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种种原因,我国在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忽略《圣经》视野,致使在西方文学理解上出现了诸多误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可从《圣经》知识、《圣经》象征、《圣经》观念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3.
潘大林的《穿过丘陵》与沈从文的《边城》无论是在取材或是布局、风格等方面均有着较为相似的地方,但这种相似并非是简单的仿效,而是同中有异,在个别地方如叙述角度、象征意象与情感渲染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对《边城》的丰富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从表面看 ,《简·爱》和《呼啸山庄》在风格上差距很大 ,但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极大的“近似性”。主要表现在 :主人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 ;作者对待宗教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以及追求灵与肉相结合的理想爱情 ;作品利用梦幻、象征等创作手法以及作品的双环式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5.
《红字》使美国作家霍桑誉满全球,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的象征手法贯穿始终、无处不在,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的性格,使压迫下的真、善、美更加动人。本文从红字的多种象征意义、主要人物的人名寓意以及景物寓意等方面入手,研究《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6.
张昕 《科技信息》2010,(10):I0165-I0165
詹姆斯·乔依斯的短篇小说《死者》是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小说从现实和象征两个层面描述了"对死者的追忆"。通过对写实层面"死者"的追忆,也在象征意义上寓示着一切过去也是"逝者",从而突出《都柏林人》的主题:"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7.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从事物的象征意义、颜色的象征意义及人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极其反映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从隐藏与缺失、对比与对照、隐喻与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圣殿〈的艺术技巧,认为《圣殿》是福克纳精心构思、创作,有很高艺术技巧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尤利西斯》中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体现了小说以微观见宏观的艺术原则。通过整体象征、人物象征、景物象征、文体象征和动物象征,《尤利西斯》描绘了普遍家庭中的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宏观世界,使都柏林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精神危机和严酷现实的缩影。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扩大了小说的张力,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新批评的研究方法,对济慈《夜莺颂》的艺术技巧如措词、句法、修辞、意象以及象征等的分析发现,《夜莺颂》通过对歌手从梦幻到现实的心灵之旅的刻画,描绘了诗境与尘境两个不同的世界,展示了理想与现实、永恒与死亡的对立,并由此揭示了理想的斑斓与现实的残酷。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之所以感人,主要由于作者掌握"悲哀的推移"的原则,透过巧妙的组织布局,将小人物一生的悲欢集中浓缩于某个事件或某个象征之中,不仅让读者为之动容,更产生深刻的批判力量。细读《明天》和《祝福》这两篇小说可见,鲁迅始终聚焦在小人物莫大的悲哀上,从容而曲折地叙述人物内心在希望与幻灭之间不断起伏交错,悲哀之感推移变化终至于绝望。另外,从《明天》到《祝福》,亦可看出鲁迅小说创作由简趋繁的发展变化,鲁迅在《祝福》中将知识分子与小人物的题材综合组织起来,既刻画小人物的悲哀,也传达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无力感,更为全面而复杂地展现社会文化的困境。这变化显示了鲁迅小说从《吶喊》到《彷徨》的转变,呈现出鲁迅思想焦点转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评论界有关评论的成因,重新解读了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世界名剧,进而确立一个与目前评论界的定评不同的结论:《大雷雨》与《原野》都是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3.
纳撒尼尔·霍桑由于受清教意识和神秘主义等时代特征的影响,其作品通常十分晦涩、模糊。《红字》充分地体现出了他作品的上述特征。本文从分析《红字》的写作手法入手,着重讨论了《红字》中象征、反衬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内涵,再现出作者创作时的感情及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周易》研讨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从《系辞传》出发,最核心内容即《易》道规律,其由乾阳与坤阴构成。二者有各自的现实来源,天地是乾坤的象征物,乾坤是天地之用,以乾坤变化象征天地自然变化,具有唯物主义因素;二者有各自的性质特征,古人从直观形象思维出发,天体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常动不已,地体安而不动,有常静之象,类推到自然万物,禀赋乾阳之性为动,禀赋坤阴之性为静,类推到人类社会,有大人小人,属性不同,分工不同,行为标准也不同;二者构成《易》道,缺一不可,独阳不能自生,独阴不能自成,是必阴阳相须,然后可以生成万物。  相似文献   

15.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遗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并且强烈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老子》、《庄子》为文本,论证了原始思维对它们的影响,考察了原始思维的象征性、具体性、直觉性等是如何积淀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6.
从叙述策略、象征的运用和特殊语言的使用等方面对《喜福会》进行文本风格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喜福会》中,匠心独具的叙事策略、精致细腻的象征意象和大胆创新的语言使用,彰显了其文本风格特色,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且赋予文本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优秀长篇杰作《红字》中,刻意地使用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多层寓义。象征手法是霍桑应用最娴熟的手法之一。本文将论述《红字》中主人公姓名的象征意义,旨在说明该作品使用象征手法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楚辞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和象征都要求喻体或象征物与被喻事物或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一般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象征较比的思维机制更古老,更接近原始宗教狂热阶段,也更具浪漫色彩。《诗经》有礼乐文化的影子,楚辞受巫风影响更明显。楚辞中的象征与《诗经》中的比的关系不是承继关系,而是源各有自。  相似文献   

19.
《钱包》是高晓声创作的第一篇象征性小说,充满了象征的色彩和人生哲理的闪光。同时,细腻的心理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景物描写、真切的环境渲染叉使《钱包》成为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钱包》将现实性与象征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对现实主义的进一步丰富与开拓,堪称高晓声作品中的一部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0.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