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煤矿支护的历史做了简单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喷、锚网喷、锚网喷二次支护的原理、严把材料质量关,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量,同时提高了掘进速度,并且节约了大量支护资金,顺利穿过三层煤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七采水仓破坏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选择了合理的加固方法,加固效果明显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月亮田矿南三采区主要巷道返修量大,本文主要以月亮田矿南三轨道下山注浆加固施工工程应用实践为例,叙述了南三采区主要巷道巷修支护施工实施注浆加固后大大延长了巷道使用周期,明显减小了巷道返修量,取得了显著的安全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软岩巷道支护历来是巷道工程的难题,文章通过对锚网喷巷道一次性支护的不足的描述,并通过试验,将展现出二次支护的理念与特点,解决了软岩巷道支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锚注支护具有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保护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根据锚注支护的基本原理,详细叙述了在任楼煤矿大巷加固中采用锚注支护的参数、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结果证明.锚注支护是巷道修复的有效方法,并大大降低修复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锚注支护具有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保护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根据锚注支护的基本原理,详细叙述了在任楼煤矿大巷加固中采用锚注支护的参数、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结果证明,锚注支护是巷道修复的有效方法,并大大降低修复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松软岩层中的大型硐室支护的理论,针对和睦山矿区软岩硐室的具体情况,采用柔性初次支护卸压,适度滞后的强力二次支护的方案,并描述了其支护机理。通过对工程硐室的现场实测结果进行统计,证明方案支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破碎、松软岩层内采用化学注浆加固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赤峪主副井底强排泵房进行锚注加固的设计和施工,探讨了锚注联合加固技术在处于高应力地区及松软岩层巷道支护中的应用。对处理处于高应力地区及松软岩层巷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破碎巷道顶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林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6):60-61
通过分析和研究破碎巷道顶板的状况以及注浆加固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注浆加固的具体方案,并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在破碎顶板下掘进施工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介绍了月亮田矿南三采区轨道石门与采区石门联巷交岔口状况,通过采用力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巷道矿压特征,提出了合理的围岩支护方法,使交岔口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承压区采场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压区采场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极为复杂和多变,其复杂性反映在变形机理的复合性和动态性。本研究将针对承压区软破岩采场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主次承载区协调作用支护理论与关键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质资料与工程类比法的分析研究,采用穿层巷道布置施工工艺方法,重点介绍穿层巷道锚网喷联合支护的应用及其效果,实践证明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可以消除因岩面不规整而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使巷道支护浑然一体,支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突然的动压现象不但会造成煤岩体的振动与破坏,还可能使巷道垮塌,支架、设备损毁,甚至发生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必须引起矿井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本文以笔者参与施工的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动压下的巷道掘进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赵源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本文简述了原苏联冶金矿山井下开采现状和原岩应力的研究,着重介绍了近20年来在保持采准巷道稳定性方面实行的3项技术措施,即大力推广喷锚支护,完善可缩性拱形钢架;采用树脂注浆加固围岩;实行卸压开采,以减轻采准巷道的载荷。 相似文献
15.
下峪口矿产业升级改造项目皮带平硐一标段处于全砂层地质条件中,通过采用注水玻璃加固技术使得巷道安全穿越了地面建筑物密集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该矿在本地区同类地质条件下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外桥梁加固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国内其它行业的加固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分析目前国内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桥梁墩台已出现的裂缝、沉陷以及桥梁的倒塌,提出各种加固措施,并对一些加固措施提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锚注联合加固支护技术对冒顶区破碎顶板进行加固,有效地控制了松散围岩垮落,为安全施工提供保证,且施工工艺简单,效率高,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采动影响剧烈,采动影响巷道维护困难,晋煤集团长平公司通过采用新型无机注浆材料,配合合理的注浆工艺和方法,对留巷复用巷道进行注浆加固,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变形,减少煤柱损失29 m,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