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在最小的有机胺———甲胺和水的蒸汽相中 ,多孔玻璃粉自转晶为含硼CF 2沸石 .XRD、11BMASNMR、SEM表征结果证明合成的CF 2沸石结晶度高且无杂晶 ,硼原子基本上都已进入了沸石骨架 .扫描电镜照片还显示 ,合成的CF 2沸石中既有单个晶体 ,也有由许多单个晶体构成的扫帚形聚集体 .单个晶体呈长条形 ,高、宽为 0 .30~ 1.1μm ,长为 1.1~ 2 2 μm .  相似文献   

2.
蒸汽相中多孔玻璃粉自转晶含硼CF-2沸石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最小的有机胺--甲胺和水的蒸汽相中,多孔玻璃粉自转晶为含硼CF-2沸石. XRD、11B MAS NMR、SEM表征结果证明合成的CF-2沸石结晶度高且无杂晶,硼原子基本上都已进入了沸石骨架. 扫描电镜照片还显示,合成的CF-2沸石中既有单个晶体,也有由许多单个晶体构成的扫帚形聚集体. 单个晶体呈长条形,高、宽为0.30~1.1 μm,长为1.1~22 μm.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吸附溶胶及原位水热合成方法,在多孔陶瓷管表面制备了ZSM-5沸石膜.X—光衍射测定表明陶瓷基质表面的膜层是纯ZSM-5沸石晶相;SEM结果显示经多次重复合成的沸石膜层晶体相互交连,形成一种连续的多晶层,厚度约30μm.H2/N2理想分离因子从原来陶瓷管基质的2.32提高到3.61,接近Knudsen扩散水平.这一研究表明采用预吸附溶胶及重复多次合成的方法可以制备出交连程度高的连续晶相沸石膜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白炭黑和硅溶胶为硅源,在(TPA)2O-Na2O-SiO2-H2O体系中,反应温度为60℃.,合成了高结晶度纯硅沸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测得的晶业大小分别为0.20μm和0.45μm;用粉末X射线衍射线宽法测得的晶粒大小为0.02μm。与高温合成的硅沸石样品相比较,低温合成的微细晶粒硅沸石样品已具备纳米级产若干特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白炭黑(Ⅰ)和硅溶胶(Ⅱ)为硅源,在(TPA)2O-Na2O-SiO2-H2O体系(TPA为四丙基铵)中,反应温度为60℃,合成了高结晶度纯硅沸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测得的晶粒大小分别为0.20μm(Ⅰ)和0.45μm(Ⅱ);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线宽法测得的晶粒大小为0.02μm.与高温(180℃)合成的硅沸石样品相比较,低温合成的微细晶粒硅沸石样品已具备纳米级材料的若干特性.微细晶粒硅沸石的正己烷吸附量和比表面都非常大.XRD谱,红外吸收光谱(FT-IR),29Si魔角固体核磁共振(29SiMASNMR)和热重分析(TG/DTG/DTA)的研究证明,微细晶粒硅沸石的结构破坏温度和单斜/正交对称性相转变温度明显地比高温合成的硅沸石低,硅羟基缺陷也明显地增加.0.20~0.45μm的微细晶粒硅沸石的比表面几乎与胶体质点相同,它的外表面积达100m2/g,中孔容积为0.10~0.12ml/g,平均孔径为2.6~2.7nm.这表明微细晶粒硅沸石实际上是纳米质点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6.
晶种在L沸石合成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成L沸石的晶化体系中,研究了晶种加入方式、L沸石晶种以及异晶晶种对合成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种加入的最佳方式为L沸石晶种分散到溶液中再与硅铝凝胶混合;在合成L沸石的体系中加入L沸石晶种,可加快晶化速度,抑制杂晶的产生。在氧化物2.65 K2O:Al2O3:10SiO2:(100~120)H2O(物质的量之比)的合成体系以及2.65(K2O Na2O):Al2O3:10SiO2:162 H2O且n2(K2O):n(K2O Na2O)为0.55~0.70的合成体系中,易生成W杂晶,加入适量的L沸石晶种后,能合成纯度很高的L沸石。在合成L沸石的体系中,加入异晶晶种将降低L沸石的晶化速度,增加杂品W沸石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7.
ZSM—5沸石膜合成中几个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Al2O3陶瓷载体和SiO2复合膜上成功地合成了ZSM-5沸石膜。考察了ZSM-5沸石膜合成中载体性质,合成溶液的碱度,水硅质量比,晶化时间等对成膜的影响,探讨了沸石膜的生成机理并对合成的沸石膜进行了XRD及SEM表征,表明当合成液水硅质量比为100时,主要是液相晶化机制起艇,表面的Si-O键或Al-O键参与晶化,使膜与载体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大孔α—Al2O3陶瓷管栽体上采用晶种预涂层法在澄清溶液体系中水热合成了Silicalite-1型沸石膜,用SEM和XRD表征了晶种、晶种涂层后载体和成膜后沸石膜的结构、晶形变化、晶相结构等成膜情况,并初步考查了两种不同温度(130℃和160℃)下生长成膜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品种呈椭球形、晶粒小(约100nm)而均匀、纯度高.适合作晶种涂层成膜;所用载体孔径大而不均匀、表面粗糙而不平整,但经品种涂层后表面可形成一层厚度均匀、光滑的晶种层,再水热晶化时有利于成膜.所得膜连续、清晰无裂缺,载体、晶种层和沸石膜层之间相互结合紧密;连续晶种层改善了载体表面的性能。有利于连续Silicalite—1沸石膜的形成;合成温度不同,沸石晶粒在载体表面生长的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膜微观结构也不同.该合成方法能适合其他不同类型沸石膜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载体自转晶B-Al-MFI型沸石膜的原位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乙胺和水混合蒸汽相中 ,首次通过载体自转晶 ,在多孔玻璃片表面原位合成了B Al MFI型沸石膜 FEAM分析表明 ,沸石膜的化学组成为w(B2 O3 ) =3.7% ,w(Al2 O3 ) =0 .5 5 % ,w(SiO2 ) =95 .2 5 % ,w(Na2 O) =0 .5 0 % 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 ,膜中沸石晶体的取向是随机的 晶体尺寸约为 15~ 2 5 μm ,单层晶体厚的膜约为 10~ 2 0 μm 在焙烧除去有机模板剂后的沸石膜上 ,O2 和N2 的透过性分别为 0 .0 95× 10 -8和0 .15× 10 -8mol/ (m2 ·s·Pa) 计算的O2 /N2 的理想选择性 (0 .6 3)明显低于诺森扩散的理想选择性值 (0 .94)和透过原载体的理想选择性值 (0 .91)  相似文献   

