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露天煤矿顺倾软岩复合边坡失稳机理,采用3Dmine-Rhino-FLAC3D耦合建模,分析了同时受到采场开挖卸载与排土场堆叠加载双重效应的顺倾软岩复合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顺倾软岩复合边坡随采场开挖和排土场堆叠滑坡类型由推动式转为牵引式,滑坡模式由以第三系黏土层为底界面逐渐过渡到以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顺倾软岩复合边坡稳定性系数与采场开挖和排土场堆叠近似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类似边坡的工程设计、治理及滑坡预测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极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掌子面围岩遇水软化崩解会引起一系列工程问题,通过对3种代表性岩样崩解试验研究,揭示了软岩膨胀岩软化崩解规律。结果表明:软岩膨胀岩的耐崩解指数随循环次数增加依负指数函数递减;软岩膨胀岩矿物组成类型和含量是影响其崩解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基质型和填充型岩样崩解主要由亲水性矿物吸水膨胀引起,5次循环后其崩解指数分别趋于5%和25%;接触型岩样崩解主要由胶结键断裂引起,5次循环后其崩解指数为80%左右,崩解性微弱;可将小于0.25 mm和大于5 mm的粒径组含量变化作为该软岩膨胀岩崩解性强、弱界限粒径。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小龙潭煤矿布沼南露天龙桥排土场为研究实例,首先介绍了龙桥排土场基底的地质条件和排弃物的物理力学特性,然后对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4.
倾斜基底软岩排土场边坡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小龙潭煤矿沼坝露天龙桥排上场为研究实例,首先介绍了排上场基底的地质条件和排弃物的物理力学特性.然后对排上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着重讨论了稀湿物料的产生和倾斜基底条件下边坡破坏的机理,最后提出了预防和治理龙桥排上场失稳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清江茅坪滑坡的地形、地貌以及岩土混合比例,建立了适合室内模拟研究库水水位涨落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填制了岩土体实验模型.模拟了水位在涨至模拟坡体前缘临空面一半高度和水位漫过前缘临空面达到第一平台高度时,坡体内的水分布情况.在水位降落实验过程中,岩土体部分失稳,证明了润湿滞后在降水期滑坡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峰后软岩的应变软化特性对渗流过程的影响,以新集矿两组砂质泥岩岩样为研究对象,基于裂隙损伤有效应力理论,研究了峰后软岩的应变软化特性和渗流特性,分析了软岩的应变软化渗流机制。结果表明:峰后软岩渗透性能较弱,同时软岩受到结构面、孔隙率的影响应力降存在突跳现象,且软岩渗流过程与损伤度、应力降、应变软化率有很大的相关性,表现为损伤度越大,应力降越大,应变软化率越大,相应的渗透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边坡在各种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它的外形和内在的工程水文地质特性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采用PLAXIS有限元分析程序来分析边坡的蠕变破坏特性、过程和稳定安全系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问题,说明边坡的蠕变特性与岩土体的蠕变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8.
延边地区膨胀性软岩边坡临界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延边地区广泛发育着的膨胀性软岩使得在开挖公路边坡过程中发生了数例滑坡。文章通过珲春组和龙井组膨胀性软岩两个典型滑坡的反演抗剪强度指标,采用MSARMA法对两种地质条件下不同开挖高度及坡度边坡进行稳态分析,获得边坡临界几何参数,并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该地区开挖坡高和坡角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某工程边坡软岩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注意水对岩石的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山区常见软质岩石边坡的设计方法和要点结合工程实践作了说明,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对软岩挡土墙的合理型式和经济断面作了推算和比较,建议采用本文推荐的一种墙型,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并给出快速设计表。对挡土墙的几个具体设计问题提出了意见,以工程实践来说明建议的合理性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软岩高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软岩边坡开挖过程中及支护后的稳定性变化规律,基于应变软化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对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塑性区分布、安全系数的变化以及采取不同处治措施的支护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FLAC3D软件建立的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软岩边坡应变软化特性;在软岩边坡开挖过程中,铅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各特征点铅直位移总体上大于水平位移;边坡剪切、张拉塑性区分布主要集中在边坡表层2~4 m范围内;在开挖过程中,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采用全长注浆锚杆对边坡进行支护能有效控制边坡变形,且安全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2.
