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虽然不像中国文学那样络绎不绝,但也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是社会发展历程和男女不平等类似的结果.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与中国文学中的弃妇形象呈截然相异的走向特点:一是不平衡和淡化的趋向,甚或时而出现"缺失"现象;二是弃妇形象从反叛型走向主体型.这种走向特点是由其思想文化的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以《诗经》风、雅中的几篇“弃妇诗”为例,对《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两篇有代表性的弃妇诗。经济地位的改变、礼法制度的束缚和男子的喜新厌旧是弃妇诗产生的社会根源。弃妇形象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勤劳、善良、温柔、恪守妇道的贤妻,不同点在于《邶风.谷风》中人物顺从软弱,《卫风.氓》中的人物则开始觉醒,逐渐走向自强自立。对比衬托,形象栩栩如生;叙事为主,间以抒情和议论;借景抒情,善用比兴手法;诗风纯朴,色调哀婉动人等构成了弃妇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神话极具强大的艺术魅力和个性特征.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而且叙述完整,形象鲜明.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它衍生出了许多的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弃妇"母题最为典型.这些母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的深层文化心理,表达了古希腊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理解,是古希腊神话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象”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中主要表现为“意象”,而在西方诗学中主要表现为“形象”。中国诗学中的“象”以“意象”的表现形式实践了一条明倡“形神兼备”,暗中则是“神似胜于形似”,重“意”远远胜过重“形”的道路;而西方则刚好走了相反的路子,它以“形象”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一段重“形”轻“意”的历史。近现代西方美学中“意象”概念的广泛使用和文艺实践,为中西诗学的对话和未来发展昭示了广阔的交融前景。  相似文献   

6.
论唐寅性格的女性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寅在其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散曲中常常自比女性,并常常以弃妇的形象出现。这些作品很明显地标示出了他人格的女性化特点。这些作品中的夫弃之怨,实质上是作者被抛出政治轨道的政治悲情。  相似文献   

7.
透过中西文学弃妇形象的刻画,能较为分明地感受到中西文学在审美认识上的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对女性审美认识、对悲剧审美认识以及对艺术风格的美学认识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诗经>邶、鄘、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学生角色"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人格形象和行为模式.从历史的视角观之,"学生角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的学生角色充其量只是智者与统治工具的结合体,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把学生角色定位于人性的基础之上,近现代以来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发展才使学生首先为"人"这一角色形象逐渐向现实推演.概括而言,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学生角色呈现出角色形象不断发展、角色地位不断提升、角色特征不断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唐代弃妇诗的创作显示了乐府诗的"母体"特性。质言之,乐府是弃妇诗产生的土壤,并滋润着弃妇诗。弃妇诗的发展源于对乐府的接受,其接受的方式:一是对乐府古题的承袭,二是对乐府古辞的承袭,三是对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承袭。这种文学接受的诸端形式反映了唐人制诗拟乐府及脱化1的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2.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宽仁长厚”是刘备人物性格的最大特征之一,也是历代读者喜爱这一人物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刘备在完成这一心历路程中所借助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对哭与泪的高超运用。在这一点上,他与曹操有着迥然的不同,在对比中剖析枭雄与奸雄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起因,可以为准确解读《三国演义》,把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18年的年度词汇,"锦鲤"在社交网络上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通过分析"锦鲤"现象的成因和公众"转发锦鲤"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对这一传播现象进行考察。研究认为,"转发锦鲤"行为的心理基点在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压力的拒斥。同时,随着后现代文化的兴起,宏大叙事的逐渐衰落拉近了人们同信仰对象的距离",锦鲤"文化便是由此衍生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的推动和对"锦鲤"形象的构造也在"锦鲤潮"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多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锦鲤"现象引发了一场公众的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16.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7.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师物理教学中,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