10.
在多孔α-Al2O3陶瓷管上合成NaY沸石分子筛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大沸石膜的渗透通量,采用水热合成法将两段80mm长、孔径为3~5μm的α-Al2O3陶瓷管分别置于40cm长的晶化釜釜顶与釜底,重复多次涂膜,合成出了无缺陷的沸石膜.XRD、SEM及气体渗透表征表明,该膜确为NaY沸石分子筛膜.在釜顶合成的膜较薄,约为5μm;釜底合成的膜较厚,约为12μm.膜在焙烧去除结晶水的过程中,并未产生明显缺陷.釜顶合成的膜的渗透通量要比釜底合成的膜的渗透通量大1个数量级.在室温下,釜顶合成的膜对H2、N2渗透流率分别为7.95×10-6和2.56×10-7mol.s-1.m-2.Pa-1.H2/N2、H2/C3H8的选择因数分别达到3.13和12.24,可用于相关气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丝光沸石分子筛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添加有机模板剂的条件下,使用配比为n(Na2O):n(Al2O3):n(SiO2):n(H2O)=0.25:0.067:1:35溶胶在多孔莫来石管上水热合成出丝光沸石分子筛膜.考察了晶化时间、硅源、铝源等条件对晶体层晶化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合成的膜经XRD和SEM表征.优化合成条件下制备的丝光沸石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PV)性能,在75℃,水/乙醇(质量比为10/90)混合溶液中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为0.72 kg·m-2·h-1和480.xRD和SEM表征显示,在较优化水热条件下,支撑体外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高结晶度丝光沸石分子筛晶体.  相似文献   

12.
不用有机胺、醇类模板剂,直接采用天然矿土硅灰石与硫酸铝、氢氧化钠合成ZSM-5沸石分子筛,探讨了原料SiO/Al_2O_3及晶种的加入对结晶度的影响,考察了沸石产品的物性。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BaTiO3陶瓷的铁电和介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钛酸钡体相陶瓷的铁电性介电性。以硬脂酸、氢氧化钡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用Sol-Gel法合成BaTiO3。生成的前体粉末是无定型的,在空气中750℃下焙烧凝胶1h得到BaTiO3四方晶。自发极化Pr、剩余极化Ps和矫顽场Ec的值分别为5.512μc/cm^2、12.285μC/cm^2和3342V/cm,介电常数ε为2713(200-150000Hz)。  相似文献   

