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支化苯甲酸配体,并且以该配体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琳作为第二配体、Eu3+离子作为发光中心,合成了多支化稀土光能转换材料.通过IR、元素分析、DSC、TG和荧光光谱对有机稀土光能转换材料的结构以及热性能和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和phen与稀土Eu3+进行了配位.荧光光谱表明该稀土光能转换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Eu(Ⅲ)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法研究了稀土离子Eu3+的测定方法并对化学发光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依据是NaIO4-H2O2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传递给Eu3+-EDTA络合物,产生Eu 3+的特征发光,其发光强度与Eu3+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简单、快速的分析Eu3+的方法将一定体积的Eu3+溶液或样品注入EDTA载液中,在混合池中与NaIO4,H2O2溶液先后混合,立即产生化学发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Cd2+共掺杂Si02基质材料,通过差热-热重、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差热-热重分析表明,120℃时材料中的吸附水和有机物已基本除去,400℃时凝胶玻璃中的挥发性成分已全部除去.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800℃退火的样品中只存在Si02网状结构,Cd2+的掺入没有影响基质的主体结构.用Eu3+的7F0-5L6(395 nm)激发光激发时,产生Eu3+的3+的5D0→FJ(J=0,1,2,3,4)特征发射峰.在对Cd2+的掺杂量与Eu3+的发光性质的研究中发现,Cd2+的掺入对Eu3+发射峰的位置基本没有影响,但明显敏化了发光强度.对不同退火温度下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对比,发现随退火温度的增加,发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3-噻吩乙酸为第一配体合成钐、铕的二元配合物,以3-噻吩乙酸为第一配体,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钐、铕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分析确定其通式为REY32H2O、REY3phen(RE=Eu,Sm;Th=3-噻吩乙酸根,phen=邻菲啰啉)后,测定4种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及TG-DTG曲线。结果表明,由于第二配体的加入,对稀土离子的发光起到了敏化作用,增强了稀土离子的发光强度,并且三元配合物热稳定性比二元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和烧结的方法制备系列Sr4 V2 O9:Eu3+(5%),Ba2+(x%)(x=0,5)粉末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a掺杂能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而烧结却降低发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Eu离子周围的晶格畸变,导致 Eu离子的磁偶极跳跃减弱并消失。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Eu(TTA)3(TPPO)2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溶解性、热稳定性和TPPO第2配体加入对配合物发光性的影响.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2配体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强铕离子发光强度,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峰,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红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Eu~(3+)和CaWO_4共沉淀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沉淀技术制备了稀土离子Eu3+和CaWO4共沉淀发光材料,并通过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IR)、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Eu3+和CaWO4共沉淀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反应产物中有CaWO4生成,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有机活性剂基本除净; 样品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光峰位于588nm和612nm,分别属于5D0→7F1和5D0→7F2跃迁,对应的主要激发光谱位置分别是363nm(7F0→5D4),383nm(7F0→5G2),395nm(7F0→5L6),414nm(7F0→5D3),465nm(7F0→5D2),536nm(7F0→5D1),560nm(7F2→5D1),585nm(7F0→5D0).说明稀土离子Eu3+在共沉淀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其含量为0.50%时发光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以1,1’-联萘为骨架的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N’,N'-四苯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及其5种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种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L·H2O(RE=La3-,Cd3-,Eu3+,Tb3+,Yb3-).室温下,对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只有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特征发射,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同时,测定了Eu(Ⅲ)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发现随溶剂配位能力的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体BPOP及其铕的配合物Eu2(BPOPB)3·H2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吸收,1H-NMR表征.通过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稀土离子Eu3+与配体发生了配位.研究了配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光谱,发现了浓度焠灭现象,并伴随着激发光谱分峰和最大激发波长位移现象.  相似文献   

10.
