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可在直径约为30mm管内行走的小型电磁驱动机器人,通过选用适当的电磁铁结构及一定的机器人尺寸、结构参数、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及牵引力。  相似文献   

2.
微小步行爬壁机器人的电磁直接驱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两组电磁力交互作用,直接驱动微小步行爬壁机器人的方法,分析了单层驱动方式、双层驱动方式和差动式驱动方式的原理,并进行了三种驱动方式的对比实验,为微小步行爬壁机器人驱动装置的设计与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的运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一然  颜国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1):1504-1507,1530
根据仿真学原理开发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利用计算机和机电控制系统对微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叙述了微机器人的结构,对其运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运动控制电路,并进行运动性能的实验分析,实验表明,它能在直径小于10mm的管道内自行移动,携带内窥镜、CCD器件、照明系统进行管内目视检查作业,该研究成果对发展微机器人技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运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仿生学原理开发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利用计算机和机电控制系统对微机器人运动进 行控制.介绍了微机器人的结构,对其运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运动控制电路原理,并进行运动性能的 实验分析.实验表明,它能在直径小于10mm的管道内自行移动,携带内窥镜、CCD器件、照明系统,进行管内目视 检查作业.该研究成果对发展微机器人技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仿生学原理开发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利用计算机和机电控制系统对微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叙述了微机器人的结构,对其运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运动控制电路原理,并进行运动性能的实验分析.实验表明,它能在直径小于10 mm的管道内自行移动,携带内窥镜、CCD器件、照明系统进行管内目视检查作业.该研究成果对发展微机器人技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赟  郭文朝  柳虹亮  姜大伟 《科技信息》2011,(35):194-194,226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大规模自然灾害,出现多起大规模、大破坏力的地震、海啸、飓风及泥石流等灾害,而灾后第一时间有效地救援成为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关键。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狭小空间实施工作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替代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从事排爆、救援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电磁驱动全方位运动球形机器人驱动原理:通过电磁磁芯与永磁磁钢之间的吸引或排斥力,带动内部驱动机构绕主轴旋转,实现球形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由电机带动飞轮一起旋转,实现电磁驱动球形机器人的转向运动,两种运动合成即可实现球形机器人的全向滚动。对球形机器人的滚动条件、越障能力、爬坡能力、转弯特性等作了静力学分析。为提...  相似文献   

8.
管道机器人可应用于管道内穿缆、检测等工作,属于特种作业机器人,在国内尚无相关产品投入使用,而国外产品的检测设备、技术价格又相当昂贵。由于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设计一种实用而又廉价的检测机器人显得尤重要。检测技术采用流体运动的推动叶轮转动,根据叶轮带动的电机的电压确定流体速度,进而确定管道流量;并且管道机器人受到能源供给的限制,采用流体运动的推动叶轮转动,从而产生电能,供给机器人自用。  相似文献   

9.
有缆驱动微管道机器人行走时摩擦力大,影响行走效果。利用互补脉冲使螺线管产生交变磁场原理,设计了无电缆驱动电源装置。实验表明,该电源输出的互补脉冲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螺线管磁场引导机器人可在弯形管道和长距离管道模型中稳定行走,消除了电缆摩擦力对机器人的影响。该电源装置扩展了机器人行走范围。  相似文献   

10.
管道微机器人驱动器微小弹性啮合轮的传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管道微机器人在微小空间内的交叉轴传动问题,研制了微小弹性啮合轮的传动机构.基于材料力学大变形理论,建立了微小弹性啮合轮传动机构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最大传动力的表达式,应用该表达式计算了所设计机构的最大传动力、在所研制的微小力测试实验台上进行了传动力测试实验.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微小弹性啮合轮传动机构能够满足微机器人动力传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电磁悬浮技术中导体受电磁力的估算 ,用解析函数拟合级数代替对无穷级数求和 ,得到圆电流磁场的解析解 .分析了圆电流非近轴区导体元所受的电磁力 ,讨论了在圆电流和螺线磁场中导体受趋肤效应的影响 .为电磁悬浮设计线圈提供一种简明的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不同的人体环境中体内微型医用机器人不同的驱动机制,综述体内微型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仿生物游动(泳动)驱动、特殊机械机构驱动、体外特殊场(磁场、超声波场等)驱动、胶囊类内窥镜微型机器人;分析目前体内微型机器人驱动机制在运动控制、手术安全存在的问题,讨论体内微型医用机器人关键技术:尺寸微型化、驱动机制、精确控制系统和能量供应等.探讨体内微型机器人在临床疾病诊断、体内手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控特性的电磁弹簧模型;利用位矢量概念,描述了由电磁和永磁体组成的一对环形磁体间的电磁力计算方法;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电磁弹簧的磁通密度、电磁力、弹簧刚度,结果表明电磁弹簧具有较好的可控特性,便于主动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由Movemaster-EX机器人和HUST-FS6腕力传感器组成的力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接触物体和腕力传感器刚度、力反馈矩阵、库仑摩擦以及间隙非线性对整个力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力的微分反馈有助于增强力控系统的稳定性,用单关节机器人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物体综合刚度、力反馈矩阵、库仑摩擦和间隙非线性对力控系统影响很大;引入力微分反馈能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算法分析了三相电力变压器绕组各线匝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电磁力的振动 ,并用电路参数的不同取值对应变压器的不同运行模式—空载、常态和短路 .分析结果表明 :内绕组在径向受到压力 ,外绕组在径向受到张力 ,内、外绕组轴向电磁力比径向力小很多 ,而相邻线饼或线匝间由于电磁力的原因存在相互挤压 .尤其在短路条件下 ,巨大的电动力将使变压器线圈产生变形 ,其局部或整体受到破坏 ,最后导致变压器发生故障  相似文献   

16.
电磁场在导电的流体边界层上产生的电磁力能有效地改变边界层的结构,控制边界层的流动分离,消除涡流,可以增加翼型体升力,减少其阻力,实现对翼型失速的控制.本文基于电磁体积力控制流体边界层原理,将包覆有特制电磁激活板的翼型体置于弱电解质溶液中,利用基于TMS320F2812(DSP芯片)组建的翼型失速实验控制系统来灵活改变翼型的攻角和转速,显示流场的演化过程,测量升力和阻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磁力能够消除翼型的尾流涡街,正向电磁力能够有效地抑制和延缓翼型失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垂直热镀锌技术时,将锌液区域视为理想的矩形,而实际锌液边界是曲线.为更准确了解锌液受力的规律,本项目将锌液区域假设为带倒角的矩形区域,分别研究了锌液无量纲间距为7.375~7.625,励磁电流频率为3~7Hz,倒角的无量纲距离为0~25、0.5和0~75时锌液的受力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考虑边界倒角情况下,锌液受到的电磁力随倒角增大而减小,锌液电磁力峰值随着频率增大而逐渐减小,提高励磁频率可以使锌液在一个周期内受力更平稳.锌液的倒角越大,锌液一个周期内所受电磁力最大幅值和最小幅值的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三维多轴孔装配接触力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的二元素法可简洁地描述装配件的特征,并利用旋量法和广义单位位移法对机器人三维三轴孔装配过程中的接触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接触点位置、法矢量.计算了接触力,解决了冗余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电磁换向阀换向工作时稳态和瞬间液动力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稳态和瞬间液动力的理论公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探讨了液动力对系统的影响,并认为液动力是影响换向失灵、烧毁等现象的重要因素.说明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液动力,以使系统设计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