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旨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视觉域中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在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即从视觉域(属身域)向思维、情感、态度(属心域)投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相似的认知过程,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方式具有基于其身体经验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空间维度词“深、浅”的认知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隐喻原理分析空间维度词“深、浅”的初始意义及其向不同概念域的投射过程和投射依据,说明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重"和"heavy"在隐喻化过程中存在高度一致性,这是源于人们共同的原型体验和认知框架。但在两种语言系统中,投射域并非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投射域,其投射范围与投射意义也并非完全一致。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规约性作用的差异,主要从句子构式的差异来探讨"重"和"heavy"隐喻化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位隐喻,是把某种空间关系或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之中,从而把握非空间事物或概念的性质的方法。汉语方位词“里、中、内、外”在时间、范围、数量、状态和地位关系五个目标域中具有鲜明的表现形式和隐喻意义,其背后反映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以人体部位或器官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的潜在相似性为基础,对潜在的相似性进行认知突显的助推,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投射,借助于形貌、位置、功能投射这三种主要模式,从而有效地建构起人体词语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示语可分为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人们常常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投射到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认知抽象概念域中的一切,其中包括指示语。  相似文献   

9.
夏秸 《科技信息》2010,(32):I0177-I0177
传统观点认为,习语的意义是任意的,但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很多习语不仅仅是语言,而且是我们概念系统的产物。换言之,一些英语习语是有理据的,反映了联系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将具体域和抽象域连接起来,产生了意义的指称过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英语习语存在的理据,探讨其对习语理解和学习的指导意义,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冷"和"热"两个词的概念隐喻,发现"冷"和"热"投射的目标域都涉及到情绪域、态度域、场景域、颜色域、战争域、疾病域,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总体而言,"冷"和"热"两个词隐喻投射呈现的是一种异同共存、同大于异的关系,基本呈对称分布,说明这两个词在构建抽象概念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同时,还概括了这两个词构造隐喻的句法构成形式和语义结构,模拟了一个隐喻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1.
句法标注多选现象的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展开研究,文中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验证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没有受损,能够习得英语中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时间的关系密切,时间概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语言中进行编码。传统的观点认为英语的基本或者绝对时态有三类: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和将来时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英语的绝对时态有两类: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理论,对英语的绝对时态进行探讨和阐释,可以发现英语时态的非典型意义容易受到忽略,应该是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情态动词should在虚拟语气句型中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能省略,其用法常常使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将时态理解为“表示动作或状态与说话时刻关系的动作词语形式”,便于我们从全新角度认识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和祈使句式。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语义及句法结构两方面比较分析了should一词在两种虚拟语气句型中的不同用法,并且探究了该词的用法来源。  相似文献   

14.
李宏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3-1356,1446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97名英语专业本专科,非英语专业本科和高中等四个层次学生英语时态习得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受试对所有一般体和部分进行体时态掌握较好;由于英汉语言在时态表述上的差异和汉语思维的限制,受试普遍对完成体(包括完成进行体)的内涵(动作的持续性)理解不够;将来时方面,受试对一般将来时掌握较好,但对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进行)时,尤其是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6.
依据认知语言学和"可能世界"模型,将英语时态视为一种时间和心理距离,采用现象学方法对一则具体例证加以分析,以对英语时态一致性的认知机制做出合理的解释。结果显示:语篇现实和心理现实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英语时态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只有当语篇现实和心理现实同处于同一时间框架下,才能体现出英语时态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林晓娟 《山西科技》2011,26(1):116-117
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解释英语一般现在时态范畴的意义,揭示原型理论在其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不借助辞典等工具的情况下做课堂定时翻译,其译文能够真实体现学生瞬间的翻译决定。基于学生课堂定时笔译的调查表明,学生译文中"了"、"着"等英语视点体的翻译反映了学生翻译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具体而言,含有完整体意义的一般过去时在译文"了"的使用中占绝对地位,其次是含有未完整意义的一般现在时的译文"了",而译文中"了1"和"了2"所占比例差异增大,说明学生语法意识的严谨和显化。译文中动词加上"着"的用法也表明学生在翻译中自觉的语法意识。通过分析视点体"了"和"着"汉译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不仅可以解释翻译语法显化、进一步验证翻译共性理论,而且使师生共同参与翻译认知学习,有利于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9.
讨论英语现在分词关系小句的时态结构缺陷及其相关的句法表现,如时间解读的相对依赖性、时间指向的句法歧义、补句成份缺失、时态投射缺失以及不能凸显含参照时间的介词短语等,并进一步探索该类小句的句法树图与逻辑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研究现在时态的实质入手,对语法界所谓的"一般现在时态表将来/过去"之说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诠释,证明该说法违背了语言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