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杰出诗集,它气势磅礴,热情奔放,象狂飙突进,似火山喷发,强烈反映出“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它激励着和鼓舞着人们勇敢地投身于时代的洪流,成为一支为争取伟大祖国的光明未来而冲锋陷阵的战  相似文献   

2.
《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数十年来,《尝试集》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研究新诗的文章,都以郭沫若的《女神》为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来的第一本新诗集,而胡适的《尝试集》却遭到漠视。固然,《女神》以它宏大的革命理想,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狂飚突进的顽强战斗精神,火山爆发般的英雄气概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冲决一切陈旧的罗网,开一代诗风,创造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但作为中国新诗刚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新诗产生于“五四”运动的前夕,它是“五四”文化革命的信号;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又给新诗以直接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使它成为时代的号角。把新诗运动,同时也把新文化带到温州来的代表人物是郑振铎与朱自清。郑振铎1898年出生于温州,幼时曾与夏承焘一起在县城隍潭一家私塾里读书,1916年毕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一生创作颇丰,被人提及更多的是他那至情至真的散文。而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闻名于文坛,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引导了当时新诗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在新诗创作、新诗评论、外国诗歌的译介、扶持新诗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6.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伟大的十月(俄历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从克伦斯基政府手中夺取了政权。毛泽东同志指出: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鲁迅后来说:“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对于十月革命还有些冷淡,并且怀疑(《6》,18页)。但是,他当时就热情歌颂这革命使我们“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1》、356页)。 1917年,我国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前夜。《新青年》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人民粉碎了张勋、康有为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我国早期用语体写新诗的拓荒者之一,对“五四”时代新诗的形成和发展,作过不凡的贡献。然而拿他自己的谦逊之话说,“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做新诗是为了“打打边鼓,凑凑热闹。”“五四”前夕,鲁迅虽在教育部任佥事,实则正处在抄古籍的沉默生活之中,但内心却蕴藏着燃烧的火种,他是受到时代巨浪的激荡,才提笔写出了中国现代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又创作了《梦》等几首新诗,以文学为战斗武器,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之中。这些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  相似文献   

8.
从浪漫主义的爱情这一角度分析《女神》的爱情描写,可以发现郭沫若以《女神》将新诗带入发展的高峰.《女神》一直被看作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代表,同时它也为诗歌的浪漫主义开启了道路,并影响了后继者的诗创作,诗作在浪漫主义的统领下充满了张力,流露出的爱情也更加感人.  相似文献   

9.
当五四文学革命的洪涛在中国汹涌澎湃之际,“诗体大解放”的壮潮,神速、迅猛地冲坍文言旧诗的堤坝,以鲜活灵动的现代白话诗使诗坛色彩为之一新。在这新诗创作、讨论的热潮中,被胡适称为“新诗人”的鲁迅,不仅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等六首被人赞为“全然摆脱了旧镣铐”的新诗,而且还有精辟的诗论。鲁迅早在1907年,就已写成了长篇诗论《摩罗诗力说》,该文近二万字,纵论西方“摩罗”(即“浪漫”)派诗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将科学精神引入诗歌审美世界并使诗歌具有科学新质和品格的这一传统,始于郭沫若的《女神》。鲜明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现代科学热情的赞颂,是《女神》极为可贵和重要的思想内容。这一内容本质上是对“五四”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历史要求的敏锐感应和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意展望,也是对中国现代物质文明的历史召唤。这是二十世纪时代精神的重要和典型体现,也是郭沫若在文学领域里对现代化中国做出的富于历史功绩的独特贡献。70年来,人们对《女神》科学精神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诗是中国新诗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历来为论者所注目。但是,对“五四”新诗在诗体形式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似乎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新诗诗体形式的问题是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分歧点,而“五四”新诗在这方面的探索又是前无古人却后有来者的,因此对“五四”新诗的诗体作一番评述,也许不无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一个时期的诗体形式和一个时期的审美追求是不能分开的,如果审美追求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那么诗体形式必然是多样的而不是单调的。纵观“五四”时期的新诗,在诗体形式上可谓繁花争艳。鲁迅的《野草》奠定了散文诗的基石,郭沫若等人的诗剧,刘半农、刘大白等人的民歌体新诗,穆木天等人的“素体诗”(即不加标点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托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与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13.
蒲风的诗论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社团众多,流派纷呈,佳作如林,真称得上花团锦簇。诗人们在辛勤地从事创作的同时,还研究古代诗论词话,介绍外国诗人、名篇、思潮、流派,同时不懈地进行理论建设,探讨新诗美学的零篇散章不计其数,单是出版的专著就有郭沫若、田汉、宗白华的通信集《三叶集》、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艾青的《诗论》、黄药眠的《论诗》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文学革命大潮中,新诗取得了赫赫业绩,但也一定程度地丢掉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崛起诗坛的臧克家,继承古诗与民歌的优秀传统,学习五四新诗的长处,汲取新诗效法西方的经验教训,从创作到理论,全面建构新诗的中国特色;把鲜活的人民口语提炼成诗语;大致押韵,大体整齐,形成新诗的“外在韵律”;追求形象化,着力推敲千锤百炼,把物寄意,借事传情,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正确的思想、燃烧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典型的意象瑟意境,尤其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生的形象”,建构起新诗的“内在韵律”。这些成就,使臧诗成为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臧克家就是中国特色新诗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  相似文献   

