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5月3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7位诺贝尔奖得主和5位著名经济学家,以对话的形式在北京传授“真经”。  相似文献   

2.
吴宏杰 《科技信息》2010,(27):I0284-I0284
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本年度诺贝尔奖结果从10月7日(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至10月15日(宣布诺贝尔和平奖)全部揭晓。除了和平奖由南非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获得以外,北美人囊括了余下的全部奖项(一名加拿大人,其余都是美国人)。美国人继续保特了诺贝尔奖大户得主的气势。在今年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中,美国人占了10位(其中两位是外国移民)。而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更是出尽了风头;该大学中有三位教授荣膺今年的诺贝尔奖(拉塞尔·赫尔斯和约毖夫·泰勒获物理奖,托尼·莫里森获文学奖)。在医学界,基因研究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高度评价。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基因技术领域中的科学家。除了文学奖以外,其余的诺贝尔奖均是两人共享。今年的诺贝尔奖金每项为670万克朗(约合83.75万美元),若是两人同获某项奖,就将分享这笔奖金。正式颁奖仪式定于12月10日在奥斯陆(仅颁和平奖)和斯德哥尔摩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4.
田中耕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小职员。然而,是他使日本的诺贝尔获奖者人数上升到12人,是他创造了日本人连获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奇迹。他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又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仅有的学士学位得主。  相似文献   

5.
车彻 《小学科技》2009,(10):33-33
前苏联的物理学家巴索夫是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之一。他和其他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所创建的理论,为激光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获奖后若干年,他大儿子过30岁生日,这时他发觉自己的出生年份正好是自己年龄的31倍。  相似文献   

6.
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外国学者有的来自美国和西欧,有的来自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几乎都从事过高层的经济政策制订工作,但经历各不相同。他们之中有一位在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金;有一位曾任计划机构的领导人;还有一位曾任中央银行行长。他们虽然经历和经验各不相同,对于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些经济问题却具有高度一致的看法,这可以说是这次讨论会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结果——几乎所有参加者在最后发言中都提到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将只陈述参加讨论会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还对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一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致信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领导人,敦促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其对转基因生物,特别是黄金大米的抵制活动。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为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首席科学官Richard Roberts,以及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Phillip Sharp。绿色和平组织始终坚信转基因作物是对人类及全世界最可怕的威胁。公开信对此回应到,全世界的科学团体和监管机构都已多次  相似文献   

9.
再有十天半个月,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要与公众见面了,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去年的诺贝尔奖,再唠叼几句。 去年日本科学家小柴吕俊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同获物理学奖;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与美国、瑞士两位科学家同获化学奖。日本在连续三年内获得了4个诺贝尔奖。如果从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日本第一个  相似文献   

10.
量子霍尔效应堪称物理学中最令人感兴趣和最美丽的一种宏观量子现象。经典霍尔效应是1879年由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的。过了一个世纪,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利青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并因此荣获了1985年诺贝尔奖。1982年三位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施特默和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他们一起分享了1998年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1.
每年此时,几位科学骄子都要登临这庄严的殿堂,接受世界的欢呼和鲜花;他们代表了人类不断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非凡勇气和毅力。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10日至13日公布了本年度各项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从本年度9位获奖者(和平奖不在其内)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北美科学家与历届一样仍保持着优势。美国有六位科学家获奖:医学奖二人,经济学奖二人,物理学奖一人,化学奖一人。加拿大一位科学家与美国同行分享物理学奖,德国一位教授与美国同行分享经济学奖。文学奖由日本作家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除了向每位获奖者颁发一枚奖章和证书外,还有700万瑞典克朗(约合95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7)
在北京,一位资深院士在他弥留之际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苏联1917年立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的时间,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平均只有35年。我们建国快50年了。诺贝尔奖离中国究竟还有多远?带着这位院士的遗憾,我走进中  相似文献   

13.
梦语 《世界博览》2009,(21):85-85
虽说美国孩子在节假日以玩为主,但一切事物皆有例外,学业补习提高班也是存在的,否则这个国家怎能产生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昵。在这些补习提高机构中,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当属约翰·霍普金斯夏令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7月7日上午,在北京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千余名台湾学子走进了百年学府北京大学,他们要约会的对象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当82岁的杨振宁教授健步走上讲台,座无虚席的场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对于台下坐着的莘莘学子而言,杨振宁这个名字意味着高深的科学探索、不凡的人生追求和令人仰慕的成就。记者在几天来的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营员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设立已逾百年的诺贝尔奖,国人不仅极为关注,而且一直期待能早日花落中华大地。尽管对于诺奖有各种各样的介绍,也不乏获奖者的传记问世,但对其中"规律"的探寻,一直困扰着我们。最近,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来自澳大利亚的彼得·杜赫提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通往诺贝尔奖之路》。承蒙该书中文版审校者高福院士馈赠,先睹为快。杜赫提在书中真实再现了他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不凡经历,讲述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墨守成规的教育,原本置身局外的感触,以及对不同观念的探  相似文献   

16.
新书新碟     
《科技潮》2005,(5)
《搜寻海底城》出版:中国唱片深圳公司编辑推荐:您是否相信,真的有这样一个城市,隐藏在那深不见底的汪洋中呢?本片与您一起探索这个世纪之谜,除了能够聆听到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众说纷纭的论点外,还能让您亲身驾临深海之中,寻找那个传说中已经消失的城市——“亚特兰提斯”。《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纪录》出版:新世界出版社编辑推荐:那些为人类做出过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因为一些特殊“待遇”和经历让他们走上了自己的道路。正是受了那些经历的影响,他们体内潜藏着的能量才得以释放。分享书中各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历,必将得到无可代替的激励和…  相似文献   

17.
解密幽灵     
早在1924年,美国的杜克大学就建立了第一家研究超自然现象的研究所。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灵学,其中包括一些诺贝尔奖得主。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许多不解之谜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
9月初,《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参加“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7位诺贝尔获奖大师中的5位,他们分别是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的美国科学家路易斯·J·伊格纳罗和欧元之父蒙代尔、发现了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的以色列科学家西查诺瓦,以及确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得主在理论发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发明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科学共同体的引用,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文献计量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分析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及其引用情况,总结出了各种特征的知识传播曲线,但并不能以此为依据来预测诺贝尔奖。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不突出,成果也主要发表在中文期刊上,但其作为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对于医疗健康工作的影响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发表了新世纪初中国科技10大猜想,它们分别是:核电,磁悬浮电车,氢气燃料电池,纳米光纤,沙漠产业,太阳能农机具,环境产业,产生20位诺贝尔奖得主,烟草丧失中国市场,移民月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