软岩应变软化特性的数值解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时间因素的增量形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用来描述硅藻软岩的应变软化特性.分别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领域软岩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别是应变软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与实验相近的结果.通过对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该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验证了软岩的应变软化特性受应力应变时间依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荷膨胀率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和强度试验,研究裂隙发育对土体强度及坡体渗流条件的影响;基于温度场、湿度场等效理论模拟吸湿膨胀;分别采用干湿循环强度和完全软化强度计算膨胀土边坡安全系数;综合考虑边坡土层分区、土体强度参数取值、浸润线等因素,提出基于完全软化强度的膨胀土边坡滑动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模拟膨胀土边坡浅层渐...  相似文献   

14.
为使以拉为正的统一强度理论表达式适用于岩土工程界以压为正的习惯表达,首先将以压为正的单向压缩和单向拉伸试验条件代入统一强度理论表达式,确定了相关参数,建立了以压为正的统一强度理论表达式,该表达式考虑了材料拉压不等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将所建立的统一强度理论表达式引入应变空间,针对一种硅藻质软岩材料,利用基于应变空间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对软岩的软化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建立了应变空间表述的三轴状态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式,并结合硅藻质软岩的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应变空间的统一弹塑性软化本构方程的数值模拟结果非常接近试验结果,可以很好地模拟软岩的应变软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深井软岩巷道开挖后不同水环境下的岩石软化系数,将深井软岩软化系数定义为含水率的函数,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理论研究影响其软化系数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井软岩的干密度、颗粒密度、孔隙率对其软化系数的影响具有共性,可归为一类因子;含水率和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分别为一类。文中提出的分析模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对矿山深井巷道施工和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岩体结构控制论、极限平衡理论,研究边坡煤岩体内赋存的顺倾弱层和大断层对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应用自行研发的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采场南帮边坡的滑坡模式、滑坡机制。结果表明,现状边坡由西向东稳定性下降,并且存在顺倾弱层,揭露的弱层若受到断层切割作用时,易发生平面楔形滑动;若未受到断层的切割作用时,易发生以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采场南帮边坡潜在滑坡模式是以6煤层底板附近的顺倾弱层为底部界面的平面楔形滑动;F68断层是滑移体的侧边界,断层下盘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软岩高陡边坡作为例子,针对软岩高陡边坡的前期变形破坏迹象、水文地质以及岩体结构特征等进行了介绍,从而对该边坡的可能破坏模式进行了判断,同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软岩高陡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倪超 《科技资讯》2014,(7):59-63
基于理论分析及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淮北矿区芦岭矿深部软岩巷道工程实践,对深井动压软岩巷道底板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底鼓变形主要是由底板水平应力增大与集中造成的结论。针对工程实际,提出了分区域强化控制技术:在围岩相对稳定区域,采取"注浆+锚网喷+中空注浆锚索+高强锚杆+反底拱"的支护方案;在围岩稳定性较差的区域,采取"切缝+全封闭U型棚配合底拱锁底锚杆+滞后注锚、索"的支护方案。该支护技术成功应用于西轨大巷底板控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急倾斜重复采动软岩巷道失稳破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赵家坝煤矿3964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采用地质雷达现场探测和理论分析结合的手段确定了巷道围岩的松动圈范围,并对多次重复采动条件下急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杂的地质力学环境、重复采动影响和支护方式及参数不合理是造成巷道呈"底板隆起,顶板下挫"相互错动的非对称性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高强高预应力扭矩应力锚杆、高强度让压均压锚索为基础的非对称性多介质结构耦合支护对策,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随机结构面的变质软岩边坡,依托实体工程,采用离散元通用程序UDEC进行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坡高、不同坡率条件下坡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及安全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坡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开挖高度的影响更大;当总开挖高度〈30m,单级边坡开挖高度的变化〈20%时,则不必考虑每级边坡开挖高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边坡开挖的经济性,为合理的边坡工程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