15.
“女神”的意义女神是诗人的第一本新诗集,也是“五四”以后影响最大的一本新诗集。这本诗突出地、鲜明地表现着“五四”时代的狂飚般的精神力量。在这本诗里燃烧着对旧社会的一切的大胆的否定和憎恨的怒火,而且充分地显示出反抗和破坏这座古老、黑暗的牢狱的雄伟的力量和钢铁一般的信念。诗人以海涛怒嘯般的吼声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国民杂志社”是“五四”时期较有影响的社团组织,当时曾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思想解放和意识更新。李大钊在其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实际上是《国民》杂志的总顾问,对其进行了热情的帮助和指导。他还在《国民》上发表文章,增强了《国民》杂志的反日倾向。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对青年反帝斗争起着导向作用,促进了青年思想意识的提高和《国民》杂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其狂飙突进的民主革命精神、雄浑粗犷的诗歌风格和自由奔放的诗歌形体,开中国一代诗歌之风气。《女神》是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催促下应运而生的,同时它也由于受到了美国现代诗人瓦尔特·惠特曼及其诗集《草叶集》的影响。郭沫若后来回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国民杂志社”是“五四”时期较有影响的社团组织,当时曾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青年的思想解放和意识更新。李大别在其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实际上是《国民陈志的总顾问,对其进行了热情的帮助和指导。他还在《国民》上发表文章,增强了《国民》杂志的反目倾向。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对青年反帝斗争起着导向作用,促进了青年思想意识的提高和《国民》杂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而五四文学革命,则开创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以鲁迅为伟大旗手和主将的五四新文学,鲜明地体现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五四时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坚决批判封建礼教伦常道德,大胆地借鉴和吸收外国作家艺术经验的新文学传统,深刻地影响着后起的一代又一代作家们。戏剧艺术大师曹禺,就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曹禺说:“我十三岁就读了鲁迅的《呐喊》。……就给我以深深的感染。”他说,鲁迅的“作品对我说了一辈  相似文献   

20.
《女神》以其宗教式殉道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宏大气魄开一代新风 ,奏响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 ,并以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度燃起一代青年的青春烈焰。诗歌中所传达的愤激与焦灼这些青春期征兆 ,我们可称之为郭沫若式“生趣”。在《女神》的放歌中 ,洋溢着的是一股摧枯拉朽的青春之力的骚动。这种青春期话语特征成为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 ,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命特征。《女神》以其断裂式的绝叫撕裂了文学史 ,但郭氏之浪漫主义很快如明日黄花 ,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