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影响丁丙交替共聚物分子量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平均聚合度的动力学方程■:确定了链转移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证实了两种链转移,即单体转移和β—H转移在各种温度下均以单体转移为主。单体转移速度R_(trm)∝[P]~2,因此共聚物分子量强烈受单体配比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两种共聚单体的分反应级数及两种配位增长的速率常数,推算了竞聚率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以THF为溶剂,磺胺嘧啶钠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酰氯为封端剂,阴离子聚合合成了一类含双键端基的聚氧乙烯(PEO)大单体;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此类大单体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PMMA—PAM—PEO三元共聚物,此物在常温下易于成膜;大单体及共聚物经纯化后,用IR、^1H—NMR、VPO、GPC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产物有预期结构。  相似文献   

3.
交纳米C60/C70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共聚,合成得到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C60/C70通过自由基聚合进入了聚合物碳链骨架,通过其成膜性能测试。C60/C70改性不仅使共聚物的成膜度有较大提高,同时也使其漆膜的柔韧性有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选定单体A为4-乙烯基吡啶,B分别为丙烯酸甲酯和丁烯酮,采用以ASED-MO(含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催化剂的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了改变温度及单体浓度对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共聚物配体对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和丙烯酸(AA)为温敏性和pH敏感性单体,AIBN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单体组成比不同的系列无规共聚物P(DEA-co-AA).通过表征无规共聚物N元素质量分数,结合反应体系中单体的喂料比,得到了共聚时2种单体的竞聚率.对P(DEA-co-AA)进行苊烯标记,采用荧光光度仪,研究共聚物中不同单体比例对温敏性和pH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时,AA反应活性比DEA反应活性大(r2/r1=1.371 5);随无规共聚物中AA比例增大,共聚物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升高,但相转变温度区间变宽,温敏性减弱,而pH敏感性增强;反之,单体DEA比例越大,LCST降低,但相转变温度区间变窄,温敏性增强,而pH敏感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描述二嵌段共聚物-(PPP)m-(PT)n-的紧束缚模型,研究了基态下均聚物单体对体系电子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均聚物的尺度、配比或界面耦合强度对共聚物能带结构加以调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苯乙烯(St)-丙烯酸乙酯(EA)共聚物的热性能,以St、EA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乳化剂和VTMS浓度对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1096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说明VTMS成功的与St、EA发生了共聚合反应;共聚物分子链中的硅氧烷水解产生的硅醇发生自缩合反应,从而使聚合物由线型结构变成交联的网状结构,因此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VTMS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了聚合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3)C-NMR,对“准”稳态下以n-BuLi-THF引发的丁苯共聚物的序列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了THF与n-BuLi在不同比例下产物的数均嵌段长度、混合单体嵌段长度和交替结构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将活性开环易位聚合得到的聚降冰片烯所带的茂钛取代环丁烷末端基转变成烷氧基茂钛,然后在AlEtCl2助催剂存在下催化乙烯与丙烯配位共聚合,合成出聚降冰片烯聚(乙烯co丙烯)两嵌段共聚物.考察了铝钛比、聚合温度和单体配比对乙丙共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溶剂萃取及13CNMR分析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约36%的活性聚降冰片烯有效地转换并在助催剂AlEtCl2存在下使乙丙共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低的聚合温度和铝钛比以及高的乙烯单体比有利于增加乙丙共聚物中形成嵌段共聚物比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设计,选择具有质子供体(H—N)和质子受体(C=O)的甲基丙烯酰胺(MAA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不同单体配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流变仪表征其化学结构、玻璃转变行为和溶液流变特性.结果表明,P(MMA—co—MAAM)为无规共聚物,分子内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随着MAAM单体的引入,P(MMA—co—MAAM)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明显高于PMMA和PMAAM的加和值.共聚物溶液表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11.
采用U型管微压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预湿程度和不同掺量的陶粒在总水灰比相同,1 d龄期混凝土中的吸水返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陶粒吸水返水过程与陶粒类型、预湿程度密切相关,受陶粒掺量的影响很小;当陶粒类型相同时,预湿程度越高,陶粒在混凝土中的吸水能力越弱;当预湿程度相同时,对于无预湿陶粒,吸水率大的陶粒吸水能力较强;对于有预湿陶粒(1 h或24 h),吸水率大的陶粒吸水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工业排放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其含钠量的多少会给土壤和植物不同程度的带来有害影响.本文简述了这一有害影响,并且以钠吸收率(SAR)为依据,分低钠水(S1)、中钠水(S2)、高钠水(S3)和特高钠水(S4)作为评价标准,本文还讨论了SAR与ESP的经验关系式,又以土壤的钠交换率(ESP)为评价标准,对四川省资中县某厂排放废水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该厂排放废水在只考虑SAR和ESP的情况下,一般可用作灌溉水.但有时要注意对ESP极敏感植物的影响.对一般工业排放废水也可采用此方法检验污灌时其废水中含钠量所造成的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 -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耐药性。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病人 32例 ,用头孢哌酮 -舒巴坦 2 .0 g加入 5 %葡萄糖 2 5 0 m L 中静脉滴注 bid,疗程 7~ 14天 ;分离的细菌用纸片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头孢哌酮 -舒巴坦治疗总有效率为 94% ,细菌清除率为 83%。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 ,细菌耐药性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项研究选择接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腹膜透析通路给药,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加入1.5%腹透液2 000 m L中,留腹过夜,疗程为2周,2次/d.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给药,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 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2次/d.结果观察组有15例(50.0%)患者痊愈,对照组有10例(33.3%)患者痊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过程中,通过腹膜透析通路给药途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氧化电位水与优氯净(优氯净液)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比较,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消毒剂。用氧化电位水、500mg/L优氯净液分别对心内科治疗室台面进行擦拭消毒,并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同时将两种消毒液对工作人员的眼、鼻及咽部的不适感进行评分。结果:氧化电位水与500mg/L消毒液对台面上微生物的杀灭率分别为100‰和87.2‰。两种消毒液对医务人员的不适感评分分别为(0.266±0.7)分、(5±1.79)分。结论:氧化电位水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对环境无污染,极大地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高效杀菌消毒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激活法对吸水树脂从原料、配方、工艺流程进行改进研究,结果使高倍吸水树脂生产成本降低,吸水能力大大提高,改进后的工艺已在实验条件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Mb.SA膜修饰电极.包埋在SA膜中的Mb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得到一对对称的Mb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39V(vs SCE).式电势随PBS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0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并研究了Mb-SA膜修饰电极在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催化还原H2O2和催化六氯乙烷脱氯,该修饰电极可用于H2O2和六氯乙烷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柳峰  刘学 《科技信息》2007,(18):24-25
本文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钠阴离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口服给药研究奥扎格雷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颈总动脉温度测定法和体外旋转环内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形成血栓测定法观察该药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奥扎格雷钠对颈总动脉温度测定法和体外旋转环内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形成血栓测定法无明显的抗血栓作用.结论:奥扎格雷钠口服给药无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奥扎格林钠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奥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临床选取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丹奥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丹奥治疗早期脑梗死,两周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奥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