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芜湖市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创新之城为目标,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契机,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相互融合,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效明显。芜湖市已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成为全国34个示范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8,(5):28-28
日前,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安徽省芜湖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安庆、巢湖两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至此,全省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2家,试点城市3家。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芜湖市在连续4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之后,又成功争创了8个"国字号",即:芜湖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称号;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芜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相似文献   

4.
声音     
《华东科技》2012,(9):12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8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杭州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授牌,他表示将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要求各示范城市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5.
资讯·声音     
《华东科技》2012,(9):12-12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8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杭州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授牌,他表示将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没,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要求各示范城市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芜湖市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城市,被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批准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并拥有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无不显示出芜湖市作为一个创新城市正冉冉崛起.  相似文献   

7.
马磊 《广东科技》2007,(9):29-30
建立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是国家推进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截止到2006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已经建立了广州、武汉等9个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和49个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而在这份包括58个全国知识产权"尖兵"城市的名单中,广东只有广州和深圳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芜湖市科技局围绕“创造优良业绩,提升职工素质,美化机关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的创建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机关的三个文明建设,为推动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芜湖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12,(10):13-16
2012年8月,杭州又获得了一张"金名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在杭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授牌仪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杭州授牌,副省长毛光烈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分别讲话。毛光烈说,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杭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杭州的示范效应带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邵占维说,下一步,杭州要以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新的机遇,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强市战略,以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杭州科学发展。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杭州实际,重点在"强认识、重体系、促贡献、优环境"这十二个字上下功夫。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力做好先行先试,进一步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引领创新型经济发展。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本刊编辑部特别采访了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杭州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主任(局长)楼健人,以《知识产权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的"杭州关键词"》为题,对杭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解读,以16个关键词回答了我们四个方面的提问——管理如何优"环境"?激励如何促"创造"?运用如何强"经济"?发展如何重"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8月26日,高标准建设攀枝花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会暨示范城市授牌仪式在攀枝花会展中心举行。按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评定和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2014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评定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和要求,经综合测评和充分研究,在具备示范城市资格的12个城市中,攀枝花市等率先完成评定意见落实任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我市由此成为四川省内继成都市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非省会地级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确定马鞍山等城市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通知》,马鞍山市正式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成为安徽省第3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芜湖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芜湖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城市,芜湖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芜湖市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3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义乌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示范城市。随着近年来义乌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义乌市共拥有有效专利12325件,其中发明专利620件,实用新型专利3923件,外观设计专利7782件。全市拥有注册商标80993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08,(19):16-16
2007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近年来,佛山则凭借知识产权优先发展的优势,以知识产权战略为重要抓手,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努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建设创新型佛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市县(区)上下联动,全市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连续4年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优秀,连续6年获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考核优秀,并成功入选省知识产权示范市。一、以示范创建为指引,凝聚知识产权工作力量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目标,加强工作领导,强化市县管理机构建设,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领导机制。建立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知识产权局已于2015年2月28日正式批准确认攀枝花市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同时要求示范城市要在年底完成本市知识产权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上报。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示范城市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市知识产权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制定,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李宏波副局长带领相关人员于2015年6月23—26日对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3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三城市均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中的成员)进行了调研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佛山努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佛山2007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近年来,佛山则凭借知识产权优先发展的优势,以知识产权战略为重要抓手,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努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建设创新型佛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08,(21):8-8
继日前汕头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汕头市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这标志着汕头市知识产权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创新型城市建设又获新的进展。汕头市此次示范创建时间自2008年8月1日起,时间将历时两年。汕头也成为目前全省第二个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行列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9.
<正>杭州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知识产权成果显著。杭州市拥有39所高校和数千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10年来,杭州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制订了《关于提高知识产权创造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安徽省被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标志着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创新型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巢湖市地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2010年12月巢湖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新市",这为巢湖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引擎,知识产权人才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力保障,必须努力打造创新能力强、懂法律、懂业务、会经营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