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村  马汉跃 《世界博览》2008,(14):78-81
在中国画中,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近闻画家周安生要完成百幅扇面画,可谓大工程,想必他从扇面这特别的形制体会到了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12)
早就听说释方来大师是位佛门艺术家,并是位世界名人。他的《唐卡》画被欧美、东南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怀着对宗教艺术的浓厚的兴趣,有缘拜访了方来大师。与大师交谈是件愉快的事情。他对已故去的伟人毛泽东无比钦佩,喜欢创作关于毛泽东的绘画。谈话间大师随手拿来他未完成的一幅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的画稿。画中的毛主席神采奕奕,既表现出大师的油画功底,也表现出大师对一代伟人的崇敬心情。他的油画作品中也有很多他的自画像。我被大师的技艺深深吸引,观赏了许久许久。释方来大师祖籍宁夏,他的全家几代人都信佛教。大师从小信仰佛教并喜欢书画。1985年,他27岁时在银川市海宝塔寺由上清下净法  相似文献   

3.
据西方报刊载,意大利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斯卡尔多维里“创造”了一个画派,叫做超现代绘画艺术——“雨伞派艺术”。有一次,斯卡尔多维里发现他的雨伞没用了,便把破伞钉在画布上,一些来访的朋友开玩笑地赞叹这是新颖的构图。他于是灵机一动,创造出这个流派来。他的“画”很快就招徕了顾客。一个美国人对这些“现代表现手法的作品”甚至出了很高的价钱。现在斯卡尔多维里专门从收购废品的商人那里买来破伞,从事制作“雨伞派”的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进步,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在近年的国外画界,出现了一种使用塑胶颜料体的画,被称为亚克力绘画。在国内有人在塑胶纸(透明胶片)上作山水画,这是一种特殊的胶片,光洁如玉,柔韧如席,透明如玻璃,画家在胶片背面作画,反画正看,这就是胶合绘画艺术。它的创造者就是现任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的居住在黄山脚下的程乐萍先生。程先生1945年生于黄山,黄山的峻美,灵秀给了他艺术家的天赋,同时也注定了他与绘画艺术的难解之缘。程乐萍自幼就酷爱画画儿,由于当时家境贫穷,买不起像样的纸和笔,他就把大地当画纸,折来树枝当画笔,一画就是几年。与“神笔马良”相同的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也形成了对绘画艺术契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他常在山中凝神烟云变幻,因贪恋景色的万千变化而至夜忘返。长大后的程乐萍,先后做过印刷工人和油漆工人。有一次,他无意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否认这样一些画人的绘画:清末,权贵豪富肯买古画,于是他们使仿古画应时而起;民国时代、东洋、西洋喜欢朱耷、石涛、吴昌硕等人的画,于是他们让这些画家相类的画体应需而出;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初期,达宦洋贾爱收范曾的画,于是他们令范氏绣像体画应运而生。我们所以否定这些画人的绘  相似文献   

6.
应该感谢谁     
老师在学生面前似乎永远都是对的;作为学生似乎应该感谢老师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许多时候,老师也应该感谢学生。先来看一个故事吧: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一天,校方要…  相似文献   

7.
打开六年级美术课本,其中有一课是《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是课本中唯一一节关于绘画的课,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学习运用色彩进行创作表现。  相似文献   

8.
从线条看中国绘画艺术美的特点孔耘线条在绘画艺术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涛曾说过线条是一切的开始,达·芬奇也说:“太阳照在墙上,映出一个人影,环绕着这个影子的那条线,是世间的第一幅画”。我们说绘画的艺术价值分为色彩价值和形体价值,那么线条对于后者来说是...  相似文献   

9.
罗克韦尔(NormanRokwell1894—1978)与怀斯(AndrewWyeth1917─)是美国当代最受大众欢迎的画家。有意味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寻常百姓最易接受的写实绘画造型手法,以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去建构他们的画面内容。他们异常敏感地捕捉自己眼中有价值的东西,并借用逼真的外在形象细致地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画风平易而朴实。无论萦绕他们画中的艺术情调是风趣幽默还是凝重忧思,真诚而又具象地表现自己的心灵感受,讴歌人的尊严与良知,推崇善美,是他们绘画艺术的共同特点和作品显现出来的首要品格。初看罗克韦尔的画,对他绘画造型逼真…  相似文献   

