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管婴儿”,从字面上看,似乎与温室中用试管培养农作物一样,是从试管中培育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它是将女性的卵子与男性的精子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发育成为早期胚胎,再移植于女性的子宫内生长发育直到分娩。1978年7月,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英国,这一消息立刻惊动了全世界。从那时起,英国至今已有近3万名试管婴儿出生,全世界已诞生了20多万名试管婴儿。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自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诞生以来,迄今总数已近2000人。 试管中的“蜜月” 当女子性成熟后,生…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生理学家、医生、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教授罗伯特·G·爱德华兹(Robert G.Edwards)爵士在与疾病进行了长期的抗争之后,于2013年4月10日在睡眠中安详逝世,享年87岁. 罗伯特·爱德华兹爵士因为给那些不能自然怀孕的夫妇开发出"试管婴儿"技术而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于1950年代开始研究受孕问题,1955年起着手研究体外试管受精(IVF)技术,该项研究随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的降生而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的诞生,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一下子成了全球尽知的新闻人物。这项技术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这位“试管婴儿之父”荣获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月五日外电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诞生了世界第一对孪生的试管婴儿。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人类进行胚胎移植的婴儿计英国两名,澳大利亚六名。成绩超过英国的澳大利亚,成了这一方面世界瞩目的中心。根据美国《科学》杂志今年五月八日刊出的澳大利亚胚胎移植研究小组的文章,认为他们获得这一成绩的原因之一是为取得成熟卵而采取了排卵剂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一份来自澳大利亚的报告指出:将近一半的妇女在接受“试管婴儿”的实验中是失败的,大约10%的妇女却分娩双胎或三胞眙。这份刊登在星期六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还指出,试管婴儿母亲的早产为普通孕妇的三倍。而另一家澳大利亚刊物也谈及由于早产和多胎比例高,试管婴儿平均出生重量比普通婴儿相对低。然而研究者认为,至今并无证据显示采用这项生育新技术会导致畸形胎儿的产生。他们说大部分妇女在怀孕期间流产是由于她们自身生殖系统的问题。自从1978年第一名试管婴儿L.J.Brown在英国Oldham问世以来,估计已有1000名试管婴儿相继产生。这项新技术特别适用于输卵管发育不全的妇女。培育试管婴儿,首先是用外科方法把母体里的卵取出,使它与实验盘里的父体精子结合,几天后,把这个已受精的胚胎放置于母体子宫内,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手术。  相似文献   

6.
<正>1978年7月25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奧德海姆总医院诞生。2010年,85岁高龄的"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这件在人类生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爱德华电话求助腹腔镜巧取"熟卵"1967年的一天,英国奥德海姆总医院妇产科专家斯特普托,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博士的电话。爱德华,这位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家,对斯特普托发表在权威刊物《柳叶刀》上的论文《镜检查法和排卵》深感兴趣,并希望进一步请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人类的自然生殖中,约有10%的夫妇不能正常生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方  相似文献   

7.
1988年3月10日,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利用先进的体外授精技术,使这位39岁的母亲成功受孕。新生试管婴儿为一女婴,出生时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身体健康。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表明中国内地现代医学技术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有15万来自试管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身体发育怎样?与普通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商是否高一些?对此一些科学家在进行研究并试图找出答案。 法国一个医学小组对大约370名成长中的试管婴儿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孩子的年龄为6~13岁,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外试管婴儿的一再诞生,报刊上已作了不少报道,但有关试管婴儿的具体实验工作情况,则还甚少介绍.现特刊出卢雪生同志《试管婴儿——受精卵的培养与移植》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猕猴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维智 《科学通报》1992,37(22):2090-2090
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机制,胚胎的发育与分化是生殖机理研究中最重要而尚不够清楚的问题。自Pincus和Enzmann首次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功以来,体外受精已在家畜和人类的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尽管世界上已有超过5000名“试管婴儿”诞生,但进一步的研究受伦理、法律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基于非人灵长类在生理上与人类的极其相似的特征,非人灵长类的体外受精的研究不仅是解决人类的不育,也是解决受精机制(包括精、卵的成熟调控)、胚胎发育、植入和遗传病理最有效的工具。卵母细胞的成熟是体外受精的首要问题,它可能受到  相似文献   

11.
龚静 《世界科学》2000,(9):34-35
有一个人的生日标志着自人类在地球生存以来第一次不同寻常的出生。 有一个人的生日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主动掌握生命的创生。 它,就是路易丝·布朗的生日——1978年7月25日。 路易丝·布朗的生命最最早期——一个受精卵——是在试管中度过的,然后才被植入她母亲的子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的诞生给全世界许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 路易丝·布朗的出生既是她的父母约翰和莱斯莉一生难以忘怀的骄傲,更是英国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罗伯特·爱德华组成的研究小组20年研究的结晶,同时,在人类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世界生物传感学术大会于1990年5月2~4日在新加坡举行。组织者为英国Elsevier科学出版公司。约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其中中国代表11名)以  相似文献   

13.
刘科 《世界科学》2004,385(2):31-33
1997年2月27日,在英国出版的极具世界学术权威性的科学杂志——Nature(自然)第385卷上发表了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UK)的伊恩·威尔莫特(Ian Wilmut)博士及其另外四名同事的研究论文——“源自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细胞的活的后代”。该论文宣布了一例采用成年母绵羊乳腺上皮细胞作为细胞核  相似文献   

14.
今年,英国剑桥大学爱德华兹(R.G.Edwards)教授因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标志着"试管婴儿"这一给世界数百万家庭带来福音的人工生殖技术,在"迟到了30年"后终于得到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7月3日,经过几代人一百年的持续努力,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据《科学引文索引》杂志的报导,1978年《科学》上的论文被引用59057次,在全世界3500种主要科学杂志的引文数中,名列第7位;在综合性科学杂志中,仅次于英国的《自然》(Nature)。平均每篇论文每两年被引用5.9次。《科学》是世界上70种最有影响的科学期刊之一。 1980年7月4日,《科学》在纪念创刊一百周年时出版了专辑.以主要篇幅概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奇云 《科学之友》2003,(11):7-9
25年前,路易丝·布朗的一声啼哭震撼了整个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了生殖医学发展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人类“制造”人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试管婴儿的诞生,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的认为是科学上的伟大胜利,有的则认为是伦理学上的巨大牺牲。本文的见解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是德米特里·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编制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已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Periodic Table of Chemical Elements,IYPT)。事实上,IYPT并非诞生于联合国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发端于基层的自下而上的行为。我们在促成IYPT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3年前,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马丁·波利亚克弗(Martyn Poliakoff)  相似文献   

19.
曾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堆的名科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5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次午餐上,提出了一个此后一直令人着迷的问题:宇宙空问是否存在着其他生命?  相似文献   

20.
法拉第传奇     
迈克尔·法拉第不只是英国的一位最伟大的实验家,仔细考察其人及其著作,便显露出他还是一位机敏的理论家。1791年9月22日,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如诞生于伦敦贫民区,是一位贫苦铁匠的第三个儿子。出身寒微的法拉第尽管未受到过正规教育却取得了科学上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