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及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孔子是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阐释其思想的?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孔子的思维方法。本文认为,孔子在阐释其思想时主要地运用了“叩其两端的思维方法”、“辩证的中庸思维方法”以及“对抽象思想辩证地展开其具体内容的思维方法”,并对这三种思维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真理和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认识论中紧密相联的一对重要范畴.如果对这对厄畴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科学的理解,就无法把握“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功能.要把握真理和价值这对矛盾,就必须从主客体矛盾双方入手.价值和真理高度地概括了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两个“尺度”价值和真理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达到互补,从而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辨证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先由孔子提出。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o他的孙子子思因“优道学之失其传”,“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则把它隐括为“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什么是中庸?孔子曾有过自己的解释。他说,就是像舜那样:“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选言,隐恶而杨善,执其两端,用其中…  相似文献   

5.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6.
古今学派林立,能在两千多年历史上起深远影响的屈指可数。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布衣孔子居然成为历代妇孺皆知的“圣人”,其思想学说竟然对中国及周边国家以至大洋彼岸产生超时代、超国界的影响,世所罕见。探析孔子及其伦理思想影响深远之成因,批判地继承孔子伦理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孔子及其伦理思想影响深远的成因何在?一些论者往往简单地断定,这是历代封建王朝极力推崇的结果。无可否认,自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孔子被封建统治者们封为.“文宣王”、“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保民而王”论 ,蕴涵着丰富的血缘情谊及与此相关的价值理念。对孟子这一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必须从语源学、孟子思想的内倾特征、历史文化语境、具体的王政措施等层面着眼 ,才能作出准确的把握和诠释。孟子上溯周公“怀保小民”和孔子“亲亲”仁爱的理念 ,并进一步将其引向心理体验的内在层面 ,以期藉情感的相互沟通与相互渗透 ,避免儒家社会政治主张在社会历史的“平夷化”过程中 ,被抽去丰富的情感内核 ,沦为空洞苍白的政治话语。“保民而王”具体地彰显了孟子的这一思维理路  相似文献   

8.
评孔孟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是教育家们常论常新的课题。我国对人与教育的第一次论争是战国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从理论的高度对人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而孟子则提出了“性善论”与“充善端”的理论。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微有歧异,但最终都认为教育在改变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决定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据您近几年参与的有关也子的民间活动。您是否感到了普通民众对孔子思想的兴趣有什么新的变化?孔庆东:普通民众确实越来越多地对孔子产生了兴趣,但是基本上属于“朦胧”的兴趣,也没有什么“变化”可言。因为孔子在民众心里的形象始终是一个“圣人”,即使在几十年前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人民心里也对孔子没有什么愤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孔子,  相似文献   

10.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极具个性的诗人,他一改元白诗派平实粗俗、韩孟诗派奇异诡谲的诗风,开创了凄美浑融、瑰丽沉绝的诗歌风貌。他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创造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在一定层面上赋予了这些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时空感悟,月亮意象在这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阿滢是报人、藏书家、作家,他的散文集《寻找精神家园》是他心灵的写照。文章抒发真情,体悟世理,富有文化底蕴。且文体自如,文笔轻灵,善于营造独特的生命意象。  相似文献   

13.
从开边拓土、尊儒兴学、知人信佞、奢侈酷暴、悔悟改过等五个方面对汉武帝的历史功过进行评价,认为汉武帝五十多年的统治生涯中有功也有过,功大于过,不失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知过能改的精神,更值得后世人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志青作为中国当代知名小说家,其小说具有鲜明的风格。他的小说不仅营造了一种从容舒缓、细致绵密的叙述节奏,而且善于创造耐人寻味的寓意结构,从故事的叙述抵达隐喻的高度,从社会历史的层面走向人生哲学的层面,使小说具有了丰富深厚的意蕴。通过对吕志青近几年几部代表作的分析,解读了其文本背后的寓意结构,探讨了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爱因斯坦的生平及其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进行了介绍,回顾了相对论与量子论创立的主要过程,阐述了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以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大划时代的科学贡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全面更新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的看法;其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他的人道与正义、怀疑与批判的进取精神以及高山景行的人格,为学界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7.
悼亡诗是哈代诗歌中最富有独特、真切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哈代诗歌中情感最真挚风格最朴素的部分。无论是对亡故的妻子还是手足情深的妹妹或者友人,诗人都怀有一种深沉而绵长的情感。而尤以悼亡妇诗歌最为感人至深。诗人以冷静与克制的语言来捕捉与叙写细微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与情节,在短暂与永恒中体味情爱的况味与生命的无常。对昔日情爱的追思与生命的不可往复的怅恨的结合,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同时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宗教性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8.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19.
董鑫  白欣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22):137-144
 奥斯本·雷诺在力学与工程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梳理了奥斯本·雷诺的生平、求学经历以及在力学与工程学的贡献,探讨了雷诺一生的研究历程,得出了他的研究成果有许多在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在若干年后产生了重要作用的结论,为研究奥斯本·雷诺的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卢梭生活在一个理性躁动的时代。启蒙时代理性与浪漫思潮之争引发卢梭对生命理念的关注;其特有的生命体验是他进行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在卢梭看来生命型教师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品质高尚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生命型教师眼中的理想学生是一个具有超强意志的、具有很强个性的以及具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