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宗教意象作为一种艺术象征符号存在于志怪神魔小说中时,志怪神魔小说便形成了不同于中国古代人情和历史小说的独特审美特征,即神秘性、奇幻性、怪诞性、象征性。我们不能单纯地用浪漫主义精神来概说这种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在审美取向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尤其体现在历史深度模式削平、主体的退隐或消解、反讽和戏仿的艺术策略等方面。但中国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历史小说只能有限地接纳或"误读"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因此,新历史小说的审美取向只是接受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凌力是当代最深得“红楼”艺术精髓的一位历史小说作家,她的历史小说不论在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发掘、女性形象的复杂塑造,还是对历史题材的生活化和人情化处理等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着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我国优秀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就。这部小说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前和鼎立之后直至三国归晋的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其中,有军事的,也有政治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以彼此联系和照应的笔法,写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小说里,几乎每个场面都写得激动人心,细腻生动;每个人物都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所以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乃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除了运用其它艺术手法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历史小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历史小说的大众审美取向是小说受到关注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小说的大众审美取向,如何把握大众审美取向的度,便是进行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们应该深思的.  相似文献   

7.
李洱小说<花腔>由正本、副本交织而成的"花腔体",是为了呈现历史叙述与小说叙述的"同构"性.以"仿史"的形式展示历史的建构过程及其形态,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颠覆历史或否认历史的真实存在,而是向被书写的历史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观念提出质疑和挑战,并以此与传统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8.
一个瑶族少年,生活在那不为人知的崇山峻岭的深处,那段动荡的历史会在他身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那段历史,曾经被传统革命历史小说歌颂过,被伤痕文学控诉过,被反思小说鞭挞过,还被新历史小说嘲讽过,但在一部可称之为儿童文学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陈超 《科技信息》2007,(18):157
本文通过分析新历史小说的个人化写作现象,结合类后现代小说叙事中的"仿拟"策略,提出新历史小说在消解传统历史观念而进而构建新历史话语的过程中,通过营造形式语言与内容灵魂自然和谐的统一,使新历史小说有了诗性审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以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为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新潮后"小说潮流,在文学精神和叙述方式上发生的变异,深刻地改变着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面貌.它们以革新小说叙事方式以及书写对人生的彻底绝望为内在追求,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历史题材中,都没有能在文学精神上创造出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其实包含着严重的精神滑坡现象.作家只有站在真和善的立场上,重返人的价值关怀,才能真正突破目前的价值迷惘,为文学的当下写作和历史叙事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新革命历史小说的身体凸显及暴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新革命历史小说与1950—1970年的革命历史小说有很大差异。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革命者的身体得到凸显。新革命历史小说对男性革命者充满杀戮快感的身躯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现代性内涵与意识形态的意义。革命者身体的凸显及暴力描写,不可避免地消解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度和力量。这类小说在身体描写上不能走得太远,应比一般的“纯文学”及大众文化谨慎、持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像逻辑渗透历史小说叙事内部,如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小说文体等诸多环节,使得印刷文化语境下历史小说的叙事技巧遭到改写。日益边缘的纸媒历史小说接受影视剧的收编,将影视叙事手法与视觉思维引入到历史小说写作之中,从而催生出大规模的影像化叙事潮流。  相似文献   

13.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观的演变、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变化、叙事角度的转变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新历史主义小说进行了论述。中国传统历史小说承载了太多的政治目的,成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工具。而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一种反动。它不过是从世俗角度虚构、叙事、言说历史,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意义,它恢复了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井上靖是日本战后历史小说创作的重量级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享誉世界文坛的历史小说作品,同时主导和影响其文学创作的历史小说观亦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其不同创作时期的历史小说亦呈现出相异的文学风格、艺术追求和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15.
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古典小说,它们在作者情况、成书过程、思想观念、素材来源等方面有若干相似处,而在取材立意、形象塑造、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则明显地不同。其中,两书对待史实的差异所显示出的历史小说化的突进,反映了当时作家对小说艺术审美特性认识的深化;而围绕“历史的小说化”还是“小说的历史化”的争论,是我国古代小说演进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肯在中阴》这部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小说,巧妙运用了叙事拼贴、互文等艺术手法,使其文本的组织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活的人物。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小说文本与佛教哲学的互文两个方面,对这一长篇小说的艺术性及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林肯在中阴》以文本组织方式之奇、人物形象特征之奇等特点,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一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继姚雪垠《李自成》这部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奠基作之后,进入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成为创作的持续热点,成为当代文学大观园里最有实绩的品类之一,而唐浩明的《曾国藩》无疑是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历史学家、小说家唐浩明以“人”的观点再现曾国藩,用文化衣钵剖析曾国藩十分丰蕴、有着巨大可垦性的一生.以儒家思想为端点,将曾国藩置于“为酬君恩”、“为兴家族”、“徐图自强”的三维坐标中,通过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撞击,对曾国藩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评价.此外,本文还就唐浩明小说来撷众多的分切小镜头,在复杂矛盾冲突中突出文化与人的制约关系,以及细节刻画、个性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初期的历史小说,尽管作品数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优秀作品较少,因而很少引起学界关注。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普遍评价不高,认为此期历史小说在艺术上乏善可陈,因循守旧,公式化倾向严重,思想上更是陈陈相因,不外乎忠奸斗争与劝善惩恶等传统思想。不过,从思想史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此期历史小说展现出中国近代思想走向的两种不同维度:一方面,既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辉煌记忆中不能自拔,复古思潮与保守主义盛行;另一方面,随着十九世纪中国内忧外患的逐步深入,对时局敏锐而焦虑的小说家的忧世心态也在历史小说中充分呈现出来。其突出的标志,是对外患内忧的广泛"书写"。  相似文献   

20.
历史如何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否既具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丰厚的审美意识,《大清血地》从正面给我们阐释了历史小说作为跨越在艺术和历史学这两个门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