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原料,合成了大孔树脂,并研究了交联度、混合致孔剂用量和配比对其孔结构的影响,该树脂与间氨基苯硼偶联,制得硼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价亲和层析介质,介南的硼其偶联量可达1.036mmol/g。  相似文献   

2.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三组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丙烯酸丁酯(GMA-EGDMA-BA)环氧基大孔树脂,并应用于脂肪酶的固定。结果表明,加入第三单体丙烯酸丁酯后,同GMA-EGDMA相比较,GMA-EGDMA-BA树脂的孔径变大,其固定化酶量提高约1倍(达20mg/g);同游离酶相比较,固定化酶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其活性恢复达到83.3%以上。  相似文献   

3.
汽车用高档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汽车高档粉末涂料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丙烯酸树脂可以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四种单体采用传统的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通过研究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包括引发剂、溶剂、加料方式、聚合时间和后处理方法。对影响树脂性能的指标如共聚组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软化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环氧值、挥发份等各种因素,采用GPC、DSC等分析方法及其它化学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铵水溶液为介质,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高负载硝酸铵水凝胶.研究了负载硝酸铵水凝胶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和负载率对硝酸铵释放速率具有较大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负载硝酸铵水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采用溴氧化3-肉桂酰基酚酮5位偶联产物合成缩杂环用化合物的的新方法。3-肉桂酰基酚酮5位偶联产物1a—d在吡啶介质中与过量溴作用生成6-取代苯偶氮基-2-苯基-8-溴酮吡喃-4;9-二酮2a~d。化合物2a~d等4个化合物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4—氨基—三氮唑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4-氨基-三氮唑为功能基采用三种不同的大孔树脂为骨架,合成了对金、钯、铂等贵金属离子有选择吸附性能的螫合树脂PTZ、PCTZ、PSTZ,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杂芳基硼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溴噻吩、镁屑,硼酸三正丁酯或三氟化硼乙醚室温下-锅反应分别合成了-噻吩基、二噻吩基硼酸,三噻吩基硼烷及其衍生物。利用5-甲基-2-呋喃基锂、2-萘并呋喃基锂与硼酸三正丁酯或三氟化硼乙醚低温下反应俣成了几种含呋喃基硼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孔聚苯乙烯树脂为骨架合成了含有对称三唑AHMT功能基的螯合树脂PAHMT,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时间、酸度、浓度对该树脂吸着Au(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 4-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重氮化 -偶联反应合成了 5 ,1 1 ,1 7,2 3 -四 (4 -苯甲酸 )偶氮基 -2 5 ,2 6,2 7,2 8-四羟基杯〔4〕芳烃 ,产物的结构经 IR、NMR和元素分析予以确证 ,在有机介质中研究了它的吸收光谱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在聚苯乙烯基体和杂环功能基2-巯基苯并噻唑(MBZ)之间引入聚氧乙烯亲水性悬臂的新型螯合树脂,对所合成的树脂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对比研究了引入悬臂前后树脂对Hg^2+等5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步反应,引入亲水性悬臂之后,树脂的表面形貌没有变化,仍保留大孔结构,吸附选择性和功能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NaOH调节体系的pH值, 通过改变造孔剂柠檬酸的加入量, 制备了一系列新型介孔硅铝酸盐材料, 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脱附等进行表征, 同时分析了不同柠檬酸加入量对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合成材料具有蠕虫状内交联的介孔结构,   具有较强的酸性; 柠檬酸与铝物质的量比为13的样品在苯酚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2,4-二叔丁基苯酚(2,4-DTBP)的选择性; 较高的苯酚转化率和对2,4-DTBP的选择性主要归因于催化剂较强的酸性和较大的介孔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十二胺(DDA)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以硝酸铬(Cr(NO3)3·9H2O)为铬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偏铝酸钠(NaAlO2)为铝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分别制备了含杂原子Cr,Ti和Al的介孔HMS分子筛.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N2吸附—脱附及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杂原子HMS分子筛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Cr,Ti和Al杂原子分别嵌入到HMS分子筛骨架;N2吸附—脱附的孔径分布及TEM结果表明杂原子介孔分子筛孔径集中在4nm左右并具有蚯蚓状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表面活性剂作模板,用曲拉通X-100为辅助模板剂,正硅酸乙脂(TEOS)为硅源,在较短时间内合成了具有立方介孔结构的MCM-48.