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生物海洋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海洋学的定义、学科发展的历史、生物海洋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研究内容,阐述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生物海洋学的未来重大进展将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功能生态学、生物聚集体的结构动力学以及人类影响和生境关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生物海洋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海洋学的定义、学科发展的历史、生物海洋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研究内容,阐述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生物海洋学的未来重大进展将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功能生态学、生物聚集体的结构动力学以及人类影响和生境关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为压力源的强度和多样性日益增加已引发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类似,海域缺氧现象的频发使得缺氧现象成为重要的全球压力源。本文以贝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缺氧的定义和等级、缺氧的原因,并集中探讨了缺氧胁迫对贝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贝类养殖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贝类产业能够及时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浅谈园林景观水的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水的净化对人类和生物固然重要。至于园林景观水的净化:清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水生植物的生长,水性生物动物的生存。如:鱼类,贝类,藻类,水生花卉等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贝类标志技术已在贝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资源补充、生长和遗传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贝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及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目前,贝类标志技术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且由于贝类多变的形态结构和复杂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标志技术的应用仍存在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贝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几种标志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贝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贝类贝壳是一种生物矿化组织,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使之成为生物材料学研究的重要模型,贝壳的组成分子主要包括约95%的碳酸钙晶体以及5%的有机质,其微观结构由具不同晶型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组合而成;贝壳基质蛋白作为贝壳形成的关键性分子,对贝壳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贡献。贝类闭壳肌与贝壳的连接界面因为涉及到有机相-无机相之间的生物粘附,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已有的报道主要围绕闭壳肌-贝壳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及蛋白质分子组成开展。贝类闭壳肌主要连接于贝壳肌棱柱层,两者之间存在一层有机质膜,形成闭壳肌-膜-肌棱柱层的连接体系,而贝壳基质蛋白,特别是肌棱柱层特有的蛋白在该界面连接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表环境中最复杂的物质循环之一.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氮的来源、物理迁移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的认识,完善了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体系.本文综述了在环境水体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及统计模型,将氮的溯源研究从定性识别拓展到定量解析;应用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实现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转化途径的判别及其转化速率的定量解析;重点提出应进一步开展不同转化途径、不同水体环境要素对氮同位素分馏特征的影响研究,逐步完善环境水体氮循环同位素分馏理论体系,为准确认识氮循环和加强水环境保护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学科提出的背景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研究早有报道,但是,农业生物地球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过去在我国未见正式提出。从学科发展史上看,现代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始于苏联B.N.维尔纳德茨基(1863~1945),他于本世纪20~40年代开创了生物地球化学新学科,后来他的学生A..维诺格拉多夫(1885~1949)把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即开始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1950年召开全苏第一次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动植物生活中的微量元素》(上、下集)“’。为开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将为有利于全球污染控制和原生与次生化学污染引起的生态恶化和地方病防治的环境战略制定和目的于节省地球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福建滨海风沙区木麻黄林带迹地土壤性质和林带更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壤化学性质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研究了福建滨海沙土木麻黄林迹地更新不良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土壤的酸化和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土壤有效钼的缺乏与这一区域缺乏燃料,木麻黄枯枝落叶几乎全被用作农家燃料,使木麻黄林正常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断有关。提出了解决滨海沙土木麻黄林的维护和更新,以保护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洪泽湖是淮河中游的河道型大型水库,是淮河上游污染的“汇”。笔者研究营养元素在洪泽湖淮河入湖河口区不同群落间的分布差异,探讨营养元素在群落间的转移机制,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淮河水质污染已成为严重社去问题,国家也出台了限期治淮的战略目标,但尚有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急待解决.本研究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和概论理论,首次建立了淮河干流纳污河段的水质概率稀释模型,使之成为合理确定河流允许排污量和区域排污削减量的科学方法.对规划和实施河流污染治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原因,提出消除水污染的建议。方法用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淮河流域水污染产生和更加严重的原因是淮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明晰。结论建立统一的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是防止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半个世纪以来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1954-2004年淮河流域降水量与流量均呈下降趋势,而1995-2004年呈上升趋势;2)淮河流域水质自198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而从1995年开始有好转趋势,淮河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水污染依然严重;3)受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水质也呈季节性的变化,但年际降水的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不大.淮河流域水质的变化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的变化,近年来水质改善不是十分明显的原因是由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污染治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走生态发展之路是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回顾淮河污染治理的历史、治理的成果,分析当前现状,指出治理难点,提出有控制地广种水葫芦、集中造草浆、回收重金属、建立淮河环保委员会、淮河公众监督委员会等治理措施,认为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治理淮河污染.  相似文献   

18.
大气污染问题是河谷型城镇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利用典型河谷型城镇山西省灵石县2005-2009年的主要污染物SO2、PM10和NOx的浓度监测资料与同期的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转化机制与污染机理,研究得出河谷地形与逆温影响是灵石县城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改善河谷型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连峰  梁华新  赵秋义  李有 《河南科学》2007,25(6):1055-1058
随着淮河流域点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逐步成为淮河流域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河南省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