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量的地表及井下节理测量资料,借助计算机极密统计方法,对控制该矿地质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首次恢复了该矿自中生代以来的3期构造应力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矿各类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论对该矿及邻矿未开拓区的矿井构造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轩岗矿区区域应力场演变史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今地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我国鄂东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然而该区现今地应力研究程度较低,不利于该地区煤层气的高效开发。为查明大宁-吉县地区主采煤层现今地应力场特征,本次研究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下二叠统山西组5# 煤层现今地应力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5# 煤层现今地应力表现为正断型应力机制。鄂东大宁-吉县5# 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在15.4~21.6 MPa之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在9.8~14.4 MPa之间,构造变形的复杂性会对地应力分布产生影响。现今地应力控制压裂裂缝扩展,研究区现今地应力状态下的压裂裂缝沿着NNW-SSE方向垂直扩展。研究区5# 煤层应力差大部分小于6 MPa,具备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地应力基础。煤层渗透率随有效地应力的增大呈指数减小,有效地应力越大,煤储层的渗透性越差。研究区东南部远离断层,又是应力降低区域,煤层气易在此地发生聚集,形成煤层气储藏的丰富区。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煤层气效益开发提供地质基础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大宁-吉县区块致密气井井下节流易于出现水和物堵塞油管的问题.针对该区域采用井下节流工艺的气井,基于质量、能量守恒方程,结合并筒流入动态,建立考虑多因素耦合的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模型,并与Ramey模型、Hassan&Kabir模型进行对比;考虑天然气水和物生成条件,结合考虑多因素耦合的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模型,建立井下节流温降压降耦合模型,得到节流后井筒温度场与压力场分布,分析井下节流器不同下入深度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结果 表明:与Hassan&Kabir模型、Ramey模型相比考虑多因素耦合的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性,更低的模型变异系数.大吉14向1井、大吉4-5井节流器最优下入深度为1900m;模拟节流嘴直径、下入深度对气井产气量变化的影响,揭示了气井产气量随节流嘴直径和节流器下入深度变化的规律;通过FLUENT模拟得到节流流场内温度、压力在节流嘴入口处急剧减小,速度急剧增大.研究可为现场预防天然气水和物生成和井下节流参数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斗笠山矿区近100km2范围内布置节理观测点94个,测节理产状1700余条,通过对大量节理产状进行分期配套与数理统计,恢复了该区四期古构造应力场,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研究成果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进而对矿区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图5,表1,参4.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择南陵—宣城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及中三叠统南陵湖组灰岩中发育的断层,利用擦痕计算应力场的方法获得了5期应力场,由老到新分别为WNW—ESE向拉张、最大压应力 σ1近垂向的拉张、NW—SE向挤压、NNW—SSE向拉张及ENE—WSW向挤压.利用断层面上多组擦痕的叠加关系、应力场数据自身特征以及区域构造特征,得到上述5...  相似文献   

6.
根据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的127口煤层气井的测井、录井及产能数据资料,完成了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古构造的恢复及控气作用的研究。研究选取了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沁南研究区二叠系顶面剥蚀量,其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及喜山中期地层剥蚀量整体北部大,南部小;且剥蚀量具有逐渐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恢复了太原组及山西组顶面在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及喜山中期的古构造,三个时期的太原组及山西组顶面古构造特征较为类似,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坳陷区、斜坡区和隆起区。从古构造角度来看,研究区相对隆起区和斜坡区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而深坳区则不利于煤层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7.
依据钻孔岩心裂缝特征统计成果,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地区长4+5油层组声发射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参数和单轴抗拉强度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长4+5区域性剪破裂裂缝发育区和次发育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等区域,主要发育方向为NEE-近EW向与NWW向,局部地区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数学方法,通过兰川地区水系、节理、断裂和地震断层面解等资料的计算分析,系统地讨论了该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区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 N34°E.  相似文献   

9.
巢湖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5个节理观测点资料,对安徽巢湖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复。发现该地区经历了两次主要的构造应力场的巨大转变,并对构造应力形成机制作了探讨,认为构造应力场与板块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观测,对控制杉木树矿井地质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指出,本区地质构造是由两个不同方向应力场复合作用的产物;其次,利量大量事实阐明,构造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的特点,并对两期应力场的应力大小作了估算;最后利用上述结论对矿井地质构造作了总体预测,为其它矿井开展构造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洪山殿煤矿鲤鱼塘井田的38个节理观测点和54条断层资料的数理统计,结合显微构造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以及勘探线剖面的复原,恢复了该区三期古构造应力场,预测了可能存在的构造结构面,并对其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图10,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2.
储层古构造应力场模拟预测裂缝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泽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446-449,456
根据地质及地震资料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在系统的野外岩心观测及测井裂缝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反演,恢复古构造应力场,从而进行储层裂缝预测。以川西坳陷大邑构造、新场构造须二段为例,通过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古构造应力计算,从裂缝的成因着手进行裂缝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认为,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巢湖地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观测资料,利用各种地质构造形变痕迹反推变形作用时期的古应力场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构造形成机制及其动力学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地质时期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水系、节理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对河西地区新构造应力场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新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 N24°E.其力源在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相互挤压所致.河西地区新构造应力场特征的确定,对本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依据,对四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州地区主要构造形迹与新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讨论兰州地区主要构造形迹的基础上,推断了该区应力场特征,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绘制褶皱轴向和断裂走向玫瑰图,计算出研究区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具有;N35~0→55~0→75~0 E 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李富涛  孟昭焕  贾宝刚 《科技信息》2011,(27):31-32,420
本文结合相关数据、模型和软件分别利用重力场、重力垂线偏差与构造应力场的内在关系式对华北地区陆地构造应力值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并得出了华北地区重力总水平梯度、构造应力场和研究方法本身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应力圆分析.探讨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构造形成的局部应力场的特点及分支构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彭水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作用复杂,精细解析古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构造演化时序,对彭水地区地应力进行定量表征,对整个彭水地区甚至整个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彭水地区以及周缘野外节理和断层擦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磷灰石定年方法,重建研究区古构造应力场演化过程。同时,应用Abaqus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应力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渝东南彭水地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作用,中燕山期,受到江南隆起SE—NW的递进扩展作用;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在研究区引起NE向的挤压。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显示,最大主应力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向斜核部、断裂带末端和断层交汇处。应力数值模拟是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深层压裂效应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钻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有限元反演分析法,按平面应变问题,反演了溪落渡电站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了该地区区域力源机制及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孔隙赋存形态及黏土矿物对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综合高压压汞、铸体薄片和X射线全岩及黏土矿物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孔隙和喉道组成特征,划分了孔隙结构类型,探讨了黏土矿物组成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包括5种类型,其中,Ⅰ和Ⅱ类结构以孔径(半径)100 nm~1μm孔隙为主,以溶蚀孔隙和片状喉道为主,大孔细喉;Ⅲ~Ⅴ类结构以100 nm以下孔隙(喉)为主,发育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以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小孔细喉。喉道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以100 nm以下为主,溶蚀孔隙以100 nm~1μm为主。黏土矿物对孔径大小、孔隙组成和孔道迂曲度的影响表现为:随黏土矿物总质量分数增加,孔径100 nm以下的孔隙占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孔喉结构系数(迂曲度)变小。各类黏土矿物中,绿泥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与黏土矿物总质量分数类似;高岭石是溶蚀作用的副产物,高岭石质量分数>4%,100 nm以上孔隙数量增多,孔喉半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