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创造的见证,研究文化遗产的空间演化及其成因对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ArcGIS工具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探讨文化遗产时空演变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安徽省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类型趋于凝聚型,且聚集的程度较高;但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集聚形态。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文化遗产演化特征各异。文化遗产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西北—西北—东南—东南迂回向南推移的态势,文化遗产演化格局经历了先分散后极化的空间过程。随后,进一步从地形地貌、水系河流、交通基础、历史积淀等4个方面探究文化遗产分布形态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原指向性特征;与河流水系和主要交通线的距离远近关系呈幂指数递减趋势,且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 98和0. 99,说明文化遗产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河流和交通"指向性"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部分,是一个地区弘扬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对其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和弘扬江西省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赣鄱文化影响力。因此以江西省全国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平均最近邻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其与赣鄱文化的关系及原因,旨在为弘扬江西省历史文化,提升赣文化影响力,以及打造江西形象等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文物保护单位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九江、南昌、樟树、吉安四个集聚区构成的沿鄱阳湖和赣江的赣鄱文化轴带,并于轴带两侧形成了安源、井冈山和瑞金3个次级核心区,整体上呈现出一轴多点的格局;2)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的聚集趋势与赣鄱文化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集聚特点具有从临水性到山地性的转变;3)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类型呈现出单一到多元再到单一的特征。其不同时期重心移动距离先增后减再增,移动方向总体向南。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黟县为案例地,运用核密度估算、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1986—2019年黟县旅游住宿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黟县旅游住宿业逐渐遍布全县各乡镇,在空间上形成△形密度分布结构.(2)黟县旅游住宿业呈现出较明显的景区依托发展特征,在重点旅游乡镇中,西递镇高度集中、极不均衡,空间上呈现出点轴分布形态,宏村镇高度集中、较不均衡,空间上呈现出V形布局形态,碧阳镇空间上呈均匀分散、独立点状分布特征.(3)黟县旅游住宿业时空演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区域内景区持续发展、固有的经营场所优势、企业主经营思维更新、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区域内外交通条件优化和多项利好政策支持等.研究探讨了黟县旅游住宿业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其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形成年代多属于秦汉、隋唐、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关中地区集聚明显,陕北、陕南地区分布较少;全国重点文物保...  相似文献   

5.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设备设施配备的依据。随着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接待压力陡增,文物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日益凸显,围绕文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使用、修缮、保养、迁移、利用的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与管控研究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文物保护单位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接着对文物保护单位常用的风险矩阵方法和ABC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社会治安、火灾、恐怖袭击、拥挤踩踏、大型活动等常见公共安全风险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适用于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及风险态势管理流程,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场所内人员密集、易燃物间距小、消防疏散通道相对狭窄、消防基础相对薄弱,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发人员踩踏、文物损坏等事故。考虑到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的火灾应急能力对快速控制火情、降低文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文物保护单位火灾应急处置常见流程,分析了应急处置能力的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并以B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为例,找出了应急处置薄弱环节,为B单位提升火灾应急处置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建立有针对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文物保护单位安防系统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或降低文物保护单位的损失。在通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文物保护单位特点,构建了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文物犯罪司法案例分析,提出以分级量化方式确定风险可能性PA和文物损失后果C的方法,构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有效性指标体系和基于此指标体系的确定安防系统有效性概率PE的计算方法,提出针对所设计风险评估模型的文物保护单位安防系统风险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及核密度分析的方法,借助ArcGIS软件,结合浙江省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演变格局从时空的维度上探究其农业文化遗产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浙江省的52个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在不同的区域内皆均有差异;②各地级市区域内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呈现不同的凝聚特征,根据核密度值的比重,空间分布类型主要...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特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温泉分布等特点,并从安徽省180处左右地质遗迹点中归纳出安徽省18处主要地质遗迹,分析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通过分析2007年浙江省144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对浙江省文化产业进行了相关的静态关联和动态关联分析.研究证明:浙江省已经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结构较合理,但文化产业特色还不鲜明,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部六省市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发展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集中系数等指标结合ESDA分析方法和ArcGIS的标准差椭圆分析功能对中部地区2000年~2013年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和演变进行分析;同时运用G(1,1)模型对其后5 y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十分明显并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主要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2005年以后中部各市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非均衡的状态;中部地区南北方向的经济发展快于东西方向,经济发展的平均中心位于信阳市的西南部;预测表明未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最后,指出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物旅游资源与文物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是珍贵的旅游资源。湖南是物大省,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本探讨了物的基本特征及物旅游开发原则,阐述了湖南省物资源赋存,提出了湖南省物旅游持续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藓类植物区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浙江省藓类植物研究的历史。目前已知浙江省有藓类植物52科214属700种,其中曲尾藓科(Die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锦藓科(Sematophyllaceae)、真藓科(Bry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平藓科(Neckeraceae)是10个最大的科,包含了123属422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凤尾藓属(Fissidens)、曲尾藓属(Dicranum)、真藓属(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绢藓属(Entodon)、匍灯藓属(Plagiomnium)、泽藓属(Philonotis)和羽藓属(Thuidium)是10个主要的属。列出了有关浙江省藓类植物区系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改性B72文物保护材料耐光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改性后的B72(Paraloid B72)文物保护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方法采用紫外线吸收剂UV326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文物保护材料B72进行改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反射光谱、光失重来表征改性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结果在光老化过程中,B72材料比UV326紫外线吸收剂改性B72材料的红外光谱曲线变化更快,特别是羰基和酯基谱带强度减小更明显。改性材料能够有效阻止B72变黄,并且实现对基质材料和壁画的保护作用。改性B72比纯B72有更好的耐光老化性能。结论光老化过程对材料表面的亮度改变不大,而B72材料泛黄程度远大于UV326改性B72。改性B72材料比原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有了明显改善,是一种大有潜力的文物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浙江省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组合较好,开发区位优越,开发条件良好.从观光农业的发展特点与潜力分析出发,讨论了观光农业资源的开发原则、开发重点及开发方式。对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加强绥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结果 绥德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目前仍存在着自然或人为的破坏等.要整合这些资源,使其得以可持续性保护利用,就需要从统筹规划、整体保护、持续发展方面制定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提升保护利用的理念等.结论 可持续性保护利用是保护绥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方法 选用数据源为1990,2002年landsat-7ETM影像,辅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植被分布图、自然地理基础资料和野外样点调查资料,研究对比不同时期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状况.计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结果 1990-2002年10余年内,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园地,其次是交通用地和耕地,年变化率分别为20.48%,1.94%,-1.57%,再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变化率最小仅0.13%.结论 1990-2002年期间,研究区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难利用地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林地和草地等.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种植沙棘等水土保持林地的造林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拥有悠久的采石历史,因而留下众多的采石文化遗迹.分析了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价值内涵:鲜明的地域性与鲜活的民间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地质遗迹、文物古迹与工业遗产三位一体性.介绍了浙江采石文化遗迹的旅游开发情况,指出了其对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采取的合理旅游开发策略,以利于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