10.
刘帅 《青年科学》2010,(5):20-20
法国学者亨利·罗特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塔西里发现了一处有几百幅画有动物和人的壁画。他一幅一幅审视壁画。发现有些画中人穿着漂亮的短上衣,手里拿着棍子,棍子上有一个不明用途的盒子。令人不解的是,在一群动物旁边画有一个穿着潜水衣的生物。罗特给这个画像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大火星神”。  相似文献   

11.
元代的绘画中,“四君子”题材比较突出。中国文人受“比德”文化思想的影响,喜欢用梅兰竹菊寄托理想品格。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元代画家一百七十余人,画水墨梅兰竹菊者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元代水墨“四君子”的兴盛原因有二:一是民族矛盾导致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文人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当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存在矛盾时,文人们寻求象征性艺术来表达创作意念;二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以书法入画技法促进了“四君子”的写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播报     
上海展出“假”国宝展出时间:2005年6月8日起展出地点: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仿制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在国家博物馆是首次尝试,其中古画20幅,古瓷器10个品种,每个作品绝版仿制100件。被仿制的古画均为元、明、清蜚声中外的绘画大师作品,其中有“元四家”之一倪瓒的传世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1):I0013-I0013
谢丽芳,江西赣州人,景德镇工艺美术师、江西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喜欢画画,怀着对陶瓷绘画艺术的爱好来到景德镇学艺,经过多位大师指点,绘画技艺日益长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线条简洁明了,古朴纯真,并融入了现代装饰艺术的技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擅长釉上人物、走兽、花鸟,尤其釉土新彩堆画。其作品受到陶瓷收藏爱好者的好评并收藏。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女孩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年轻的语文老师。这个发现使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但是,这个念头就像春天树上茁壮成长的芽苞,一旦长出就遏止不住地伸展腿脚。女孩去向语文老师借书,她看见很多言情小说的主人公都这么办。她借的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在还书时,她把自己写的一首言情诗制作成一个漂亮的书签,夹在书里,把它变成了唐诗第三百零一首。然后,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他会看见吗?他看到会怎么想?脸上会是什么表情?明天见到我时一定有故事发生……可惜第二天并没有发生女孩想象中惊心动魄的故事,老师和平常一样。女孩  相似文献   

15.
加德纳大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对绘画也颇有研究。他最崇拜的画家是号称“数学家的知音”的荷兰大画家埃歇尔。埃歇尔生于1898年,他的画被世界许多美术馆作为珍品陈列。在加德纳卧室床头的墙上,就挂着埃歇尔的一幅名画。加德纳笑着说,当他还是个少年  相似文献   

16.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2,(12):85-85
正后来,这个世界越来越喜欢苗条得没有一点赘肉的女人。小说也一样,从体态庞大的史诗气象,到冰山理论,大师笔下的故事,也一直在减肥。很多年后,纳博科夫在美国当大学老师时,在学生面前痛骂《堂吉诃德》。他认为,堂吉诃德是个生命力强大的主人公,而塞万提斯并没好好对待这个主角。纳博科夫认为这一切"过于残忍、野蛮而令人痛苦",然后发  相似文献   

17.
张香桐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他谈到有关科学和科学研究的意义时,讲了两个生动的小故事。故事一: 关于眼睛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从阳光地里快步进入暗室时,开头会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等待几分钟之后,视觉才逐渐恢复。这就是所谓的暗适应现象。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迈尔斯发现,红色光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暗适应”过程。这是  相似文献   

18.
<正>吴扬内心深处充溢着追求新奇、贴近时尚的激情。当代社会生活多元化,带来多样可能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诱惑。之所以依然在画恬静秀美、深居闺阁的"吴氏美人",并把艺术触角向现代人物题材延伸,在于其对绘画莫名的痴迷,与生俱来的艺术浸润和熏陶,已使他很难轻易割舍对绘画的迷恋。更重要的是,在十几年的绘画实践中,他发现有着几  相似文献   

19.
因为我经历了死而复生,才有了胆去发动‘人才学’!因为我女人的死.我才有了那股痴傻和病狂,发动了电影课! 看破红尘,是否一定要遁入空门?我小时有个大朋友,是个绘画天才。然而命运不济,15岁时赶上了整风反右。教师动员他画一幅漫画帮党整风。他不知道该画什么。老师按上面布置的意思说,你就画一个领导坐着看报,嘴里叼着烟,桌上一杯茶。这  相似文献   

20.
对琴对棋对书对画对诗对酒对花,余极夫乐也?尤其是诗。——《志摩的诗》我喜欢《志摩的诗》,等同喜欢志摩的情怀!是缘分的撮合,还是我对他的诗的不变的憧憬?逛了不少书店。终于开始我与《志摩的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