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言不少港口的入海航道都是位于浅滩水域之内。就淤泥质浅滩而言,因其组成物质较细,水下岸坡十分平缓,浅滩航道往往较长。淤泥质浅滩又与沙质浅滩不同,受到波浪和水流扰动的底部泥沙,大多以悬移质的形式悬浮于水中,为水流携带搬移。我国淤泥质海岸长达1800多公里,随着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地正在加速建设新的港口,因此,对淤泥质浅滩  相似文献   

2.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对泥沙运动模型率定与验证的新思路,即采用代表潮和代表波浪场对长期水动力进行模拟,并利用具有统计意义的代表含沙量场对泥沙起动各参数进行率定,最后采用不同风浪条件下的含沙量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以连云港地区为例,对这种新思路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率定/验证思路可有效应用于粘性泥沙运动和航道回淤的模拟中.在所建思路与模型基础上,对淤泥质海岸大风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及进港航道回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大风作用下的含沙量分布形式与正常天气相似,但含沙量数值大幅增高.一次大风对航道回淤的影响时间应为大风期间与风后一段时间的总和,其中航道回淤最强的时刻发生在风后一天左右,然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至正常天气状态.最后,根据模型预测,连云港地区进港航道不会发生一次大风骤淤碍航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建设和维护中核心的泥沙回淤问题,本文采用海港水文规范、底切应力公式和纳潮总量估算等多种不同方法对横沙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中的港池和外航道泥沙回淤问题进行预估,其结果较为一致.若港池出口位于-7 m泥沙浓度0.3 kg/m3的区域,港池年回淤量约为2 000万~2 200万m3,平均回淤强度约为0.3~0.4 m/a;外航道平均淤积强度约为0.3~0.4 m/a,年回淤600万~1 200万m3.且回淤分布主要集中在近靠港池口4~6 km的区域.计算表明,港池口若设于泥沙浓度更低的深水区域,泥沙回淤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鳌江口为例,通过试挖槽实测资料分析及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浙江南部淤泥质强潮河口拦门沙的成因及航道开挖后泥沙回淤规律.研究表明,因河口迅速展宽,水流扩散,输沙能力不断减弱,河口区的最大浑浊带为拦门沙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泥沙在口门附近堆积,形成拦门沙浅段.拦门沙开挖后泥沙回淤规律为:航槽回淤主要发生在风浪天,台风期发生骤淤,无风天航槽泥沙淤积较少.回淤的泥沙主要是滩面泥沙在风浪作用下的局部搬运.风浪过后,挖槽内发生"冲刷"现象,主要是由于浮泥密实造成的.通过与天津港等淤泥质海岸台风期骤淤的对比分析,认为较强的动力条件和丰富的泥沙来源是鳌江口骤淤的主要原因,在动力较强的淤泥质海岸骤淤强度较大.此外,还探讨了该类河口拦门沙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计算淤泥质海岸围垦多年回淤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对淤泥质海岸围垦后淤积强度估算的简便方法,根据第一年计算或实测得到的淤积强度值,计算以后多年的淤积强度,采用此方法与杭州湾边不滩围垦多年实测资料验证,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极为简便,可供实际工程估算使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通过对湛江湾不同时期的海底地形图进行对比,发现近年来湛江湾外航道南北二侧的拦门沙体积在不断缩小,地貌形态由丘陵状逐渐向梳状地貌演变,其中航道南侧等深线一直向东海岛岸线逼近,岸线侵蚀严重。文章对导致这一变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湛江湾内近年来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改变了整个湛江湾的纳潮量、泥沙来源、悬沙含量和潮流特征,使得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湾外浅滩发生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7.
沙质海岸河口航道回淤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沙质海岸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沙质海岸河口泥沙回淤计算模式,推导出了适合闽江通海航道挖槽回淤计算的稚移质输沙率公式和悬移质回淤强度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闽江口二期航道回淤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对闽江口深水航道回淤进行了预报计算。  相似文献   

