代衍生物对丙烯腈的光引发聚合以及动力学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