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3种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2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辅助模板剂对介孔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孔径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M-48的孔径随着合成所用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长增长而增大,并且加入的高分子辅助模板剂可以增大介孔分子筛的孔径,同时降低了其结构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4.
PU/PGMA同步互穿网络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影响高增塑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同步互穿网络力学性能的因素,寻求最佳力学性能配方。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方的样品,对其进行拉伸试验以及动态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改变PU与PGMA的组成比,SIN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呈非单调变化,在PU含为60%附近时出现极大值,在体系中引入PGMA组分的交联剂及引入网间接枝剂均使体系的交联密度上升,导致抗张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160℃时制得了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均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PGMA进行了表征;采用凝胶色谱法(GPC)测定了PGMA的平均分子量,利用黏度法测定了添加不同量引发剂得到的3种聚合产物的特性黏度,在此基础上结合Mark-Houwink方程确定了K、α值。研究表明,GMA通过热引发聚合时形成了分子量较大的均聚体PGMA,引发剂DCP的加入致使GMA的聚合度下降;实验测得PGMA溶液K=9.1×10-4mL/g,α=0.87,说明PGMA分子链在丙酮中呈舒展状态。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CNTs)经混酸纯化后,均匀分散到明胶的溶液中,用乙醇析出得到明胶/碳纳米管海绵前驱体,再通过炭化、氢氧化钾活化处理制备出明胶基碳纳米管骨架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碳纳米管能够很好地被明胶包覆,并均匀分散在整个基体中.比表面和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大,活性炭样品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先增大后减小.此外,还对明胶基碳纳米管骨架活性炭孔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图像处理的矿石颗粒三维微观孔隙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精度显微CT技术及三维图像分析方法研究氧化铜矿石颗粒在酸浸前后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考察孔隙率、孔隙尺寸分布、孔隙连通度、孔隙分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酸浸后矿石颗粒的孔隙率明显增加,孔隙尺寸分布范围更广,出现一定比例的大孔隙,平均孔隙直径增加2~3倍;孔隙连通度在酸浸前基本为零,酸浸后明显增加,并在各方向上呈现空间变异性;孔隙分维数在浸出结束后也有所增大,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孔隙率及平均孔隙直径呈指数增长关系。借助三维图像分析可实现矿石浸出过程中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描述,从而揭示矿石颗粒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偶氮苯侧链聚合物作为一类典型分子光开关、高容量数据存贮、非线性光学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材料得到广泛研究.文章合成了4-苯基偶氮-1-萘胺(DO7)、4-[4-(苯基偶氮基)-1-萘基偶氮基]-p-苯酚(DO13)及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PGMA)与上述双偶氮(DO13)的共聚物(PGMA -DO13);利用元素、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9.
The viscose rayon was pretreated with four different pre-treatment reagents respectively, and the preparation of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was performed undersame carbonizing and activating conditions. The poresize distributi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porestructure parameter of these viscose - based ACF werestudied by using quartz spring balance BET- weightmethod. The experiment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ore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 ofACF is varied by using different pretreatment reagents.  相似文献   

20.
在单晶硅表面溅射铝,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铝膜.研究了电解液种类、阳极氧化时间、扩孔时间对孔的结构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硫酸和磷酸相比,草酸是制备纳米孔阵列的相对方便与可靠的电解液;第二步阳极氧化时间对孔的均匀性及孔深度影响较大,对平均孔径的影响较小;扩孔时间的长短对孔径大小及孔的均匀性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