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讨论了双能量减影的基本原理后,详细地讨论了双能量减影中的图象匹配问题,为了获得较好的图象匹配特征点,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原图进行了预处理.本文提出了几种匹配方法,尤其是分段选择匹配方法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最后给出了各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儿童患者进行鼻咽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检查。最终以CT扫描或手术病理为参考标准。结果在43例患者中,对于腺样体肥大的显示效果数字化X线摄影常规图像组清晰显示32例,双能量减影组清晰显示40例(x2=5.46,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鼻咽腔的显示效果数字化X线摄常规图像组清晰显示35例,双能量减影组清晰显示42例(X2=4.4,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字化x线摄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图像能清晰显示肥大的腺样体与狭窄的鼻咽部气道,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对病灶显示明显优于常规数字化X线摄图像。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能有效去除周围骨组织影像对气道重叠,使气道显示更为清晰,对气道狭窄情况的诊断更为准确,便于进行鼻咽部气道测量.对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计算机断层成像中床板非均匀性制约定位像质量给临床扫描带来的问题,提出基于图像配准的数字减影方法.该方法先通过仿射变换将空床板扫描图像投射到与待校正图像相同高度的平面上,再采用单向Sobel算子提取出两幅图像中的床板纵向特征并对齐,最终对经过块匹配精确配准的两幅图像进行数字减影,消除待校正定位像中的床板影.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CT图像的运动伪影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消除因患者晃动造成的运动伪影及相关误差,提高CT图像的精度,提出了通过A型或U型圆柱管校正器对CT图像的扫描过程进行监测,并通过对图形的反向缩放、平移、旋转和偏移变换,对原始图像的伪影进行校正.研究表明,提出的校正器校正法能够有效地提高CT图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不仅能消除或减少运动伪影,还能对CT扫描过程中的其他误差及图像处理中的误差加以校正,从而为CT图像的三维重建和定制化植入体的精确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结构抗震设计能量法的基本概念,并从合理选择地震动、地震动对结构的能量要求估计以及结构的能量贮备或耗能能力估计三个方面对能量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瞬时输入能量对抗震设计能量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熵及其变化解释了能量转化的方向、能的衰变和散逸.对开放性系统的非平稳态,由熵减的讨论解释了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7.
定量分析了阻尼振动、稳态受迫振动的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指出了稳态受迫振动虽为等幅振动,但通常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能量将随时间改变.从而澄清某些教材在叙述这方面问题时不够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8.
费曼-海尔曼定理与能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费曼-海尔曼定理,采用力学量算符对易方法,推导出新的能量计算公式,给出能量求解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能量计算与算符对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辉  李秀方  孟克 《应用科技》2006,33(12):44-46
通过对MAC层能量消耗因素的分析,介绍了能量优化的原则,从而得出通过设计MAC协议来提高无线个人区域网能量效率的方法.通过对IEEES02.15.4MAC协议能量有效性的仿真研究可以看出,尽管IEEE802.15.4标准的设计目标为低功耗,但这种标准在ad hoe网络中的能量效率仍然不够理想.因此,设计适用于无线个人区域网并且能量效率高的MAC协议仍然是十分有价值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影响无能量补充井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流体性质、油气相渗、地层能量、井位和渗透率等.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各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无能量补充井的开采特征,提出了提高其采收率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过程中的灰度校正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直接数字减影法中不能完全消除与血管重叠的其他组织的影像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按照X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特点,建立了以“等效单能”模型为基础的X线成像模型。在实际进行减影前,按照此关系对X线图像进行一定的灰度变换,减影结果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消除血管以外的其他组织的影像。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简易修正弹末段弹道修正能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脉冲发动机作为某型迫弹修正执行机构,进行末段弹道修正研究,建立了简易修正弹道模型,给出了脉冲选择和点火算法方案,分析了影响修正能力的关键因素,确定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采用Poweu优化算法结合外点罚函数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文给出的修正机构数学模型对简易修正弹的结构研制和性能改进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EBEX-2000湍流热通量订正和地表能量平衡闭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BEX-2000实验资料, 分析超声虚温订正和Webb订正对湍流热通量计算的影响及这两种订正的主要控制因子, 并在对湍流热通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简单讨论了能量平衡闭合率(EBR)的影响因子, 结合实际的天气、地形条件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虚温订正值为?40~2 W/m2, 有明显日变化, 均值为?8 W/m2, 主要受大气稳定度和水汽垂直梯度影响; Webb订正值范围为?5~14 W/m2, 订正量均值较小, 约1.8 W/m2, 白天为正值, 夜间为负值, 主要受波文比和空气比湿的影响, 出现较大修订值的几率很小; 30 min平均的能量平衡闭合比率(EBR)约为0.63, 其日变化幅度剧烈, 日变化幅度及夜间离散度很大, 并且随土壤含水量的突然上升而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相关检测法和能量重心法的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淹没在高斯白噪声中的实正弦信号的频率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结合自相关检测法和能量重心法的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多次自相关运算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处理,可检测出淹没在噪声中的微弱正弦信号,来提高信噪比;然后对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运算可得信号的功率谱,通过搜索最大值谱线的位置可粗估计出信号频率;最后运用离散频谱能量重心法,可精确估计出正弦信号的频率。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整个频段上频率估计性能比较稳定、频率估计的均方根误差更小,性能优于Rife算法、Quinn算法和能量重心法,并易于硬件实现,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炮弹药修正的特点,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基于能量消耗最少的准则推导出弹道特征参数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得到了在固定起点和固定终点条件下,弹道修正弹最优飞行弹道倾角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弹丸变轨需要侧向过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侧向过载的变化情况符合脉冲力的变化规律,反映出该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弹道修正弹脉冲力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轴对称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考虑微观质心修正, 计算了Zr同位素链偶偶核的位能曲面, 并利用Strutinsky壳修正方法从相应的单粒子能级中提取了壳修正能量, 研究了Zr同位素链的壳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能很好地描述Zr同位素链的基态性质. Zr同位素链壳修正能量显示出明显的壳效应, 随中子数变化有较强的同位旋依赖性; 同时, Zr同位素链壳修正能量具有复杂的形变依赖性, 对稳定形变原子核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能修正系数值是工程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其通常取值为1,但动能修正系数常规取值对边侧存在近岸缓流区的天然河道并不适用。从动能修正系数的定义出发,对近岸缓流区河道动能修正系数作理论推导,同时结合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公式进行验证。得到了近岸缓流区河道动能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沿程变化的一些规律。相关成果可为工程中涉及近岸缓流区河道一维数学模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口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误差通常会给电网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误差预测,筛选出最适合关口电能计量数据的优化模型,并且校正计量异常值,从而减小电能计量装置产生的误差,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实验表明,误差预测及校正模型能准确预测关口电能计量装置误差,修正异常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声相互作用哈密顿量的一般形式求出电子-LO声子相互作用哈密顿量二次项的具体形式,然后将求得的新哈密顿量应用于磁场中的三维极化子问题,运用二阶RSPT微扰方法求得极化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修正.  相似文献   

20.
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软测量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工业技术,是对目前商用传感器不足的一个重要补充,综观国内外软测量技术的发展情况,本文从二次变量选择,数据处理,软测量模型建立,在线校正与工业应用5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软测量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