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等物理的读者,在遇到质量与重量这两个物理量时,常常感到困惑不解;在运算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把这两个物理量混用的错误。如果要避免发生错误,就必须把二者的基本概念弄清楚。质量:要了解质量,就必须先了解什么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或这个物体在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各个物体的惯性大小并不相等,如一列高速行驶中的火车,很不容易使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停止下来;但是乒乓球运动员,只要轻轻挥动一下手中的球拍,就可把对方打来的乒乓球很快地  相似文献   

2.
贾兆峰 《科技信息》2008,(15):271-271
每个物体都有惯性,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各种物理教材中及从事物理教学的老师也常举这样的例子:如汽车急刹车时,车里的人会向前倾,而汽车突然加速时,车里的人会向后倾。其实在理解惯性拳这样的例了不恰当,而教材中的参考答案及许多老师对这一例题的解释往往是含糊不清,文中对这一例题重新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惯性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之一.它表明了物体不受外界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惯性的反面,可称为变动性.变和不变是对立的统一.一般说来,惯性比较直观,容易了解;变动性则恰好相反,它即不直观,又较难理解.但惯性和变动性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变动性就不可能有惯性,反之亦然.惯性和变动性既相互排斥,又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本文结合生活实际,将认真分析和研究惯性和变动性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总的分析 1.牛顿三定律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这一章在力学以至整个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如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它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和其他有关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因而,本章是全书的重点教材,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它。 2.牛顿第一定律 (1) 要讲清的几个概念: ①惯性:这是高中学生接触到的新概念。光讲出惯性的定义,是很不够的,必须在给出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三点:一是,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与物体受不受外力作用无关;二是,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的,因此带有普遍的意义;三是,物体不管处在什么状态 (运动的或静止的) 都具有惯性,决不能认为只是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才具有惯性。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惯性现象是随处可见的,任何物体在不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用,同时还可以说,惯性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文正确阐述了宇宙当中物体的惯性规律,重点针对人们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50年代未和60年代初出版的一些物理教材中,关于加速度概念有一种错误叙述:“这一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它改变速度的方向,但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切线方向分量称为切向加速度。……。它增大物体的速度而不改变速度的方  相似文献   

7.
惯性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物体的一种本质属性。早在十七世纪初期,伽里略通过观察和实验,已经具有惯性的概念。他说过,如果没有引起球体减速的原因,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将是永恒的。他叙述说:“任何物体不能自己变换其运动状态。”伽  相似文献   

8.
牛顿正式将质量概念引进物理学.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开宗明义的第一则规定就是:“物质的量,以其密度及体积联合度之,”接着,在对这一定义的阐释里,他又说“此项物质之量,以后我将以物体或质量名之.”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都分别有不少论者赞成或反对将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并多  相似文献   

9.
不少力学教科书和有关文章及报告常将“牛顿力学(Newtonian mechanics)”和“经典力学(classicai mechanics)”混为一谈。如郭士堃同志的《理论力学》上册第一章结论就写道:“时间、空间、运动着的物质(以质量为其量度)和力,是伽利略和牛顿所奠定的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等、实际上这两个名词的内涵是不同的;牛顿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研究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牛顿三定律是指导我们解决宏观低速运动的理论基础,从定律的建立到现在已近300年了,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尚在逐步深化,并存在一些分歧观点.例如有的书上写道:“应该指出第一运动定律是可以作为一个特殊情况而包括在第二定律中的,因为如果:=0.则=0.换言之,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在外力不存在时物体就以恒定速度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零速度)这正是第一  相似文献   

11.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知识再归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华 《科技信息》2010,(25):184-184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强调"一切",表明这条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没有例外,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是本规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括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总保持"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只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含义的惯性力惯性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其物理意义的解释上,各类力学书籍说法不同。传统的说法有两种:多数《工程力学》和工科用《理论力学》把它解释为完全真实的力。即物体在受力作用产生加速度的同时,由于本身的惯性而表现出对施力物体有一种反抗作用,这种反抗作用就定义为惯性力。而多数理科用《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力学则把惯性力解释为一种虚拟的“假想力”。前一种说法是在讲授动静法原理(即达朗贝尔原理)时引入并定义的。而后一种说法是在讨论非惯性参考系中的相对运动时,为了使牛顿第二定律仍能适用于  相似文献   

