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了省市生产总值(GDP)、各省市进出口总额、交通便利指数、城市新房均价4个主要的区位因子构建了评价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位优势的指标体系,结合功效系数法与熵值法,获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位优势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重庆区位优势在长江经济带排名第四,且在长江经济带上游位居首位;选取了反应地区交通状况的铁路营业里程密度、公路密度、内河密度、客运量总计、旅客周转量合计、货运量合计、货物周转量合计7项相关指标,构成了评价交通网络优势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交通网络优势,研究显示:重庆交通优势在长江经济带位列第七,但在长江经济带上游位居首位,交通比较优势凸显。基于上述的比较优势的结论,确定了重庆市区位与交通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结构布局的又一战略性调整。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必须抢占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制高点。通过与西部10省区的比较分析,重庆在区位因素、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市场容量、科教资源、城市功能和交通条件等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由此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将发挥其战略支撑、对外窗口、辐射带动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物质技术基础也较雄厚。形成了一系列优势产品。并且其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产值比重上升而就业比重下降的趋势。在新形势下。重庆市应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作为其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战略选择,构筑工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分别构建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结合时间序列法,据实分析了“十五”期间西安市制造业29个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现状,并建立竞争力综合评价矩阵,将所有行业划分为4种类型,按照各行业竞争力的类型和强弱,提出了相对应的产业发展策略,同时探讨了推进西安制造业发展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分别构建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结合时间序列法,据实分析了"十五"期间西安市制造业29个行业的比较、竞争优势现状,并建立竞争力综合评价矩阵,将所有行业划分为4种类型,按照各行业竞争力的类型和强弱,提出了相对应的产业发展策略,同时探讨了推进西安制造业发展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旅游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已有研究表明,旅游产业集聚能够对区域旅游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安徽省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展开研究分析,首先通过EG指数法和区位熵对合肥等八市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宏观定量测度,分析其产业集聚变化趋势和成因;再采用PCA法从微观角度探索这八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产业(行业)区位商的计算与分析比较,确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旅游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十五大产业为重庆特色产业.根据重庆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培育摩托车产业、汽车产业、仪器仪表产业、化工产业、铝业等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集群,从而加快重庆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1989年到2000年重庆与全国、三直辖市及广东等省制造业发展的状况,重庆制造业总体实力不强.其发展水平与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结构优化度不高.这是决定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竞争力不强是导致重庆制造业整体实力不高的关键因素;而从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的行业比较来看。重庆制造业中仍有5/7的行业竞争力水平分别领先于北京、广东等六省市部分行业。  相似文献   

9.
首先借助区位熵和产业集聚指数对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理论,以河南省2003-2011年GDP为参考序列,分别以3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比较序列,研究了二者的关联度,得到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与GDP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从一个侧面得出发展河南产业集聚经济能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拓展的波特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范式,构建了基于新钻石模型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全国省级区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优势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优势是重庆拥有的垄断自然力,对重庆经济具有持续的基础性影响。重庆应战略性利用长江优势来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轴、产业-城镇带;发展与周边地区的沿河经济联系,在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和发展环境是影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比较优势评价体系,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逐步便利的背景下,发展环境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发展环境比较优势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作者运用H指数分析了1998-2007年10年间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变规律;基于区位熵建立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分类矩阵,评价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浙江各市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0年来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省内大多数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都不强.据此,提出了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被动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根源值得深入研究。利用Costinot等提出的新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个重要国家及其14个重要行业,测度了各国各行业层面的比较优势。通过中国本身的纵向对比发现,相比1995年,2017年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都有明显提升;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别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中国在大部分行业上的相对提升幅度更大。将新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摩擦数据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相对其他国家在行业比较优势上的提升确实显著地增加了其他国家在该行业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的概率及数量。正是基于在现有行业上中国难以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现,本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为中国有效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以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密集程度作为重要依据,构建行业竞争优势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研究产业转型趋向.结果表明: (1) 不同地区间同一行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度差异较大,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门类及其技术密集度存在差异; (2) 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结构转型态势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西安-咸阳都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型、宝鸡市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型、渭南市中低技术产业发展型和铜川市资源匮乏开拓型; (3) 基于行业竞争优势度及其对应的技术密集程度的产业规划,能够客观地反映地区间的"生产力差",有助于避免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和盲目竞争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使用数控铣床加工螺纹,是一种先进的螺纹加工方法,与传统螺纹加工方法相比,它具有使用范围广、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好、刀具通用性好、加工安全性好、工艺简单易学、程序编写简单等诸多优点。从螺纹铣削加工方法可行性、使用范围、加工成本、螺纹加工刀具通用性、螺纹铣削原理、螺纹铣削工艺等几方面并结合实例加工来论述使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加工螺纹在制造业生产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3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序变化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但发展差距缩小;长江下游省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全面占优;长江中游的江西旅游支撑、旅游需求相对落后,湖南旅游支撑相对薄弱,湖北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有待提升,安徽旅游支撑作用较弱;长江上游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云南、四川旅游需求旺盛,重庆、贵州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均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协作,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长江下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长江中游省份应加大旅游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社会经济对旅游的支撑力度.长江上游省市应加大对旅游市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辐射力度和支撑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内陆中的经济开放高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辐射影响能力.产业集聚在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以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与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产业集聚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制造业产业实际情况,提出7个评价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指标;基于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9个制造业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科学、合理地反映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