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把握原文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忠实”的概念进行了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散文翻译为例,从原文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原文风格两方面来展开阐述,旨在强调只有对原文精神的忠实,译文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云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30-133
作为一种信息重组的重要手段,标记主住通过对语言常规的偏离,在诗歌文本中可以产生特殊的文体效果,如促成语义前景化、实现篇章音乐美等。英汉诗歌翻译中既要正确理解标记主位展示的文体效果,把握诗歌神韵,力争做到形神兼顾,实现文体功能对等,又要灵活处理,注意英汉表这习惯的差异,对原语信息的传递以不超出译语读者能够接受的限度为准。  相似文献   

3.
张同德  葛璇 《科技信息》2011,(11):I0248-I0249
翻译实践中要获得对原文的正确理解离不开对原文进行透彻地句子分析,包括语法结构分析和语用范畴内的实义切分。译者只有把这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才能获得正确理解和流畅表达,从而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4.
叶海霞 《科技信息》2008,(9):163-163
本论文主要引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视界融合”的理论,展示文学翻译中译文的形成是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在“效果历史”中实现的融合。揭示了文学文本意义的自律性和开放性,文学文本阐释的动态性和循环性,给文学翻译及其评判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译文和原文一样,是意义存在的方式,是一个提供交流和对话的不可能被穷尽的意义世界,译文是在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中重新再现了原文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他的活动在服从客观现实条件的同时,以多种形式显示其主观能动性。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动机、审美倾向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和生命力。在探讨译者主体性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分析译者主观能动因素在林语堂和许渊冲《水调歌头·中秋》两种译文中的体现形式,进而指出译文是原文生命力的延伸,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对原文文本的解读方式和表达形式。译本研究有必要将译者主体性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6.
袁洪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139-142
文本意义具有基始意义和衍生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读与误译。一定范围的误读与误译是合理的、可接受的,误译文本同样可以实现原语文本的意义,是文本意义建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原文语体风格的处理、原文理解和词汇概念表达上的准确性以及句章翻译的灵活性及其衔接与连贯三个方面对唐代著名散文《师说》的两种英译本做了对比研究 ,并提出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要比谢百魁的更地道、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中常常会碰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处理这些差异的策略:意译、直译、归化、异化。而策略的选取受到翻译的形式、目的和意图,文本的体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学翻译主要目的是引进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宜采用直译、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言文化、艺术风格等差异,充分体现原文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接受理论看来,文本意义的实现有多种可能性,因而不同读者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由于译者同时又是原文的接受者,他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方面的创造性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接受理论关于文本“意义”的概念,可以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较为详尽地分析译者创造性的某些制约因素。通过讨论,可以认为译者的创造性并非译者对原文有意识的背叛,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人变奏”。  相似文献   

10.
杨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32-134
根据关联理论。原作和译作的核心关系是一种解释性相似的关系,而这种解释性相似其实是明说和暗含的共享。译者通常要将暗含意凸现出来并提供跟译语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但在诗词翻译中,中国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决定了原语中的许多暗含意和空白不需明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效果也正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译本为例,结合小说中独具匠心的文体特征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从等值翻译的角度出发,分析原文与译文在语言及文体上的契合点,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2.
本着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全面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背景因素的处理问题极具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传递源语文本意义,保留源语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受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深厚影响,译者被"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原则所束缚,偏向于以原文本为重要旨归。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将译者从原文本的铁链中解救出来,赋予了译者充分的自由,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翻译纲要的形成过程、更加关注译文的交际功能。对于旅游标识的翻译,功能翻译理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翻译活动的执行者,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日渐凸显。现代阐释学对当代翻译理论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将阐释学运用于翻译实践会对源文本和译文本带来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译者的主体性地位给予更合理的诠释,《浮生六记》林译本便是明证。该译本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基于信赖会积极主动地对文本做出‘选择;同时,为了实现对源语更准确、全面的释义,译者会自觉地采用侵入、吸收和补偿的方式来阐释源文本。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个以译入语再现原语内容的过程。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势必在表达上存在不同。拟运用英汉对比的方式,从语篇定义入手,通过语篇特征分析,研究英汉语语篇结构的差异,探讨合适的语篇翻译策略,提高语篇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两方面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韦兰芝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98-101,104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模式将语篇看作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个语义单位,认为语篇是与文化语境密切相连、受具体的情景语境促动、从一整套供选择的功能成分和语言形式中进行选择的结果。这一模式为翻译研究和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翻译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根据这一模式,翻译中的对等应建立在语篇层面上,语篇对等的实现可...  相似文献   

18.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适度异化是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归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式;如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归化的方式。最后笔者认为这种“度“的把握可以通过高斯定理进行量化,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译文在不同读者间的可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本格式的Excel数据导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Visual C#,采用文本格式将数据写入到Excel的方法,与以前采用的应用Excel的COM组件,利用cell属性直接写入的方法不同。由于引用的组件版本不同。会出现与版本不兼容的现象。采用直接以文本的格式写入,就不会涉及版本的问题。通过对天然气生产运行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验证了采用文本方式写入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压缩中文文本的高压缩比,变长编码集合扩展的中文文本压缩算法依据中文语言文字的特点,以不等长高概率汉字串为单位,定义固定字典集,同时寻求高压缩率的匹配方式进行编码,算的编码转换过程适应了自然语言中的部分马尔可夫过程,相对于不同文本长度及文体风格压缩比分布均衡,此算法能够获得较高的压缩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