13.
讲授匀速圆周运动一般有三种方法:运动合成法、矢量分解法和速度图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采用运动合成法进行教学为好.用这种方法,物理概念清楚,意义明确,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同时,还可以准确地解释一些有关圆周运动的现象. 大家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可以看成切线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法线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成. 设物体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切线速度为V,在t时间内,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然而,物体是怎样从A点运动到B点的呢?我们说因为物体沿切线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热力学第三定律有几种表述方法,“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原理”即是其中一种.这种表述方法与我们熟知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永动机说法采用了相似的形式,但其内容却不同.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告诉人不必再去尝试制造永动机,因为这种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第三定律虽然指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但并不限制人们使物体的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只是说“不可能用有限的实验手续使一个物体冷到绝对零度”.下面先回顾以往人们取得低温的方法,然后讨论极低温度下熵的行为以说明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眼于物体的内在属性——惯性与其外观势态——运动变化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在剖析运动变化传递机理的基础上、对经典力学中的“力”、“力与加速度关系定律”、“分离体”、“惯性力”等基本概念、规律的定义和简述,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科技信息》2013,(15):322-322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揭示了物体的物体的一个重要性质——惯性:物体总是保持原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本文就惯性定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内能”是热学的基本物理量之一,也是一个基本的热力学函数。在普通物理热学中应将“内能”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不仅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部分要讲清楚内能概念的引入,定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它与热量、热能的关系,还要善于把“内能”贯穿到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的教学中去。这是因为,热力学是从能量观点出发来研究宏观物体热性质的,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所揭示的都是能量传递和转化所必须遵从的规律。但是,热力学所研究的宏观物体热性质,还必须用分子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才能了解其本质。以下从五个方面:内能宏观定义的教学;内能微观定义的教学;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有关内能的教学;固体的内能;相变时转变热的分析谈谈我们在有关内能概念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内能概念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这种区分正体现了热学理论中按照研究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个部分一样。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条自然规律,它是于1850年和1851年由克劳胥斯和开尔文分别在卡诺循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胥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两种说法意义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同。一百多年来,还没有发现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事例。 在建立热力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宇宙热寂说”。1865年克劳胥斯提出了“宇宙的熵趋于极大值”的荒谬结论。1867年他进一步说:“当熵达到它的最大值时,宇宙就不可能再发生任何大的变动,将处于某种惰性的死寂状态中”。这就是披着“科学”外衣,  相似文献   

19.
质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概念之一,也是计量学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澄清质量的定义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Newton的质量定义既简单又明确,它不随动体速度而改变,亦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即使在相对论语境中也只有一个质量--Newton质量.1948年6月19日Einstein致Barnett的信中说:"对于动体,引入质量m=mo(1-v2/c2)-1/2的概念是不好的,因为对它不能给出清楚的定义."我们坚定地认为,中性粒子和中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其运动速度的变化而改变.著名公式E=mc2是一个历史性产物,它最早由Poincarè于1900年提出,比狭义相对论(SR)出现早5年.Einstein最先提出的公式是E=mc2(Eo是粒子或物体的静止能量),它在理论上最符合SR.一般说,不能以质能关系式的证明当作SR理论的证明.另外,在物理学中"质量"、"能量"是各自独立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混为一谈.迄今为止质量概念的计量学实现是只用Newton力学完成的.当前的困难在于量子质量基准的建立,它成为基本单位中最"顽固"的堡垒.另外,物理学并没有不允许负质量存在的定律,亦即负质量并非不可能.不过,这件事至今缺少确切的证据.至于质量的起源,它与Higgs粒子存在与否似应无关;因为质量的起源就是物质的起源,不应当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他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著述计划里谈到过惯性。现今通行的中文本里,把有关的那一句话译为: “力学:出发点是惯性,而惯性只是运动不灭的反面表现;”在上述译文中,将恩格斯德文原文里所写的“negativ”一词翻译为“反面”,因而容易引起一些误解。为了正确地理解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让我们再从他1885年为《反杜林论》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