稀土-β-二酮配合物发光材料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以氧化铕和吡啶甲酰三氟丙酮(γ-NTA)为原料,采用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法合成了新型稀土-β-二酮配合物,对合成时的温度、球磨时间进行了探讨优化。固相合成反应适宜条件是在50℃时反应2.0 h。经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法推测了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利用差热热重方法分析了稀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固相合成法合成了无水二元稀土-β-二酮配合物,产率高于液相合成法。荧光光谱表明,Eu(Ⅲ)与γ-NTA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合成的稀土配合物是一种优良的红色高亮发光材料,具有优良的紫外激发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5.52Mg1.74(PO4)3∶Re3+(Re=Dy,Tm,Tb或Eu)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光谱特性。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Dy3+掺杂材料存在4F9/2→6 H15/2和4F9/2→6 H13/2跃迁产生的485、578nm 2个发射峰。Tm3+掺杂材料出现了由1 D2→3F4跃迁产生的453nm发射峰。Tb3+掺杂材料存在4个发射峰,峰值为490、547、584、624nm,分别对应Tb3+的5 D4→7F6、5 D4→7F5、5 D4→7F4、5 D4→7F3能级跃迁,其中的547nm发射峰为主发射峰。Eu3+掺杂材料存在2个主发射峰,分别为5 D0→7F1、5 D0→7F2跃迁产生的593、615nm的发射峰。进一步研究了Na5.52Mg1.74(PO4)3∶Eu3+中,Eu3+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浓度的增大,材料的发射强度增强,在1%~15%掺杂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的高温反应方法合成出(Y,Gd)BO3∶Eu荧光粉 颗粒. 利用乳胶法对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MgF2. 对包覆过程中反应物种类与浓 度、 反应温度与时间进行研究, 将NH4F直接滴定到MgCl2和荧光粉 混合物中包覆最佳. 通过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等研究了表面包覆 的荧光粉颗粒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对氨基苯甲酸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H4L),并以此为配体分别与稀土离子Sm3+、Gd3+、Eu3+和过渡金属离子Mn2+、Fe3+组装得到系列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与结构的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3H2O(M=Sm3+, Eu3+,Gd3+,Fe3+)或者M(H2L)?3H2O(M=Mn2+).配合物Gd(HL) ?3H2O的荧光发射光谱中没有离子特征谱图,而配合物Eu(HL)?3H2O在618nm处5D07F3跃迁的发射峰最强.配合物Gd(HL)?3H2O的弛豫率为7.43mmol/(L?s),体外弛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燃烧法成功合成了纳米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激发发射光谱等进行了表征.样品的主要组成为Y2O2S;呈厚度为40~70 nm,直径为100~200 nm的纳米片;在626 nm和617 nm处有强烈的红色发射.与固相法比较,激发光谱略有蓝移.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不对称舍联萘骨架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N,N,N’-三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及其4种稀土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L·2H2O[RE—La(Ⅲ),Eu(Ⅲ),Tb(Ⅲ),Y(Ⅲ)].推测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稀土离子配位数为10.在不同溶剂中,对Eu(III)和Tb(Ⅲ)配合物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的影响,荧光强度随溶剂配位能力的增强而减弱.在相同条件下,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反应过程中,水热反应时间是影响纳米晶颗粒尺寸和结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水热合成法,调控水热反应时间,制备了Ca5(PO4)3(OH):Eu纳米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都为纯的六方相Ca5(PO4)3(OH)纳米颗粒,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Ca5(PO4)3(OH):Eu纳米晶颗粒的长大以及结晶性提高,但对纳米颗粒的形貌影响很小。当采用345nm作为激发波长时,观察到强的蓝光宽带发射峰,可能来自于基质本征发射,而位于长波区域弱的窄线红光发射,应该属于稀土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同时,对荧光发射强度随着纳米颗粒尺寸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铜仁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物联网和数据展示的应用平台——油茶通。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数据,对铜仁地区油茶种植、宣传等各种情况进行数据化管理,构建了油茶交易信息发布平台、油茶宣传管理平台、基于人工在线咨询与离线智能交流的油茶咨询交流平台。上述平台基于构建的铜仁油茶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PC端和移动端官网等应用,对铜仁地区的油茶产业信息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2+/Mn2+掺杂的KSrGd(PO4)2荧光粉.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2+离子和Mn2+离子成功掺入了KSrGd(PO4)2晶格中,基质晶体结构未见明显变化.Eu2+的发射峰位于522 nm,Mn2+的发射峰位于618 nm.通过Eu2+和Mn2+之间的能量传递,KSrGd(PO4)2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Y(NO3)3+Er(NO3)3]复合纳米纤维,经过氧化焙烧得到Y2O3:Er3+纳米纤维,再通过双坩埚氟化法制得YF3:Er3+纳米纤维。通过XRD、SEM、EDS和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YF3:Er3+纳米纤维是纯正交相,带有空间群Pnma。YF3:Er3+纳米纤维的直径大约为(89±11)nm且分布均匀。上转换发射光谱分析显示,在980nm激发下,YF3:Er3+纳米纤维在526、543和653nm处发射出强的绿光和弱的红光,它们分别归属于Er3+的2 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l5/2能级跃迁;在532nm可见光激发下,YF3:Er3+纳米纤维能够在1.52μm处产生近红外发射。随着Er3+浓度的增加,YF3:Er3+纳米纤维发光强度逐渐增大。由色坐标(CIE)图可知,YF3:Er3+纳米纤维所发射的颜色位于色坐标的绿光区。此外,还提出了YF3:Er3+纳米纤维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燃烧法在700℃下成功合成了用做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的Li2BaSiO4∶Eu^2+蓝绿色荧光粉,研究了不同摩尔分数的H3BO3对Li2BaSiO4∶Eu^2+荧光粉材料晶体结构、颗粒粒径大小、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硼酸量的增加,激发和发射光谱有着显著的提高,H3BO3的最佳摩尔分数为0.06.过量硼酸的加入,基质会有新的物相产生.可见适量的H3BO3对白光发光二极管用Li2BaSiO4∶Eu^2+蓝绿色荧光粉材料的光学性质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