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普法教育观念,提高公民统计法律素质,增强教育有效性。要从普及法律常识向全面提高公民统计法律素质转变,增强教育目的要素的有效性;要从行政指令式、群众运动式和统一答卷式向常规化、制度化转变,实现教育方法要素的有效性;要从政府推进型、数字"政绩"型向改善法治环境、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转变,提高教育情境要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第五,综合性。小学品德教育的实施应是综合的,要形成一套可以有效运作的规范和机制。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建成整体大品德教育课程体系。一要充实、完善品德教育的内容,发挥好课程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这既涉及显性认识性品德教育课程问题,也涉及隐性认识性品德教育“课程”问题。现行思想品德课中品德教育的内容比较薄弱,也欠完善,似可按照上述四边形认识性品德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予以充实、完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过程,一般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成分。思想品…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经验与理论等等,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生物教师与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认识上跟上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使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措施在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否则将会事与愿违,甚至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4.
高师教育的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次要明确高师院校培养的目标,注重其师范特色,培养新世纪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院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努力从教学环节上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生命的漠视是导致当前品德教育缺乏生命活力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教育价值取向、品德教育观念及教学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正视品德教育存在的弊端,寻找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石力 《许昌师专学报》1998,17(2):110-111
应试教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普遍性、稳固性。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应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深入变革 ,即由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向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转变 ,由以传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转变 ,由传统、保守的教育思想向自由、开放的教育思想转变 ,由空洞的政治说教思想教育观念向务实的人文素质教育观念转变 ,由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的教育观念转变 ,由偏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思想向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教育思想转变 ,由面向国内的教育制度改革思想向面向世界的教育制度改革思想转变 ,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冀玉然  殷永桥  柳青  周学增 《科技信息》2011,(23):I0171-I0171,I0215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措施:第一,教育观念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第二,教育内容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第三,教育方法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第四,要由有形教育向无形教育转变;第五,要由共性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第六,要由平面型教育向立体型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两个转换”,打造思政课高效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丽昆 《科技信息》2010,(2):332-333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以及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能力—素质体系"的转换,即实现"两个转换"。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从知识教育向能力、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构建合理的、具有特色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创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搞活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当前,我们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一点是教学方法存在弊端。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怎样教课的老师是好老师”、“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好学生“怎样的实验是好实验”等问题的讨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搞活教学方法,提倡学生冒尖、创新、标新立异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进取的精神,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的主要任务。在教学手段上,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实施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题库,...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文化更新的当务之急首先是观念更新的问题,即在组织领导和员工中,实现八个方面的转变: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意识转变;依赖意识向自强意识转变;身份平等观向效益平等观转变;官本位向企业本位转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权力观向“无功便是过”的权力观转变;封闭经营观念向开放经营观念转变;利润至上观念向事业至上观念转变;“重硬轻软”的管理观念向“软硬并举”的管理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文章从课堂教学必须实现师生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改的基础;教师要率先垂范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共青团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面对市场大潮,团组织要转变观念,工作中要减少指令性,增强指导性;教育手段要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育内容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育观念要由授业型向育才型转变;评价方式要由单一的只看学习成绩向多种能力的综合考察转变.只有这样,共青团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5.
加快实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的转变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关键.在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时,应体现教育观念的3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和教育模式的3个转变(竞技向健康、体育教学向体育文化教育、传授知识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并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物理教育自八十年代以来,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形成了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又从能力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能力型物理素质教育是物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知识型应试教育转变到能力型素质教育,由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和素质,是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能力型物理素质教育的考核方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指出以学生为本的师德育人观念构成的三个要素是:对以学生为本的伦理精神的忠诚;对大学生的伦理关怀;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人性善理念。对此,要在师德育人观念上实现三大转变:在大学生与教育行政关系认识上,注重向大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基本认定和学校社会责任转变;在言教与身教的关系认识上,注重向以身教为中心的育人转变;在师德理念上,注重向教师职业道德自律的转变;在责任意识上,注重向强化学校责任和教师责任转变。接着指出了牢固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的四个基本原则,即育人优先原则、尊重权利原则、教师自律原则和权力监督原则。最后提出了强化师德育人观念的基本途径:首先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教育行政学院、高校和各种教师培训学校或中心的重要作用;健全教育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师德失范的行政与道德成本。  相似文献   

18.
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重在实践。实验教学的手段、管理、服务和时间观念是实践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途径。手段观念重在科学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管理的重点是课程管理。实验教学要为整个教育建设与发展服务;实验教学的时间观念要求实验教学要加强时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人才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要在引导上做文章、下功夫,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创见,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徐蕾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160-16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教育根本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保障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更新观念、强化职责、完善制度、加快改革、提高质量,以多样化的可选择性教育,优秀的教师和关怀弱势群体,完成从个人公平维度到国家发展维度、从优先发展到均衡发展、从“显性公平”到“隐性公平”、从量的提高到质的提升和从物质公平到精神公平的转变,使“使适者受适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