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语形式简洁,意义精辟,是语言中的精华部分。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来说,结构都是定型的,不可随意改动;语义是完整的,一般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在组织结构上都有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在语法功能上都可以分成名词性成语、动词性成语、形容词性成语和副词性成语;修辞上多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相似文献   

2.
语义修辞是中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修辞方法,语义修辞同语汇系统的语义有密切联系,主要研究语词的具体意义,即语词运用中的意义。包括本义修辞、同义修辞、精确义修辞。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简练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各义项间关系的考察,将目前杂说不一的现代汉语词义派生方式框定在“引申式派生”及“修辞式派生”这两个大的框架内加以讨论:前者主要表现为对母义个别义素的变换和延伸,其过程是类比、推演;后者则表现为对词的修辞用法产生的临时义的约定俗成,其过程是将临时义固定为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译法非常灵活,译者必须了解成语的含义及数词的作用。有些数词在成语中是实义词,具有明确的数量概念,就可直接用数词译出。但汉语成语中大多数数词並不直指其数,而是表多少、顺序、强调或夸张等修辞作用,这样的数词是虚义词,可意译,但译文中要反映出数词的修辞效果。还有些数词在成语中有典故,这类汉语成语最好套译有相似典故且涵义一致的英语成语,以保持语言的风格和色彩,使读者倍感亲切。当然还  相似文献   

6.
修辞手段的运用是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在具体的语义组合中,某些修辞手段的构成恰恰是利用了义位的某些隐含义素。词语的变异,往往就是隐含义素催生的结果,使语义在原有义和新增义的和谐与矛盾中显得更为新奇别致、富有吸引力,语言也在这种情形中鲜活起来。要想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发话者所表达的修辞话语的意义,就必须突破话语的表层,通过隐含义素直入其深层含义去理解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是词汇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其特殊性,以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来揭示偏义复合词这一机制的产生,从中探索其内在规律,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深入挖掘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为词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字格夸张型数字成语形式上有四种模式——模式一:XOOO;模式二:XXOO、XOXO、XOOX;模式三:XXXO、XOXX;模式四:XXXX。非四字格夸张型数字成语结构更多表现为主谓结构。夸张型数字成语语义具有丧失数字精确义,拥有成语语境规约的修辞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连"字句的研究,主要论及句法构造、认知阐释、句式意义和信息结构特点、关联作用等,着重关注"连"字句的语义语用信息及其分析模式。首先,根据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的不同对"连"字句进行了分类,给出"连"字句的全新分类系统,共分出18类;其次,逐类详尽描写"连"字句的预设触发功能,概括出各类"连"字句的预设分析模式(规律);再次,逐类揭示"连"字句的断言义、隐涵义,并概括其分析模式;最后,简略梳理并阐述"连"字句的交际义。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某些构式的语义语用信息及其分析模式的探析,可以促进汉语语用学、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中有关"狐狸"的词条特别多,文化义也非常丰富。汉语成语中"狐狸"文化义的生成,既有该动物生活习性的比附、外部形态的联想、实用价值的影响和民俗文化的衍生,也有该动物先期文化义的二次联想以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借助多种汉语字词典,考察颜色词"黑"多项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社会交际、人类的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以期对颜色词研究者和词典编纂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规则—规律”是一对常见的近义抽象名词,近义词典多举例说明二者异同。文章基于BCC语料库,尝试从型式搭配角度考察其语义特征。文章认为,“规则”具有人为性、程序性、外在性和规约性等语义特征,受评价义形容词修饰。客观性是“规律”的本质语义特征,并以此为核心衍生必然性、内在性和永恒性等语义特征。“规则—规律”的深入对比研究,可为相关词典修订和汉语近义抽象名词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词在储备状态下具有泛指义和特指义,但进入具体语境后却只能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因此,在成语解词和释义时必须辨明泛指义和特指义。以“节用爱人”“根深柢固”“乌合之众”“画龙点睛”“咬牙切齿”“画蛇添足”为例,说明目前出版的成语词典和综合性词典往往不注意辨别泛指义和特指义,或误以泛指义为特指义,或误以特指义为泛指义,而这些都不利于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和语义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构成情况,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构成成分的语义份量不相等,有广狭之分。我们指出,这种类型并列复合词的词义不等于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或融合,决定该词语义内容和语法功能的是狭义的语素,广义语素往往只起衬托作用。文中同时指出,在同一词群内部,义域较广的词容易和其他词结合成并列双音词,而义域较窄的词之间不易结合。  相似文献   

17.
对同义谚语与近义谚语进行严格界定,是使谚语研究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一些谚语尽管存在首字、字序、语气、句式、时代色彩不同等异处,但语源相同,字面义或深层义基本相同,属于同义谚语;一些谚语虽然只有个别核心语素不同,或取材不同,或句式有所扩展,或书证表义侧重点不同,但在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上产生了细微的变化,甚至产生了语义交叉现象,应划为近义谚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句子语义表示的深入分析,提出汉语句义的三维表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句义三维表示模型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从义面、义原、义境三个侧面来综合描述句子的语义,并通过迭代求解各方的权重,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最优.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句子之间的相似度,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白"多项修辞义主要从"日光"、"帛"、"曰"分别派生而来,它们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等有密切联系。"白"在汉语里存在着两种极端对立的修辞义且用于消极义项的明显高于积极义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时期致使义处置式这一特殊处置式的描写,概括了致使义处置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致使义处置式的特点。根据对致使义处置式谓语动词的分析,探讨了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