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行政部门有效治理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科学客观评价空气质量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铜仁市为对象,统计分析了2015—2020年铜仁市空气污染物变化动态特征,同时利用属性识别模型综合评价了铜仁市空气质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铜仁市主要污染物是PM2.5、PM10和O3,其污染程度为PM2.5>PM10≈O3,PM2.5和PM10浓度水平处于Ⅱ级标准,PM2.5在冬季处于不达标水平,PM10于2020年达Ⅰ级以下标准,有显著好转,O3浓度2016年以来显著增加,存在污染风险。2)铜仁市近几年空气综合质量均为Ⅰ级标准,但空气质量综合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PM2.5作为首要的空气污染物,污染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此外,O3污染程度风险增加。因此,PM2.5和O3  相似文献   

2.
针对模糊隶属度不满足"归一条件"及"可加性原则"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甚至错误的问题,将属性识别模型理论与模型运用于质量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水质评价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水质评价标准的指标数值变异系数确定其权重,提出了新的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采用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监测资料说明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水质已达Ⅲ级,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该结果与层次分析法所得的结果相同,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用于水质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运用数学模型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过程中指标权重带来的主观性的缺点,运用基于熵权理论的属性识别模型,评价了福州市郊菜区8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并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且具有计算简单、分辨率较高等优点,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州市郊菜区8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此外,这些数据也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灰色识别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在灰色关联度模型中应用定义的关联离散度作为评价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隶属度理论,对贵州省湄江河某河段的水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以关联离散度为测度计算的隶属度能更精确地判定水体水质类别归属。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全面综合地评价城市干道服务水平,在重点考虑干道全体交通参与主体的情况下,探究影响干道服务水平的因素,从交通运行效率、交通运行安全、交通运行环境三方面建立了干道综合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构建了服务水平评价模型.最后将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改善干道交通运行状况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并建立属性识别模型,对2013年福州市内河多个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与模糊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属性识别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可实现更为细微的分类评价,并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塌方是山岭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本文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在综合分析塌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偏压角度、岩体完整情况、地下水影响和施工因素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指标进行定量描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造属性测度函数计算样本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样本的塌方风险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通过属性识别模型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对郑家垭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并且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综合评估法的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有无地质预报数据的样本都能得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有更好的适用性,为山岭隧道塌方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空气质量评价是确定空气污染程度的一种手段,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空气环境进行智能评价和预测, 成为一个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采用C4.5决策树算法构建空气质量评价系统,挖掘空气污染物和空气等级关系的历史数据,建立空气污染物-空气等级智能评价模型。通过实验仿真发现,C4.5决策树算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分类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14,自引:3,他引:314  
在属性测度空间和有序分割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属性识别准则,建立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讨论了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维云模型及其在多属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提出核空间高维云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多属性评价问题.基于样本取值范围计算云模型的数字特征,生成云模型表达样本属性值与其属于期望值的隶属度之间的关系.在一维云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样本的多属性核空间高维云模型.对核空间内的样本,高维云模型的隶属度取值为1;基于样本在核空间高维云模型中的隶属度对样本进行多属性评价;应用核空间高维云模型,对地理信息系统内选定区域进行评价,选出适合作为观察所的位置,并对选取结果进行分类.该模型的多属性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塔里木河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属性识别理论是根据实测资料构造样本空间矩阵,利用评价指标进行样本属性分类和构造样本属性矩阵,用熵理论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进行水质评价.根据塔里木河各测站的资料,建立了属性识别模型,评价了塔里木河的水质;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枯水期水质较差,丰水期水质良好,平水期水质一般,评价结果符合塔里木河水质的现状.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节水灌溉方案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节水灌溉方案优选中,文章采用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属性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反映评价指标特征值之间差异性的参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小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且模型求解方法简单实用.该模型含义明确、计算过程简单,能实现节水灌溉方式的排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评价模型。首先,建立分级标准矩阵,将评价指标归类为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标。根据不同种类的指标特性,确定属性测度区间函数,并绘制函数示意图。然后,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值。由权重值和属性测度区间函数,按照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判定公交调度方案的级别。最后,以某市的智能公交调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可以科学有效地评价公交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熵权法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用此模型对南京市六合区的水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例应用表明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土染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徐州市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南区的淮塔、第三季度、200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略好一些,但徐州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也说明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18.
属性测度及其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一种训练快、精度高、计算量少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研究了属性测度和属性模式识别 ,及属性模式识别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并将模糊聚类分析用于属性测度。经过研究发现 ,在不用指标的峰度时 ,可以达到很高的识别效果。与传统的神经网络法相比 ,属性模式识别法在训练速度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并在识别效果上优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法。以雷达目标识别为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这为我们研究低分辨雷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机器学习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安市近一年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随机森林思想对数据进行了补齐,然后运用交叉验证对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最优的隐层节点数和训练周期数,最后,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在对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进行隧道围岩超前优化分级,提出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和隧道地震波勘探系统的围岩超前优化分级方法.选取隧道地震波勘探系统可有效识别的物理力学参数作为属性评价指标,并结合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和RMR系统分类方法,确定围岩等级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计算得到单指标属性测度及样本综合属性测度;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样本的围岩等级进行属性识别,从而建立围岩优化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在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中,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GA-SVM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属性识别模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