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作“序”和叶圣陶先生作“跋”的马君的《北望集》,是一本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新诗集。和当时许多慷慨激昂、充满战斗力量的抗战诗歌相比,它是属于另类的沉郁风格的诗。在新时代重新发掘、审视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今天,这本风格独特的诗集,是对以往抗战诗歌的一个补充,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国威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5):67-71,82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深深地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探索蒋介石的侨务理念有助我们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侨务工作.蒋介石的侨务主张主要包括:空洞强调“团结”的侨务训示;在抗战前以“攘外必先安内”“诸事有先后”作为处理侨务的理念;到抗战时,为了争夺海外侨社资源,则提出“海外党务是以侨务为依归”的工作理念.1945年前,蒋介石并没有给予侨务工作足够的重视,态度消极.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妇女纷纷参加抗日战地服务团、妇女救国会、抗日救亡协会等组织,积极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大潮流中,妇女逐渐成为抗战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谢冰莹女士的组织号召下,有志为抗战奉献一份力量的妇女们纷纷加入到“宜昌妇女抗战训练团”的组建和训练当中,训练团在抗战时期完成了艰难的训练、救护和抗战动员工作,为前线抗战将士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伤兵救护服务、民众动员等后方支持,在唤醒当地民众、宣扬抗战、妇女解放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种种思考上:一是“大敌在前亟应团结御侮“,“共谋抗日“;二是面对复杂环境,力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外交;三是抗战基本国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争取外援,不是依赖外援“;四是中国的抗战与日本人民的反战行为联合起来,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希望中日和平友好外交。  相似文献   

5.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36-139
“庄户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开展的冬学运动中,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因时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素质、宣传抗战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中国守军在芦沟桥反击日军的枪声,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孕育了一个新中国,也在血火中锻炼了亿万抗日志士和各族同胞,造就了一大批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号呼奔走的文艺战士.最近去世的我党著名剧作家于伶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以笔作刀枪,写出了一批“满含血泪的令人难忘的作品”,描绘出一幅幅“日寇铁蹄下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悲惨的难民图”和“坚贞的爱国人士和革命地下工作者的英雄画像”,“以戏剧为武器”,“为党的文艺事业竭尽心力”.  相似文献   

7.
14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高材生张华(男),为抢救一位落入粪池的老农,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4岁的年轮上;而今,又有一位张华(女),北京师范大学刚刚考取的哲学系研究生,当未来在她脚下伸向理想远方的时候,却弃学离校,到县城某家储蓄所当了一名点钞员。 对两位张华怎么看?(为表述的方便,以下分别称他们为男张华和女张华) 当年,当男张华的事迹报道以后,在报纸上展开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讨论,其焦点在于:一位高材大学生为一位老农献上了生命到底“值得不值得”? 其实,“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反映的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所谓人生价值观,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内  相似文献   

8.
田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诗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走向世界的战斗鼓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他的诗篇便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日本等国翻译出版,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评价。《给战斗者》被称为“一部抗战初期最优秀的诗作”,而长诗《赶车传》被赞誉是“一面诗的魔镜”。  相似文献   

9.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杂志《万象》上有不少历史题材的抗战小说。“兵马大事”向来是不与女人闻的,但这些小说,基本上是以女性为主角寄托抗战精神的。考察这些女性救国故事中女性的角色功能,发现她们主要是女性中的边缘或另类,“妾”、“无知无识的乡下妇人”,或是佳人,良家妇女是缺位的,表明这类故事背后的男性历史叙述传统。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九·一八”侵占我国东北,在国外受尽欺凌和歧视、一向爱国的旅美华侨,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发表宣言,力主坚决抵抗。“七·七”全面抗战开始,华侨群情沸腾,无比兴奋。全美国凡有华侨居住的城市,纷纷成立抗日救国会,号召团结抗战到底,进行募捐。八年抗战期间,旅美华侨为抗日共捐款约十亿美元。在华侨捐款支持祖国抗战的各种活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纽约华侨店馆联合会”(简称衣联会)捐献救护车一举。当时纽约华侨洗衣店很多,衣联会做了  相似文献   