14.
以煅烧煤系高岭土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水热合成制备NaA分子筛.以NaA分子筛晶体的生长过程为基础,利用XRD、SEM对NaA分子筛晶体生长规律进行表征, 并对其结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制备NaA分子筛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煅烧温度为725 ℃;配料比 m(Na2O)/m(SiO2)为3,m(H2O)/m (Na2O)为40;胶化条件为70 ℃×2 h;晶化条件为100 ℃×6 h.所制NaA分子筛的钙离子交换量为316.55 g CaCO3/g.在NaA分子筛的碱液合成过程中,在晶化条件下,凝胶固相中的硅铝酸根骨架解聚重排晶化成沸石晶体骨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16例化工区居住5年以上者进行了血清β_2-m含量测定,其结果观察组为2.11±0.48μg/ml;对照组为1.96±0.51μg/ml(P<0.01)。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男性为2.14±0.51μg/ml;1.95±0.477μg/ml(P<0.01),女性为2.0±0.46μg/ml,1.98±0.54μg/ml(<0.05)。实验结果表明,化工区成年人机体内β_2-m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4-二甲氧基-4‘-硝基 化合物,用X-射线衍分析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3460(3)nm,b=0.7658(2)nm,c=1.4851(3)nm,β=113.46(1)^0,V=1.40411nm^3;Z=4,Dx=1.35g/cm^3,μ=0.91cm^-1。分子式C16H15NO4,Mw=285.30,F(000)=600。最终偏离因子R=0.051,Rw=0.067。结构分析表明,晶胞中的四个分子头尾对称堆积,形成具有对称中心的空间排列结构。虽然该化合物分子具有较高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但形成的中心对称晶体不具备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了Zn-ZSM-5,Zn-AlZSM-5-沸石分子筛,以XRD,IR,SEM,吸附量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沸石进行了结构和物性表征,发现晶化温度,m(Na2O)/m(SiO2),m(SiO2)/m(ZnO)和铝的加入等影响因素对Zn-ZSM-5的合成于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合成L沸石的晶化体系中,研究了晶种加入方式、L沸石晶种以及异晶晶种对合成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种加入的最佳方式为L沸石晶种分散到溶液中再与硅铝凝胶混合;在合成L沸石的体系中加入L沸石晶种,可加快晶化速度,抑制杂晶的产生。在氧化物2.65K2O∶Al2O3∶10SiO2∶(100~120)H2O(物质的量之比)的合成体系以及2.65(K2O+Na2O)∶Al2O3∶10SiO2:162H2O且n(K2O)∶n(K2O+Na2O)为0.55~0.70的合成体系中,易生成W杂晶,加入适量的L沸石晶种后,能合成纯度很高的L沸石。在合成L沸石的体系中,加入异晶晶种将降低L沸石的晶化速度,增加杂晶W沸石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9.
偏高岭土转化为A沸石的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粒径偏高岭土向A沸石转晶的动力学,该偏高岭土是由结晶良好,不含杂质的硬质高岭土经预处理获得的偏高岭土中,硅铝摩尔比与理论值一致,预处理时焙烧温度,所用的HCl溶液浓度及NaOH溶液浓度对A沸石的结晶动力学及所获得的A沸石相对结晶度有很大的影响,粒径为2-3μm及25-30μm的偏高岭土转化为A沸石的成活化能分别为10.8KJ/mol及16.6KJ/mol。这表明由偏高岭土转化为A沸石较之  相似文献   

20.
正戊烷在HZSM-5及ZnHZSM-5上芳构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锌改性前后HZSM-5沸石上正戊烷芳构化反应性能,考察了锌含量、沸石硅铝比、反应温度和空速对芳构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用NH3-TPD方法表征了锌改性前后沸石的表面酸性质。结果表明,硅铝比低的沸石芳烃产量高且反应稳定性差。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540~560℃,空速1.5~2.5小时-1。锌改性后改变了沸石表面的酸量和酸分布。同时对锌改性后提高芳烃产量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