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敏 《科学通报》1995,40(4):358-358
低O_2低CO_2是人在高原上一个最常见的生理现象,动脉血液中CO_2分压(PaCO_2)的高低是调节脑血流的最重要的因素.早在1965年,Harper等已对常O_2下PaCO_2与脑血流的关系作过较系统的研究.后来,又有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如顾正中,Krasney等就低O_2下PaCO_2与脑血流的关系问题作了一些研究.他们观察到高PaCO_2可以加强低O_2的升血流效应,引起脑血流的叠加反应;而低PaCO_2则有对抗低O_2的升血流作用,使低O_2下  相似文献   

2.
顾正中 《科学通报》1983,28(17):1075-1075
自Fog用颅窗技术证明了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以来,已有许多研究者证实了这一重要的生理调节现象。脑血流自动调节是指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脑仍能维持其稳定血流的一种内在能力。有关低氧对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的影响,国外已有报道。这些研究均在麻醉或麻痹条件下进行。至于在低氧清醒以及低氧颅内高压条件下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研究,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3.
一年来,我们对具特异功能的牟凤芹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牟凤芹今年27岁,已婚并生育了两个男孩。我们从生理学角度观察了人在发挥特异功能时,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曾经测了牟凤芹用耳认字前后的皮肤温度、心理电反射、脑电图和脑血流图,其中变化较明显的是脑血流图(Rheoencephalography, R. E. G.)。  相似文献   

4.
吴秀杰  潘雷 《科学通报》2011,56(16):1282-1287
探讨早期人类脑不对称性的主要研究材料是古人类颅内模, 即从颅骨内表面得到的脑的外部形态. 由于受研究材料和方法的限制, 对脑不对称性的研究一般只局限在左右半球向前、向后突出的程度, 或者对脑的前部、后部宽度的对比上. 本文利用3D 激光扫描技术, 对距今40~80 万年前的周口店直立人脑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与现代人颅内模对比, 显示周口店直立人和现代人在左右半球的绝对脑量和表面积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然而在脑量和表面积构成的相对脑量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周口店直立人左右半球的相对脑量没有显著差异, 个体间差异较大; 现代人左半球的相对脑量明显大于右半球, 个体间变异范围较小. 提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的不对称性不是发生在左右半球的绝对脑量上, 而是起源于相对脑量的变化, 这种解剖结构的变化可能与脑一侧优势的演化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1977年以来,日本水下医学会高压氧疗法委员会(UMS)规定了高压氧疗法(HBO)作为内科治疗的一种方法。在治疗时,病人密闭在压力舱内,呼吸大于一个大气压的氧。历史上,1662年,汉肖(Henshaw)建造了临床应用的高压舱,1960年波莱玛(Boerema)等确立了有关高压氧的生理基础。日本医学科学家和临床医师不久便开始在不同的治疗领域中证实他们的种种设想。日本高气压疗医学会是由桧本、桥本教授及其同事创立的。从学会成立以来的18年,可分为三期。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开启的2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仅仅是一个开始,涌动的暗流正酝酿着更加波澜壮阔的诗篇。未来,会是怎样?渗入血液的革命性颠覆SPECIAL REPORT自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信息技术革命是又一个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革。如果说公路和航海的出现,把人与人之间相对连接起来,互联网的出现,则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连接起来。人类生活和社会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纸化社会和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的场景,互联网可以  相似文献   

7.
石中瑗 《科学通报》1982,27(19):1210-1210
以前的研究证明,急性低氧迭加颅内高压对脑血流的影响与常氧下不同。低氧条件下颅内高压对脑功能的影响是否与脑血流一样也与常氧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机制?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告低氧迭加颅内高压对猫皮层电活动和心电图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中风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它往往更多地影响相对贫穷的国家,也留给富裕国家急剧膨胀的医疗费用。但中风通常是可预防的。一、中风的根源、失控和生活方式中风通常发生在流向大脑的正常血液循环被突然中断时,其原因可能是脑血栓或血管破裂。没有血液输送足够的氧气给大脑,先是出现脑细胞的大量死亡,继而出现这部分脑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的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9.
高阳 《科学之友》2022,(7):68-69
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探究衰老机制的研究有很多,延年益寿的方法也五花八门。《自然·衰老》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新方向:血液中的两种血液蛋白会影响寿命和健康,良好的血液可能是对抗身体衰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高压氧疗法的起源和发展与潜水医学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在海洋之下冒险所产生的不愉快的物理后果,直接导致了现代医学中压缩气体疗法的许多应用。虽然基于科学应用的高压氧技术是一个相对近期的发展,但实际上它有着古老的渊源。尽管潜水起源于何时不为人所知,但早在公元前4500年它就是一个独特的职业。然而,由于人类只能屏住呼吸几分钟,因此单人潜水的深度被限制在30米左右。大约在1500年,列奥纳多·达·芬奇绘制了各种潜水用具的草图,但并未开发出任何实用的工具。直到1620年,  相似文献   