11.
乔治·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伟大胜利,被誉为“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作为一位政治家,他也是“和平时期杰出的领袖”。华盛顿在建国初期曾集中力量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改革,对美国这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位十八世纪的改革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取得那些重大成就,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作为改革者,他又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值得后人怀念和崇敬,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藏族聚居区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新闻传播也成为抗战的一“个方面军”。文章试图从“藏族聚居区与中国抗战”“和藏族聚居区的抗战与新闻传播”两个层面,解析抗战时期“边区(”藏民族聚居区)抗战情势和新闻传播状况,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卖国集团紧密勾结,发动了大规模反人民的内战。中国青年学生继承“五·四”、“一二·九”时期学生爱国革命的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配合整个解放战争,进行了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反美反蒋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一二·一”到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5年8月——1947年7月) 经历了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在取得胜利后,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休养生息。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与人民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蓄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在战争尚未准备好以前,为了争取时间,居然戴起“和平”的假面具。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是真诚的。为了争取和平民主,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中国现代文学教材中,论及到闻一多爱国主义诗歌时,总是引用朱自清的论述,称闻一多为“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然而教材上接着就说“‘唯一’固然不确”,但“爱国主义确实构成了闻一多两本诗集《红烛》与《死水》的重要内容”。 “唯一”而“不确”,“又确实”……,在这几乎自相矛盾的论述中,让人感受到闻一多爱国诗在当时文坛所处地位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的确,朱自清曾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说过类似的话,他称闻一多是“五四时期”、“抗战以前”“唯一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5.
二战期间,一位默默无闻的退役飞行教官秘密地招募一帮美国大兵,奔赴中国参加抗战,他们就是被中美两国人民视为“传奇英雄”的———陈纳德将和“飞虎队”。  相似文献   

16.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第九战区军民经浴血苦战,粉碎了侵华日军“三犯湘北,直取长沙”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即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自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以来正面战场上又一重大胜利。对于三次“湘北大捷”,历来史家臧否不一,尤其是鄂南人民在此期间的艰苦抗战于取得“大捷”有何作用,至今的有关抗战的著述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语焉不详,这不能不是关于湘北会战研究中的缺憾,而且与鄂南在抗战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出现这种状况,一是湘北会战的重大战事在湘北进行;二是会战期间中共领导  相似文献   

17.
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的三大特色馆藏之一。讲述了重庆图书馆在"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时期、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时期、西南图书馆时期对抗战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揭示了珍贵的抗战文献的馆藏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后方文艺是具有特定时空限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的产物。在文艺服务于抗战的现实性基点之上,随着抗战进程的历史性演进.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发生了从纪实性与正面性向着史诗性与重构性的转换.呈现出抗战文艺发展的审美总体风貌来: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差异.折射出中国人民抗战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一致,反映出全民抗战中爱国激情与自由意识的相互协调,从而表明抗战文艺在具有个性的艺术创造中坚持并发展了“人的文学”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9.
1日,我们庆祝了香港回归十周年;7日,我们迎来了抗战爆发70周年纪念日。发生在1937和1997的这两大历史事件,含义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见证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一个意味着彻底洗刷百余年的屈辱。在上一期,我们用“我心你心在一起”作了纪念,而本期我们的纪念则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本杂志的抗战。  相似文献   

20.
1.相对于国统区大西南文艺、延安根据地文艺、“孤岛”等同一时期文艺研究的热烈场面而言,抗战时期东南文艺的研究整理,则显出少人问津的寥落状态。“东南文艺”,这个由尹庚、许杰提出的历史概念产一时间内竟被人遗忘了,没有一本现代文学史、文艺史将此载入其间,即便如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也不知何故找不到战时东南文艺的蛛丝马迹。然而,历史毕竟是不可抹杀的。随着资料的征集与整理,中国抗战文艺史观照下的东南文艺便愈见重要。早在抗战胜利不久,就有人对战时东南文艺的发展状况作过勾描,用形象的语言肯定了它的实绩: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