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山市城市酸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乐山市城市的地形、气候、气象特点、大气污染状况、降水质量状况以及酸雨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乐山市城市酸雨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世界及我国的酸雨和臭氧污染状况及其对森林的危害情状,综述了酸雨和臭氧等大气污染引起森林衰退原因的各种假说。  相似文献   

3.
酸雨和臭氧等大气污染与森林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世界及我国的酸雨和臭氧污染状况及其对森林的危害情状,综述了酸雨和臭氧等大气污染引起森林衰退原因的各种假说。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芜湖市酸雨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芜湖市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状况、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酸雨观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等入手 ,分析了芜湖市降水酸度、酸雨频率现状及其与酸雨前体物质、气象因子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芜湖市酸雨情况较严重 ,是典型的煤烟型酸雨 ,降水酸度季节波动明显 ,气象要素对降水酸度、频率等影响较大。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芜湖市酸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主城区酸雨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历年来的酸雨污染状况及酸雨浓度的变化趋势,认为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是造成重庆市主城区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而特殊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使主城区的酸雨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并结合主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酸雨的治理措施,表明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重庆市主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吴嘉荣 《海峡科学》2006,(6):117-119
通过对泉州市1997年至2005年九年间取得的大量降水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气象、环境空气质量及其他相关资料,提出泉州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酸雨污染的形成因素及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酸雨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原市酸雨污染状况及成因进行分析,表明太原市酸雨的污染以董茹地区为严重污染区,且污染强度逐渐加大,并提出酸雨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酸雨的成因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的研究,从酸雨的类型,酸性污染物的来源等方面论述了酸雨的成因,分析了世界和中国酸雨的现状和地理分布,指出了这种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的研究,从酸雨的类型、酸性污染物的来源等方面论述了酸雨的成因,分析了世界和中国酸雨的现状和地理分布,指出了这种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7年4月~2018年10月南通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年、季、月变化特征及12年平均酸雨变化规律,利用酸雨观测的长期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酸雨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南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形成进行初步归因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吕四、南通、如皋酸雨观测站都有酸雨出现,出现的频率都在50%以上。吕四站的(强)酸雨概率大于其他2个站;pH值也是最低的。由年平均降水pH值及(强)酸雨频率分析显示,2008年前后3个站酸雨达到最强,2014年之后,降水的酸性程度在减小,酸雨率在降低。夏季和秋季降水受污染程度较冬季和春季轻,吕四站冬季降水甚至达到强酸雨污染程度。南通地区3个站pH值都是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3个站的电导率均是随日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降水的电导率。从主导风向对比降水pH值、酸雨频率,吕四站酸雨污染程度高于南通站和如皋站;吕四站和南通站出现酸雨概率最多的为东南风,如皋站出现酸雨的频率最多的为东北偏东风。分析2017年全年南通站降水当日的降水pH值跟当日SO2、NO2、PM10和PM2.5均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降水当天大气污染越严重,降水酸度越强。由南通地区酸雨的变化趋势,也能说明跟近年SO2、N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在减少。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重点调研了河南省九个处于不同地貌、气候、土壤类型区的工业和矿业城市后,发现处于该省中部地区山前平原的工业重镇郑州市、处于豫西山地缘山前平原的煤城平顶山市以及南阳盆地区工业重镇南阳市酸雨出现的频率较大,且较严重;处于豫北太行山东麓的山间小盆地中的两个煤城——鹤壁和焦作酸雨极少出现洛阳、新乡市则偶有出现.到1987年为止,开封和安阳等市尚未监测到酸雨现象. 调查表明,尚未发现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有不良影响.但1987年郑州地区发生的严重树木虫害,据重庆市监测部门反映,恐与酸雨有关,值得研究;冬季,郑州市有雾且有烟尘弥漫不宜扩散,人眼有刺疼感.尚须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酸雨对小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酸雨(硝酸型、硫酸型和混合型)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大棚种植的小白菜株高、食部鲜重、食部干重、叶绿素、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雨pH的降低,小白菜株高、食部鲜重、食部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为5.6时,三种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硝酸型酸雨影响最大。硫酸型酸雨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小。小白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采样天数的增加而增大,收获后的小白菜当酸雨pH为5.6时两种指标达到最大值。当酸雨pH<5.6时,随着pH值的降低,两种营养指标值也随之下降。硝酸型酸雨对两种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情况,利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14个市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通过pH值、酸雨频率、降水离子组分3方面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主要为弱酸性酸雨,其次为酸性酸雨,重酸性酸雨污染占比不足20%,较少有严重酸性酸雨;降水酸度总体呈减弱趋势,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5年期间城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酸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西部地区,东南部由酸雨区域变为非酸雨区域,酸雨区域面积有所减少;降水中SO24-离子当量浓度逐年下降,NO3-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SO24-/NO3-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广西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广西的酸雨污染略有减轻趋势,这与广西近年来的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典型酸雨区大气湿沉降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蔡家塘、贵州雷公山和重庆铁山坪3个小流域长年大气降水及森林穿透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三地的大气降水和森林林冠穿透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区大气降水都已出现严重的酸化现象,大气降水多年平均pH从大至小的顺序为雷公山(4.96)、蔡家塘(4.62)和铁山坪(4.12);蔡家塘与铁山坪大气降水和森林穿透水中的阴离子均以SO42-为主,阳离子以NH4+为主;蔡家塘大气降水和森林穿透水中SO42-占总离子量的26.67%和24.14%,NH4+占总离子量的31.67%和23.69%;铁山坪大气降水和森林穿透水中SO42-占总离子量的54.73%和12.26%,NH4+占到总离子量的8.92%和59.14%;雷公山大气降水中的阴离子以Cl-为主,占总离子量的16.59%;阳离子以NH4+为主,占总离子量的20.99%;森林穿透水中的阴离子以SO42-为主,占总离子量的19.83%,阳离子以K+为主,占总离子量的16.73%;3个地区森林穿透水与大气降水相比,森林穿透水中的各种离子组分都发生了富集现象,蔡家塘、雷公山、铁山坪离子总量增加量分别为2.75倍、1.79倍和4.63倍。  相似文献   

15.
以温室大棚内的小白菜为试供作物, 通过配制不同pH值的混合型酸雨溶液, 分别以不同喷淋方式模拟酸雨喷淋实验. 结果表明: 酸性较强的酸雨抑制
小白菜中营养物质的形成; 弱酸性酸雨促进小白菜中营养物质的形成; 在不同喷淋方式中, 单次喷淋量越多、 喷淋时间间隔越长, 对小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河池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5~2010年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河池市近年来酸雨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河池市酸雨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明显,降雨的pH值3.28~8.60,酸雨发生频率为50.1%.河池市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SO42-离子占总量的大部分,其次NO3-离子含量也较高.河池市工业和能源消耗大量煤炭...  相似文献   

17.
商丘市酸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 1992~ 2 0 0 0年 4 2 1个降水过程的分析发现 ,这 9年期间商丘市出现了 34次酸雨 ,酸雨频率为8.1% ,酸雨降水量 6 93.4mm ,占总降水量的 11.7%。 1992、1993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 ,但 9年间无强酸性降水 ,从季节分布来看 ,9月、11月、12月酸雨污染严重 ,1月、6月、7月无酸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