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人的灵魂奥秘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掘,构成了路翎创作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双重甚至多重特征,为了写出人物的“多面”,揭示出人物分裂的、隐秘的、多变的内心世界,除了常规的心理描写方法,路翎还采用了诸如幻觉与梦境、变态心理及无意识心理等多种方法。对心理的集中展现,成为他创作的本体性要素,也是成就其“心理小说”的根本质素。  相似文献   

2.
托·斯·艾略特(ThomasShearnsEliot1888-1995)是西方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长诗《荒原则[1]、因推出触目惊心的“荒原意象”而引起巨大的反响。《荒原》问世的1922年,正值一次大战结束不久,社会一片破败萧条,劫后余生的西方人痛感生不如死,传统观念崩溃,新的信念无从建立,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艾略特的“荒原意象”逼真而传神地表达了人们这一心态,让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荒芜大地上苟延残生的“荒原人”不正是现代人类的真实写照吗?人类世代努力建设起来的文明社会正变成一片荒原.“荒原意象”作为象征主义的产儿,…  相似文献   

3.
"七月派"小说家路翎创作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之时,正逢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危机时刻.出于从根本上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他承祚发扬了鲁迅20世纪初确立的救国主张"立国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注重对民众进行人文启蒙和教育,对造成民众愚昧落后的历史文化残留,即原始蛮力或集体潜意识进行挖掘,其目的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路翎按照胡风所倡导的主观战斗精神的要求,突入人物的灵魂,对其情绪世界和精神状态作了纵深的掘进和展示.  相似文献   

4.
很少有人生来就会“创新”,郎建平当然也不是这样的“天才”,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研究基金的信赖和资助,开始了他科研道路上“新”的四年。[编按]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火箭命中月球。这个好消息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欢欣鼓舞。大家都认为这是人类在科学上的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可是在西方,却有人因此泄气、丧魂落魄、语无伦次……。这些人为数虽不多,但其中不乏煊赫的当权人物。说来似乎可笑,但事实毕竟是事实。那些奇言怪事,随手记来,倒足以构成一幅纸老虎出丑图。丑人说蠢话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说起吧,9月14日晚上,他赴美国全国牙科大会上做报告途中开言道:“还没有证据证明俄国火箭确实击中了月球。”他又故作镇静地说:这种事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美国前总统杜鲁门也是这一号人物,他也在9月14日发表关于苏联火箭到达月球事件的评论,他说:“我从来不相信俄国人,除非我亲眼看见。”  相似文献   

6.
叶青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9-32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入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徐继畲(1795—1873),山西五台人,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界看世界的重要人物.说他是清季一著名历史人物,是因他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说他是近代史上重要人物,是因他曾撰《瀛环志略》这样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状况.所以一般人知徐继畲,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见其诗,不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曹魏正始年间发生了以曹爽为首的正始名士集团改变旧章制度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改制事件中其具体内容克籍中并无记载。而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夏侯玄《晋书·宣帝纪》中亦未提到,夏侯玄乃是曹爽改制中的军事台柱。本文试对夏侯玄在改制事件中的作用作些探讨。夏侯玄(209—254年),字太初,早在太和时期,他的名声就十分显赫,苟粲说:“夏侯太初一日时之杰”[1];正始时期更是“盛有名势”。他气质高贵,时人称具”朗朗如日月之入怀。[2]夏侯玄是正始名士中最受崇拜的人物,是曹爽正始改制时的政策制定者与军事支柱,也是玄学家所推崇的偶像。…  相似文献   

