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主要运用金融超高频资料研究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及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从流动性角度研究了上海股市的微观结构.充分利用我国限价指令驱动市场分笔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在交易量持续期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符合限价指令驱动市场特征的流动性指针,并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出发,选取了非对称信息的若干代理变量,分析非对称信息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框架内研究了流动性溢价的行为规律及政策含义.与流动性相关的β易变性表现出横截面规模效应.资产非流动性的流动性风险相对预期收益的异常增加会导致市场收益率的突然下降.下降幅度与市场流动性定价的基准风险资产的规模有关.如果市场流动性定价的基准是大规模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市场流动性趋于零时市场收益率剧烈下降;如果市场流动性定价的基准是小规模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则市场流动性趋于零时市场收益率变化相对平稳.上述结论明确了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流动性综合测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流动性测度指标度量了流动性某一方面的特性,而缺乏一个全面综合的衡量.从流动性的定义出发,构建了一个综合而又简单实用的流动性测度指标,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指标的有效性与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虽然已有学者尝试从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视角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提升市场流动性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但遗憾的是只是定性的对流动性进行了分析,并没有从既有的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流动性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研究证券市场的微观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理论的产生以及发展进行概述,指出流动性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交易成本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总结为3大类,即股票特征、市场微观结构以及其他因素.而对于同一个市场来说,股票流动性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股票特征.股票特征中股票价格、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以及机构持股率等对股票流动性有较好的解释,不同的流动性表述方式下的实证结果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债券市场流动性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现状,并针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流动性过低、阻碍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改革步伐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危机是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在金融危机形成和传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银行网络流动性动态配置正是流动性危机形成的微观基础.因此,银行网络间流动性动态配置对于研究金融危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构建银行网络流动性转移的多主体模型可以模拟银行网络流动性再分配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银行网络结构、连接度都对网络流动性转移效率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这一模型给出了提高银行网络流动性转移效率的长效机制以及流动性危机的应急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效率维度对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机构持股比例角度进行验证,进一步讨论市场流动性冲击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流动性溢价;低信息效率下流动性溢价更高,低机构持股比例股票由于信息效率低表现出更高的流动性溢价;在市场流动性冲击下,流动性溢价在低信息效率情形下跳跃式增加,信息效率与流动性溢价关系明显增强.研究结论对完善和丰富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为投资者配置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角度,对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及交易数量变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交易者数量动态离散模型,在忽略价格变动情况下,指出市场流动性的最低标准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者数量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市场达到稳定流动性的时间与描述离开股市交易者的参数有关·最后给出股市交易者数量变动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提高流动性的有效途径,需要研究国债品种的动态变化与流动性的相互关系.以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测度指标作为因变量,通过合成数据模型分析剩余期限、距离付息日的期限和交易价格溢折价幅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国债付息带来现金流入,促进投资者在此前后参与交易,距离付息日越近,流动性越好;国债市场上涨易导致溢价,反之易导致折价,投资者在上涨时交易更为活跃,溢价国债流动性好于折价国债.在上交所国债市场,投资者偏好中长期国债,剩余期限较长的国债流动性较好;在银行间国债市场,投资者偏好中短期国债,剩余期限较短的国债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流动性、波动性和交易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指令驱动交易机制下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波动性和交易特征.研究发现.市场深度、成交量,换手率以及绝对收益等都表现出显著的日内时际模式.另外,流通股本大的股票具有相对较小的流动性,流动性负相关于波动性,正相关于成交量.  相似文献   

13.
国内习惯以换手率判断流动性,而中国股市换手率常年较高.通过中美股市2005年7月到2015年6月10年间的历史数据,从市场深度和宽度2个角度对比分析中美股市流动性,发现中国股市的流动性确实显著优于美国市场,建议提高分红、抑制投机来调整过度追求短期价差收益导致的高流动性.但同时发现,换手率指标衡量流动性的效率较低,对于中国股市而言,经价格与股票数量调整后的Martin指数与即时交易成本2个流动性深度与宽度指标更能解释股票的收益率,更适合作为我国流动性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可分为货币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三个层次,三者之间互相影响,联系紧密。根据流动性资产定价理论,流动性越高的金融资产的资本成本越低。但是由于不同层次流动性间的互相影响,外部流动性水平越好时,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资本成本可能同时下降。基于Probit二元选择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流动性对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影响是不同的。货币流动性、银行流动性越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以债务融资的概率上升;股票流动性越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以股权融资的概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主要用损失现金流来刻画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给投资者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用结构化方法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损失模型,进一步给出刻画金融衍生品的利差模型,并得到相应的定价;金融合约的流动性由宏观市场及本身特点所决定,利用金融市场实际数据,借助损失模型,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规模与股市流动性均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是度量股票市场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协整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流动性与宏观经济变量、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量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与宏观经济及机构投资者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反而会降低股市流动性;机构入市资金量增加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机构投资者已经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指标和波动性指标的分析,发现市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市场波动程度略低于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从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的横向比较来看,近年来两个市场的流动性没有显著的差异,两市波动序列的吻合程度非常高,波动具有很强的同步性,表明在相同市场制度环境下,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同质性最终决定了两市运行特征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