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科技参考》2004,(3):22-22
2004年是我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工程”要紧密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原材料基地建设全面展开,并按照“十五”的既定目标、任务,抓住机遇,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加强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建立壮大专家队伍;再解决一批制约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继续营造环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30日至9月5日,由国家外经贸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辽宁省政府共同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制博会”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取得了巨大成功。共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9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企业或“三资企业”21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18家;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派团来沈参展,与会客商和参观人数达12万余人次。本届“制博会”以展示机械装备为主,主要覆盖12个行业、100多个门类。历时7天的“制博会”共达成国内产品交易项目976项,交易额为22.3亿元人民币;达成进出口交易项目78项,成交额为1.52亿美元;利用外资签约项目126项,总投资额27.44亿美元,其中外资额24.78亿美元。同时,在“制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专家论坛、中国(辽宁)贸易促进国际论坛、装备制造业产品订货会、“五里河”机器人足球赛等十个子项活动,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快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步伐,调动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入发展.11月12日,“制造业信息化楚天行”启动仪式暨武汉培训会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专家指导、现场交流为主要形式,系统介绍了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工作要点,对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装备却属于对外依赖型。天津多年来通过发挥科技优势和加工制造优势,立足自主创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设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天锻”的大型液压机、“赛象”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成套装备、“天工”、“鼎盛”大型工程机械,成为装备中国的重要品牌与产品,成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29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沈阳IC装备制造业国际论坛在沈阳高新区21世纪大厦隆重举行。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利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IC界知名专家、企业总裁、IC装备制造业企业代表、以及中央、省、市3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09,(8):85-85
由浦东新区经济委员会主办,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浦东现代物流行业协会、IBM公司协办的“2009上海浦东现代物流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浦东举行。200余位来自物流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专家、业界人士和政府官员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旨在强调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推动物流信息化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的传播和应用,进而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浦东物流产业升级。来自IBM、GE以及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等著名企业与机构的物流专家围绕物流信息化领域的不同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7.
家具制造业信息化的构想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国家具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的现状、内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中国家具制造业信息化的构想,并就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国家具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沈阳IC装备制造业国际论坛于2004年6月28日-29日在沈阳隆重举行,国内外IC界知名专家云集沈城。本刊记者就国际半导体设备生产趋势、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IC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与对策等问题跟踪采访了部分中外专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在装备上正向工业化迈进,管理上也在向现代化推进。我们的制造业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再实施信息化,而是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去实现信息化,特别是管理上的信息化。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浮在局部和表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突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进步很快,各地的热情也在空前高涨,但在效益与产出方面,结果并不理想。除CAD和财务软件等单元产品因涉及到的因素简单而效果明显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整个体系的发展速度,并不象所造的声势那么令人乐观,政府、软件商、企业、咨询和监理五大因素牵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前行的脚步看起来并不轻松,这其中蕴涵着致命的几大问题。任何一块“短木板”的存在,都是制造业信息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为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中国,各个制造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提高企业的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企业在价值链里的位置,到开拓市场,做好售后服务,都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因此说,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上海信息化》2005,(9):8-9
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有关领导、国家863/CIMS主题专家组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共同探讨ERP产业技术最新趋势和管理思想、ERP技术发展前沿、ERP实施关键环节。与会者交流ERP应用成功经验,展望ERP产业成长之道,掀起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06,(6):31
2006年5月24日,以示范省建设为内容的安徽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北京通过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安徽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企业经济峰会论坛上,高层人士指出,中国已进入“信息化学习”时代。实施信息化提升新型工业化战略,倡导企业“信息化学习”显得非常迫切。专家提醒企业界,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学习”的必要性,加快构建企业“信息化学习”载体,改造企业“信息化学习”方式,培育“信息化学习”型企业文化,以此推进信息化提升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太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8月13日,太原市科技局组织召开“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太原装备制造业”座谈会,着力解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制约因素,谋划促进太原市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以提升太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太原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就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措施、税收、政府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要加速实现工业化需要加快推动信息化,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制造业与信息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的经验,认真分析“十一五”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做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5日,由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广东工业大学和广东省机械研究所主办的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顶级盛会——"2015年广东省中小制造企业发展论坛暨第九届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广州长隆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组的专家、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制造业信息化分会  相似文献   

18.
陈治光 《科技潮》2007,(1):31-31
日前,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课题评审结果的公告。由北京市科委组织,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申报的“地方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了专家评审,北京市成为国家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示范省市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制造业信息化和全球化制造已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主流,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我国新一届政府围绕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这是促进地方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桓富 《科技与经济》2002,15(6):9-12,38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的特殊性,指出走信息化的道路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生存之必需,也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发展之必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从务实出发,从瓶颈问题入手,在信息化的进程中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的重组,坚持抓应用、见效益的方针,逐步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