9.
吕月涛 《奇闻怪事》2007,(10):36-36
这是一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圆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见到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同学们听到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于是产生了好奇。他们互相议论着,争论着:“老师,车轮如果不是圆形的,就有可能走不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以来,诚实守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修身立国之本,所谓“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当时代沧桑变迁,当历史的车轮辗过岁月,如今,诚信展现的早已不仅是个人的修养品行,而是上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政府信用也已成为社会信用的核心。为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国际竞争“软实力”,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向世界亮出了一张“诚信”名片。 为此,本刊特邀请来自浦东新区政府、专业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多方思考与深入剖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负有阴险的和其他的使命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的许多批美国参议员中,有一个在回到美国之后,痛心地谈到他所访问过的国家对于山姆大叔为它们所做的一切事情竟没有感谢之意。他愤慨地说:“没有人喜欢我们!”参议员马隆把这一点说得更切实际,他说,正是由于“美国在远东、非洲及地中海地区支持殖民奴役”的结果,“我们制造敌人要比获得朋友快得多”。在现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甚至连帝国主义的英国也没有引起像美国所引起的普遍而强烈的仇恨。这是因为,美国用几乎总是傲慢的、通常是肮脏  相似文献   

12.
料想不到才40多岁的张维迎头发已经花白。他一直属于学术界较有动静的人物之一,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抛出某个段子后往往会引得纷纭众说。他说:“中国经济脉搏怎么跳动,随时在牵动着我的心。”正是这份“牵挂”,使他成为我国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经济学家,同时也被一些人称为思想比较新锐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3.
在各地竞相打造“阳光财政”的同时,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割据局面,也使这一缕来之不易的“阳光”,有了乌云的阴影。“阳光财政”并不是一场浮夸的面子秀,要想让它真正动起来,我们更需要信息化,更需要互联互通来保驾护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使真实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左拉自然主义及其“真实论”之我见项晓敏文学应该如何表现人?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主义是主张“真实论”的。左拉说;“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给读者提供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断,这便是自然主义小说的一切。”①他...  相似文献   

15.
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对宋词的理解不能仅仅来自于对宋词的文本欣赏,更要对宋词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有所体会。张玉璞的《浅酌低唱一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用优美的文笔仿佛在叙说一段宋词的故事。著者主要从宋代词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变迁来探讨宋词的委婉低回或者是豪迈激越。正如文中所说:“心理结构正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文人的创作则又是打开时代灵魂的心理学。基于这一点,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应该是人类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16.
尼采一生的事业似乎就是在他敏感到“上帝之死”的恐怖后所进行的一场新的精神赌博。这场精神赌博的基调洋溢着对人的生命存在本身的狄奥尼索斯式的肯定。尼采文本中出现的三个核心“人物”——实为西方两千多年来的人文精神的三个互为表里某种程度上又互不相容的本质点,彰显这一思想精灵所表征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一生致力于思想上的研究,努力想找到人类的终极真理,为人类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哲学对于西方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喻为所有现代历史主义源泉的黑格尔,对柏拉图推崇备至,称赞柏拉图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说:“他的哲学是世界历史意义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1].有人甚至断言,二千多年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都只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解.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最主要的是他的理念论.这理念论中又有核心,即善…  相似文献   

18.
37℃、38℃、41℃,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大江南北被高温笼罩,病号增多、中暑指数达“重症”。而此时,城市中还有数不清的人在发扬不畏艰苦的优良传统,与高温酷暑做斗争,场面相当感人。在敬佩劳动者的同时,一个疑问挥之不去:以血肉之躯与“火焰山”搏斗有违人性,我国法律是否给了劳动者说“不”的权利?5月8日,《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获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24日,在世界软件领域最高规格的盛会——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再次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前。 与工作中的激情彭湃相比,面对镜头的倪院士保持着一贯的平和淡定,耐心解答着每一位记者抛出的问题,其言谈间语速和缓,颇有儒雅之风。传道解惑、与志愿者合影……一个在中国IT产业界、学术界都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一举一动中令人感觉:他其实是一位毫无“架子”的谦谦学者。 而作为学者,他将一生奉献于一个终极理想,那就是“把学术成果产业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陈景元 《科技潮》2008,(2):56-57
阿房宫,这座历史上瑰丽的宫殿,也许并没有人有缘看到它的真面目,文人墨客的描述或许只是幻想。当考古队发出了“阿房宫是烂尾楼,根本没建成”的声音之后,人们对这一结论争议纷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