8.
作为长江航运开发的重要课题,长江中下游河段的航道治理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主要是对北槽和南北槽分流口进行大规模地河口整治工作。三期工程自2006年开工之后,航道的维护疏浚量迅猛上升,沿航道的回淤分布不均匀。该文从实践角度提出了河口治理中高回淤量整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盐水条件下粘性细颗粒泥沙将发生絮凝,基本沉降单元不再是单颗粒泥沙,而是絮团,床面泥沙的起动悬扬特性也不同于粗颗粒泥沙本文主要探讨模拟近海条件下淤泥质港口航道悬沙回淤模型试验相似律,根据细颗粒泥沙动水条件下絮凝沉降特点,提出需要满足的相似条件和相关系,并将之用用皇连云港,厦门港等物理模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拦门沙航道(北槽)回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槽是长江四个出口之一.在拦门沙有8公里长的航道水深不足,1984年进行了疏浚.资料表明:挖槽航道内,大潮冲刷,小潮淤积.在洪季小潮时,滞流点移向挖槽段下游.由于絮凝和扩散作用,河流带下的泥沙沉积在滞流点向陆一侧的挖槽段内.在枯季小潮时,滞流点移到挖槽段上游,但密度水流把横沙东滩串沟和九段沙下泄的泥沙推到上游,那里的切力小于临界冲刷切力,淤积的泥沙不能再一次悬浮.这样,淤积的位置与每一潮的涨潮水流搬运泥沙之距离有关,因此实际的回淤地点一般与洪季小潮时回淤相同,均发生在相对较短的挖槽段内.  相似文献   

11.
12.
孙小康  刘传磊 《工程与建设》2022,(2):440-443,477
近年来,许多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非洲国家海外市场.为满足铝土矿、铁矿等矿产资源装运,港口航道往往需要满足全天候通航条件,年出运能力达到7000 t以上,这对航道技术规格要求较高.文章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根据当地的水文条件及地质勘探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及结合实际情况,论证耙吸式挖泥船及绞吸式挖泥船在疏浚中的...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抛泥区抛泥弃土的流失及其对外航道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羊窝头抛泥区由抛泥弃土形成的水下堆积体,主要受波浪和潮流作用,一部分在抛泥期间被运移,另一部分在波浪掀动后被潮流搬运。抛泥区93%的弃土是在抛泥期间的4~10月被运移流失。当每年有300万立米的弃土抛于羊窝头抛泥区,它可以使东口门水体含沙量增加20%,在连云港外航道5+000内淤积厚度增加0.21米,这个淤积强度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羊窝头抛泥区由抛泥弃土形成的水下堆积体,主要受波浪和潮流作用,一部分在抛泥期间被运移,另一部分在波浪掀动后被潮流搬运。抛泥区93%的弃土是在抛泥期间的4~10月被运移流失。当每年有300万立米的弃土抛于羊窝头抛泥区,它可以使东口门水体含沙量增加20%,在连云港外航道5+000内淤积厚度增加0.21米,这个淤积强度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的特性,本文以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的潮间带剖面单宽沉积物量日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样本检验方法,得出潮间带发育存在着淤积和冲刷两种年内变化趋势,并据此建立了与实际情形有较好吻合的非线性淤积-冲刷双稳定态系统动力学模式,认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海岸的特殊性,张家厍潮滩存在着“夏季浪控高(波)能潮滩”和“冬季潮控低(波)能潮滩”两种与不同动力环境相适应的季节性状态。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的特性,本文以杭州湾北岸张家库潮滩的潮间带剖面单宽沉积物量日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样本检验方法,得出潮间带发育存在着淤积和冲刷两种年内变化趋势,并根据此建立实际情形有较好吻合的非线性淤积-冲刷双稳定态系统动力学模式,认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海岸的特殊性,张家库潮滩存在着“夏季浪控高(波)能潮滩”和“冬季潮控低(淡)能潮滩”两种与不同动力环境相适应的季节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
淤泥质潮滩与沙质海滩在组成物质和水动力特征方面具有本质差异,潮流对泥沙的输移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剖析一个水柱在一个潮周期中的速度变化过程及其产生的冲淤效应,阐述了缓淤积性潮滩S型剖面形成的机理和几种变异情况,并举实例说明。本文还提出了发育完全的淤积性潮滩的地貌分带。  相似文献   

18.
19.
淤泥质潮滩剖面塑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泥质潮滩与沙质海滩在组成物质和水动力特征方面具有本质差异,潮流对泥沙的输移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剖析一个水柱在一个潮周期中的速度变化过程及其产生的冲淤效应,阐述了缓淤积性潮滩S型剖面形成的机理和几种变异情况,并举实例说明。本文还提出了发育完全的淤积性潮滩的地貌分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淤泥质海岸的发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大地构造、泥沙来源、海岸动力、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角度出发,叙述了中国淤泥质海岸的发育特点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