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他,如高楼、明月、芳草等。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黄昏是诗人们借景生情的重要媒介,其内蕴丰富,并丰富了我国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纵观我国古诗词,诗人们总是运用黄昏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蕴含三类情感,即男女间的相思、游子们的思乡以及文人墨客的迟暮之叹。  相似文献   

2.
浅析盛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的黄昏意象表达了盛唐诗人功业未成的失落之情、孤独漂泊的相思之情 ,揭示了盛唐诗人参禅悟禅却不脱离俗世的自由之意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倾慕之情 ,表现出盛唐诗人对个体生命的思考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壮之情 ,展现了盛唐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齐俊 《科技信息》2007,(12):103
“夜莺”的意象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并大量见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歌中。诗人们或直接描写神话故事,或明写夜莺,实则抒怀。这一意象的使用正体现出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昏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文章对黄昏意象中几种典型的审美取向、思乡怀归、相思闺怨、吊古伤怀等作了浅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明月是唐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本文试从这一意象出发,探讨唐代诗人所赋予它以超时空的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积淀成一种明月情结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人们正是以明月情结来抒写社会,表露人生,皎映着深入、精妙的情感和艺术魅力,蕴含了丰富的明月文化韵味,对新的一代诗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察陶诗中晨意象的实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晨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安乐样和的乐土——田园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隐而不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晨意象体现了诗人平生既固穷守节又有血性、有激情,对社会有是非感和责任心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7.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历代诗人们的反复歌咏,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时间角度和视觉,听觉等角度对古典诗词中雨的内涵和意象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由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创造而转化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传递是指以意象为载体传达独特情感活动的过程。作为词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巅峰,宋词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明喻方法,赋予词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和审美意义。柳永词将风、月、酒、泪、柳、云、黄昏等作为意象符号,在意象传递中注重情与景的融汇、虚与实的结合,注重对韵与味的追求,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察陶诗中晨意象的实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晨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安乐祥和的乐土-田园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隐而不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晨意象体现了诗人平生既固穷守节又有血性、有激情,对社会有是非感和责任心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0.
猿啼既是唐诗中众多诗人喜爱的一个意象,又是苏珊.朗格笔下的艺术符号。在对猿啼起源与传播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这个意象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含,而且还有着魅力四射的文化意蕴。因此,它被接受与广泛传播是一种必然的文化现象。这个意象的传承与接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炼字造句之深刻用意,也启发我们对诗歌鉴赏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李白、王之焕、贺知章的三首绝句,探究了绝句要有深层意蕴,诗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诗人必须选择取意蕴丰富的意象;其次,诗人要艺术化地深化和开拓表层意象;再次,诗人必须在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互为表里的和谐中,启迪读者的艺术想象力.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思考: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是相互依存的.让表层意象更有情趣,深层意蕴更有内含,也是千百年来伟大诗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诗歌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颇大,从五四新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诗都可见到象征主义的影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发现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我国古代的诗论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意象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现代话题,其实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诗歌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有着相似之处,还可将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李贺的诗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5.
《法华经》是一部经典佛经,因为其浓厚的文学气息,历来不仅受到佛教各宗各派的重视,也为文人所偏爱,而其中的“法华七喻”更因为其特有的内蕴,被诗人们当做意象大量地运用到唐诗中。  相似文献   

16.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论争的焦点,一是自我表现,一是关于意象的运用。现实主义把“自我”看成个体人格的非理性方面,朦胧诗人则坚持”自我”具有理性的一面。看来论争的原因在于对自我的理解。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图对此进行了分析。意象的运用是朦胧诗人抒发内心感受,寻找情感对应物的结果,但朦胧诗人及其理论家却把意象神化了,导致了诗歌的晦涩难懂。正确的意象运用原则可根据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对立关系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即诗歌的张力。中英诗歌的意象张力体现在具体与抽象、客观与主观、时间与空间以及异质意象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20.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