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学高等教育培养对象的研究,确定法学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律师,针对律师提出了法学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标准。律师队伍或者律师群体是法律部门选择人才的储备库,除了满足律师队伍自己的需求外,还肩负着为公检法司等部门输送人才的重任。文章指出,应当调整现行律考制度和形式,扩充律师队伍,还应当改革公检法司等部门的用人制度。只有从律师队伍中录用公检法司等部门需要的法律人才,才能彻底改变公检法司等部门的人员素质,保证用人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司法部门的用人腐败,这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法治社会的发展需求、选拔法律人才的基本趋势。为此,法学高等专业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为个性的教育,它能够保证法学高等教育为律师队伍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法学教育方面,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奠定了人才基础。新形势下,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本文努力从改革法学教育体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法学理论与法律事务等方面探索优化我国法学教育的路径,以期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实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更多更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科学概括。建国四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高等教育就受挫折,离开了这个方向,就会失去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需要 ,深化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是转变法学教育观念 ,更新法学教育思想。法律人才素质不同于别科人才的素质 ,法律人才素质内容有其特殊的内容。转变法学教育观念 ,更新法学教育思想 ,注重提高法律人才素质的方法很多 ,但重要的是深化法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等法学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法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现阶段,在高等法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培养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这两方面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他是我国新法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是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研究李达的法学著述,领会其思想精华,掌握其基本特点,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日渐增多,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管理的观念影响、现代法治观念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陈旧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现代大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实践与高等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滞后等。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常见的违法现象主要有实体性违法行为和程序性违法行为两大类。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培养现代法治精神和意识、健全高校制度建设和加强高等教育法学的研究和普及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正>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加强文科的建设,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文科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纵的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从横的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从招生比例、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直到影响中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些弊病,以便更好地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历史的回顾文科,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泛称。其涉及面大至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民族学、文学、语言学、国际学、经济学、教育学,小至部门的管理学、人口学、  相似文献   

9.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当前高等教育学界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角度、知识体系建设角度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是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基础 ,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 ,法学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露。本文分析了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揭示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高等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取得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详实的调研数据,分析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为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16至18世纪,人文主义与启蒙运动相率兴起,欧洲高等教育遭逢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欧洲高等教育中的神学、哲学、法学、自然科学四科均出现了相关变动.神学逐渐没落,哲学迅然兴盛,法学得以显扬,而自然科学也呈现勃兴之势.据此,我们可以一窥16-18世纪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循着这条脉络,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车辙便紧扣着世俗化与近代化的轨迹伸向前方.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的三个显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高等教育,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特征:一、强调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性。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各类建设人才。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和重视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问题,他一再重申: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如果只说四个现代化,即不讲社会主义就离开了问题的本质,也就…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而法律人才模式培养创新要求强化法学实践教学,而法学实验室的建设对法学实践教学意义重大。法学实验室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未收到应用的重视,要重视法学实验室的建设。法学实验室建设包括法学实验目标体系、法学实验项目内容、法学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法学实验课课程安排、法学实验成果评价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冲突,法学本科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应着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方面需要的人才,而司法考试仅仅是一种职业准入考试.因此,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在司法考试面前应当保持其独立性,而司法考试也需要不断完善,应当以法律职业素质为核心内容进行考察.同时,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改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司法考试要求,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从恢复重建到今天的发展,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急需社会各界学者加以研究解决。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研究及借鉴西方的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方式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先进法治理念。在全  相似文献   

18.
胡源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115-116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为实现现代化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我们应该调整好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关系,以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商法学是法学本科教育专业必修课,是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学科,面向21世纪市场经济就业形势的竞争,立足于民办院校本科教育的特殊性,培养出法律实用型人才,是目前我们民办院校法学本科教学应思考的首要问题。笔者在此针对目前我国民办院校尤其是我院的法学本科商法学教学的普遍现状,结合我国法律人才所需现实,对于商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当采取的改革措施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是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旗帜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党员、干部和教职工 ,以及广大学生 ,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人才为己任 ,努力拼搏 ,把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推向新的水平。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努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首先是必须按党的教育方针办学 ,始终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办学宗旨 ,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