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合肥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文化建设也应加快发展,以满足市民日益增涨的文化需求。2012年合肥城镇人口为502.8万人,与2011年相比,增加16.9万人,增长3.5%;乡村人口为254.4万人,比2011年减少11.8万人。合肥人口总计757.2万。截至2013年年底,合肥市只有一座国立公共市级图书馆。一、社区图书馆成为公共图书馆有效补充为了改变"购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合肥市政府2007年开始启动"农家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合肥科教强市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教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合肥科教强市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合肥市科教资源现状,结合国家、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研究形成合肥科教强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合肥科教强市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城区东北部,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2016年6月14日,获省政府批复,正式更名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4.
论合肥市的大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旅游发展模式强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旅游与城市旅游。合肥市旅游业以建设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应该在构建城市现代服务体系中发挥先导作用与核心作用,首先满足全市400多万市民的旅游需求,努力成为合肥市的“名片”;应该打造合肥市的“主打”景区,打造合肥市的会展旅游,打造合肥旅游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5.
龙刚 《安徽科技》2013,(7):14-16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肥市自2011年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本文通过对合肥高新创业园2011年度49家被列入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的基本情况调查,评价了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效果,分析了培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更好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浅析合肥市高压走廊景观绿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 《工程与建设》2006,20(3):205-207
作为环城公园外又一条“绿色项链”——高压走廊景观绿带的建设,再次体现了合肥建设“园林城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景观绿带建成后将是合肥市继环城公园后又一全国首例创新举措,不仅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还是城市文化、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既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更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伟业。  相似文献   

7.
陈娟 《安徽科技》2015,(11):17-18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历史潮流,是时代主题,是区域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新途径。在安徽省合肥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紧紧把握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在全市率先掀起"双创"热潮。一、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组织编制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合肥市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7,(5):1-1
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后。全国各城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势头很猛,形势逼人,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科技创新更被众城市所“紧盯”。2007年合肥将有哪些创新之举?记者从合肥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合肥2007年推进试点市建设“蓝图”已谟划在胸。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6,(3):12-12
近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在合肥市包河区建设省级包河民营科技园。这是继合肥国家民营科技园后合肥市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管理现代化,而城市建设管理又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对于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肥是安徽的省会,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随着合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发展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的总体目标,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为重点,努力把合肥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许红 《安徽科技》2015,(11):22-23
<正>环巢湖流域作为生态经济区,其完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该区域最大的财富,也是发展建设的重点。合肥市明确提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力争环巢湖现代生态农业综合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成为综合性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环巢湖生态农业,是建设合肥区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是2012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安徽省政府、合肥市、中国科大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四方共识建立的技术创新研究院。先研院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实现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催生出的一个协同创新联合体,是合肥在经历全国第一个创新试点市、合芜蚌综合试验区、技术创新试点省的实践探索后又一创新举措。先研院奠基之际,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门发来贺信,希望先研院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实现全国旅游信息共享和拓展旅游电子商务成为旅游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在国家"金旅"框架下推进旅游服务信息系统,特别是以"黄金周"直报城市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简称DMS)的建设.以合肥市为例,阐述了该市旅游信息系统(TISS-Hefei)的建设目标、功能结构、解决方案,并重点研究了该系统中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合肥旅游频道.  相似文献   

14.
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指导和出发点,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并修正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实现对一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较客观的评价。以合肥市循环经济评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合肥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但影响较弱,合肥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污染问题,这导致合肥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合肥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合肥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合肥市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5年的年鉴、公报等数据为基础,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借助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评估,分析合肥市科技发展总体现状,指出合肥市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找出合肥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电力系统下辖四区三县,属全省变电站信息化建设的龙头.近年来,在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浪潮的推动下,为了落实<合肥地区"九五--2010年"城市电网发展规划>,合肥市已经启动了从单机到局域网再到数据库应用的变电站信息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合肥地区变电站信息化工作"三缺"(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现象相对严重,信息基础平台还比较薄弱,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区域信息化规划,正确把握和运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力求使合肥市变电站早日实现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正国大众创空间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运营主体为合肥国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及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国大众创空间"。国大众创空间以包河区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高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2,(7):2
正合肥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年来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跻身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予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但是现阶段城市绿地发展已无先前优势,"园林城市"越来越显得名不副实,与合肥城市园林具有相同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水体空间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研究合肥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城市水体空间的面积变化、占城市土地面积比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探究了合肥城市公共休闲绿地建设的促进因素,如政策支持、旅游需求旺盛、自驾车营地的建设和研学旅游的兴起;以及一些限制因素,如合肥旅游资源少,旅游景区知名度低.  相似文献   

20.
《合肥科技》2007,(8):12-12
合肥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工业发展成为提升城市规模的重点。上半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65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合肥经贸委主任表示,合肥今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可突破16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