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就要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创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省",不仅是应对危机、调整结构、保持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将有利于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文章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设美丽达州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叶凤 《科技信息》2007,(35):312-312
人类必须转变伦理价值观、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积极治理生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其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创新实践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中,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探索苏南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对江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升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要在全社会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完善生态文明法制与监管机制,拓宽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正确的政绩评估和绩效评估体系,发展生态产业和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六大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专家     
《广东科技》2013,(1):17-18
发展绿色低碳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正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既是中国顺应全球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十二五"是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  相似文献   

10.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该文从科技创新、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阐述绿色科技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和谐社会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生态平衡进行了生态学与热力学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它与生态演替的关系。重点在于说明保持生态平衡,已被强调为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并不妥当。在这一问题上,应以“生态发展”观来代替“生态平衡”观。  相似文献   

12.
德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德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德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045797 hm^2,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为0.61261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919617hm^2,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计算过程中发现的生态足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介绍Wackern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湖北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湖北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269 82 hm2.反映出目前湖北省的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人转向后,首先在伦理学、哲学、美学诸领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甚至连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撑点都调整了。与地球和平共处的人趋势,是个由此聚焦而出的新话题,其最终趋势是实现政治的生态化。要想与地球和平共处。我们居住于地球上的各国人民先得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人类学的整体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生态场是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范畴,它的逻辑结构与历史结构的统一展开,构成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它走向审美生态场,洞开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新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的聚居环境越来越重要。阐述了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问题,结合有关实例研究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生态图书馆建筑的内涵,阐述了生态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我国图书馆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定量衡量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基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本文对天津市199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天津市1998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972hm2,表明天津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数量和空间规模也不断提高,城市越来越成为整体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和评估生态现状,为后续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十分必要。文章从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的生态类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重建自循环型生态系统的优势;在现代城市迅速扩张与工业大发展背景下,从洛阳城市建设带来的农田生态破坏、河道廊道生态破坏、森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