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春小麦混播产量效应研究罗振华(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34100)利用生长期相近的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甚至不同作物在生物学特性上的互补性进行混作,保证稳产,这是河西历史上早就有的种植方法。不过即使生产条件低劣,混播的目的主要在于“不收这样收那样”。...  相似文献   

2.
棉花玉米复合种植系统种间适宜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场理论,对中据相似生态位的棉花玉米复合种植系统中的种间适宜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作物距离由近及远条件下,透光率日变化叶“S”型趋势,而不同间距下土壤垂直剖面的含水量变化则呈倒“V”型趋势。相邻作物在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上的均表现为个体生长优势与种间距离大小呈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冀东北两茬积温不足地区,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化和示范重演等方法,通过作物种植模式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率及系统生产率。经过3a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的种植模式。与当地习惯的带田套种和两茬复种比较,生育期间积温增加346.2~384.9℃,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0.31%和0.14%,产量分别提高31.0%和19.0%。产值分别增加27.80%和13.65%,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建设提供了栽培管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是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立体农业种植专家的河南省浚县卫贤乡南纸坊村闫安照,试种甘蔗优种—日本蜜甘获得成功。他的种植成功不光丰富了北方甘蔗市场,同时也为农民种田获得高效益摸索到了一条路子。 闫安照潜心研究立体高效农业30多年,摸索出了从三种三收到七种七收上百个立体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引进、试种、培育出近千个名优特新作物品种。因成绩突出他被评为高级农技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在清涧种植历史悠久,全县年种植面积达18万亩,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我县农民农业生产的拳头产品,被县委、政府列为“一红二自”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钱贻先 《遵义科技》2004,32(4):62-64
作物标准化种植,是当代实用农业技术中的一支新秀。它以全新的观念系统地阐述种植技术,是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笔者随同农技科研人员深入农户,进行多年调查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得出的一项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8.
科技商城     
明天的新能源———能源作物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呢?能不能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这将是21世纪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从当前情况看,芒属作物可算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1.生长迅速:它一季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象草”。2.生长泼辣:这种作物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都能生长,它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9.
汉中盆地沿汉江两岸平坝区,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土壤为淤积而成的砂壤土,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于各类蔬菜的生长,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供菜基地,大棚春季洋芋一夏季西瓜一秋延西红柿一年三作三收高效种植模式,使大棚设施、土壤肥力和光温等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缩短。坡面产流量趋势为先逐渐增大,之后(10 min左右)逐渐趋于稳定。C单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差;A-B-C套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单种及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更好促进降雨入渗。2)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沙量与雨强呈正相关,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幅度较小,中、高单种或套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复杂。小、中雨强下,A-B-C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大雨强下,A-B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减沙效果优于中、高作物单种其套种模式。3)不同种植模式下产流量和雨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B、C单种模式与A-B-C套种模式产沙量与雨强有相关关系,其余模式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低矮作物单种及低矮作物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减流、保土,因此坡耕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考虑增加低矮作物参与种植,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依据燕山山前平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对该区作物种植生产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目前燕山山前平原区5种主要的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了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该区在目前生产力状况下,以冬小麦一夏玉米为作物生产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30余种间作套种组合种植作物的耗水量、产量、产值及其根区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组合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作物组合种植条件下,处于雨季后期的作物生长,达到了对光、热、水资源的同步利用,明显地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同时分析得出了山西省作物组合种植的缺水量与耗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邢杰 《科技园地》2005,(1):24-25
种植形式单一,比较效益低,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影响农民对土地追加投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去年随着国家关于农业工作“一号文件”的出台,广袤的农村大地再次掀起重视农业和投资农业的热潮,许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想方设法学科技,用科技,努力提高种植水平和效益。在诸项科技中,立体种植是一项既传统又现代,既简便易行又高效适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在本地区番茄种植上,充分利用了本地区这种气候特点优势,创造性地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多种种植模式。这些特色各异的种植模式,极大地扩大了本地区番茄种植面积,极大地提高了番茄的均衡上市力度,对本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本地区番茄的几种主要种植模式及其栽培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浪 《广东科技》2013,(16):189+172
随着大棚作物面积迅速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加快,但由于大棚的施肥上的不合理以及独特的生产环境,使作物生理缺素和大棚土壤盐碱、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蔬菜瓜类作物产量、生长及品质,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和品质,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提高设施的合理施肥水平,成为当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阐述了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危害,分析了土壤盐碱、酸化的危害,最后分析了大棚土壤改良措施以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拱棚覆膜种植胡萝卜,在上市时间上填补了与露地种植上市供应的空白点,具有成本投入较低、生产风险小、技术简单易掌握、上市早(焉耆盆地6月中旬即可收获上市)、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一般667m^2投入在1000元左右,667m^2产值可达3500-4500元,且这种生产模式利于复播,可提高土地综合产出效益,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博湖县设施农业的主打作物品牌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宝坻区是我市传统的农业大区,土地及水利资源丰富,农业设施完整。除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外,大葱、大蒜、天鹰椒号称宝坻“三辣”,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1997年,宝坻“三辣”被市政府评为“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在成绩取得的同时,宝坻区针对品种自繁退化、抗病性减弱、产量降低、收益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将“三辣”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该项目的确立得到了天津市科委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为培育我市区域特色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农口区县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市科委拨款5…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20世纪中叶以来嘉陵江中游地区7县(市)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种植模式和农业产量的动态变化。为建立21世纪嘉陵江流域生态农业,产业化种植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固县三合乡陈丁村依托县农技中心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销售空档,成功地摸索出了大棚春洋芋-夏西瓜-秋延西红柿一年三作三收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使大棚设施、土壤肥力和温光等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木薯是沧源县2006年以来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的经济作物,2007年全县完成收薯面积12266亩,收购木薯干片3076.25吨,实现木薯农业产值2614812.5元。本文对沧源县两年来木薯种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