11.
细胞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可以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细胞体积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研究发现,细胞体积的变化能够调控细胞的力学性质、代谢活动、细胞活性、细胞繁殖和基因表达等生理活动.但是细胞体积和压力调控的力学机制,以及细胞体积的变化对各种生理过程产生影响的物理机制仍有待研究.本文将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关于动物细胞体积和压力调控机制的基本力学生物学模型,并讨论细胞体积变化对癌细胞迁移以及细胞黏附和脱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循环,主要是与微循环的相互关系。与大循环相比,微循环具有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总长度和总面积大,总血容量高,压力比较低,血流速度慢,切变速率大,雷诺数小,张力低以及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等解剖和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特点。而微循环所表现的这些特点也就使得沿微循环流动的血液显示出与其沿大循环流动时所不同的流变学特性,从而构成了微循环的血液流变学特点。这些特点概括地表现为血液粘度随管径变小而降低的Fahraneus-Lindquist效应及其逆转现象、团块流和血浆的循环流动、血浆在毛细管丛中作渗透运动、血管的长度、圆度、管壁的光滑度、血管的弯曲度、弹性、抗张性能、血管的分支对血液粘度的影响等。本文还对以上所述的特点的形成机理以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低气压综合征 客机飞行的一般高度,距海平面大约9 000 m~10 000 m.在这个高度上,即使机舱内的大气压被调节到相当于距海平面1 500 m~2 000 m高度的气压水平,习惯于居住在低海拔地区的人也会出现不适症状.这是由于空气压力低,会导致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氧比例降低,对于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不健康或有疾病的人,以及身体处于特殊状况的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曾说过:"我国国民大多吃饭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大脑不管用。"进食越多,胃肠需要的血液供应就越多,供应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地减少了。另外,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大脑某区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即处于抑制状态。因  相似文献   

15.
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很低,人体为了抵御严寒,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含蓄”状态,血管收缩,减少了体热的散发,以维持体温。因体表血管的收缩,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增加,使大脑细胞供氧量充足,所以人们往往在冬天感到精神焕发,头脑清醒。但到了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暖,气压往往较低,人体生理机能也随之变化,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皮肤里的血液循环旺盛起来,而供给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就相对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因而显得反应迟钝,易感疲劳。再有,春天太阳直射点逐步北移,白昼变长…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山两屯兰煤矿的“2·22”故事中,100多人被送医院抢救.太原市的68个高压氧舱全部启动用于抢救伤员。由于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300倍,且离解速度仅为1/3600.所以一旦严重CO中毒,血液就几乎无携氧能力。CO还能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呼吸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陈赣  赵莲  刘耀文  廖福龙  韩东  周虹 《科学通报》2012,(16):1472-1479
血液黏度在保持血管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理状态下,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血液黏度相对稳定.在病理条件下,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血液黏度调节机制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液黏度的监测和调整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液黏度调节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颅面生长的控制理论是颅面生长发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颅面生长的遗传控制理论,功能基质假说和伺服系统理论等的基本内容,介绍了各种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阐述了颅内生长控制理论从遗传到渐成影响的认识变化,并应用各种理论解释了颅面正常生长发育深入研究遗传的渐成因素对因素对颅面生长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物候是植物生活史的周期性循环事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的趋势,而果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增温延长了生长季,主要是通过延长开花等繁殖物候而实现的。青藏高原的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放牧的驱动,暖湿化和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提前或延长物候期,而暖干化则延迟或缩短物候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农牧区生产以及旅游业(如赏花节)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更少。针对当前青藏高原物候研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从生理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不同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馈。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速摄影仪对乙烷在水平铜表面饱和核态池沸腾中的气泡行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开展了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压力为0.2 MPa,热流密度范围为14.65~80.79 kW m~(-2).实验中观测到气泡的生长、脱离和上升过程,得到单个气泡的生长周期,同时绘制出单个气泡生长周期内的直径变化曲线,并将其分为快速、慢速和稳定增长3个阶段,且气泡直径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鉴于其分段特性,推荐采用分段预测模型.发现了气泡脱离直径及频率随热流增大而增大,气泡脱离形状随热流增大而呈现球型、椭球型和不规则形状的变化.还观察到气泡合并,轨迹变化,附加运动和流型变化等现象,并分析讨论了其形成机理,发现系统压力、加热壁面性质液体物性对气泡的行为特性有较大影响.相比文献中的常温液体,乙烷气泡生长周期有差异,其脱离形状有椭球型及不规则形状,且气泡上升轨迹变化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